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9/1924

  “尚书令贴中言及,河西西羌与月氏义从之事,未知其详情……”张越笑着假作随口询问。
  郭婴闻言,立刻拜道:“启禀明公,我主此番特地命小人带来了相关奏疏、报告……”
  说着,他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本用白纸装订起来的书册。
  书册很厚,张越接过来,拿在手里,估计有近百页。
  张越打开书册,细细的翻阅起来。
  基本上都是从兰台和丞相府的有关报告、奏疏里照抄的内容。
  俱是河西诸郡、贰师将军以及令居、陇西、北地各方有关西海、河湟的报告。
  张越花了些时间看完,然后合上书册,还给对方。
  “侍中公可有高见?”郭婴目光怔怔的看着张越,满脸期待。
  他知道,眼前这位是已经用实实在在的战绩,向天下证明了自己的指挥才能与率军能力的大人物!
  第一次领兵,便创造了远征万里,深入敌境腹地,夺其龙城,破其圣地而还的伟业。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趁着匈奴主力不在家,偷袭得手的。
  但……
  这已经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了!
  更不提,其实际消灭、逼降、击溃和击破的敌人数量是他军队的数倍,还俘虏了其总兵力三四倍的俘虏。
  如今的天下,没有人敢再不服气,再质疑眼前这位张蚩尤的带兵统帅能力。
  甚至已经有人在将其与那位曾同样年轻、骄傲、强大的骠姚校尉相提并论了。
  在郭婴看来,这样的人物,必定是有着高见卓识,甚至石破天惊一般的洞悉能力。
  但张越却只是呵呵笑着,轻轻的敲击着案几的桌面。
  张安世的拜帖,以及这郭婴的态度、说话的语气,无一不在向他暗示着一些事情。
  不然,这种私人性质的拜帖和来往,何必在文字上搞的那么隆重?甚至以足下、阁下、明公这样的字眼来称呼?
  事出反常必有妖。
  张越的眼睛,在郭婴身上看了看,然后又在这帐中内外看了看,最终微笑着举起茶杯,抿了一口刚刚新煮的姜茶,辛辣混合着芬芳,刺激着味蕾,让他精神一振,随即就笑道:“既然是尚书令想要咨询,那么鄙人当然愿以拙见,私底下谈谈……”
  很显然,张安世这样安排,必定有着缘故。
  而这缘故,恐怕和李广利脱不开干系。
  仔细想想,张越其实也能明白。
  若张越大大咧咧的插手李广利的事情,甚至直接公开议论、建议河西事务。
  传到李广利和他的小弟、亲朋眼中,那就是赤裸裸的指手画脚,横加干预。
  一旦如此,恐怕张越还未回长安,长安城就要炸锅。
  哪怕在后世,这样做的人,也会被人嫌弃、讨厌甚至手撕。
  什么皇帝不急太监急,咸吃萝卜淡操心,都是形容喜欢指挥和插手他人事务的二货。
  多少街坊骂架、邻居对飚,都是因此而起。
  到了高层的正坛,相似的忌讳,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发强烈、越发敏感、越发的严重。
  休说是垮地域垮界的插手和干预、议论其他人的事务了。
  便是一个字也没有讲好,也可能被人记恨!
  毕竟,身份地位,到了张越、李广利这个级别的人物,一言一行,都会被人做无数解读、分析、研究甚至脑补。
  毕竟,身在局中,手握大权的人,可不是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口嗨,没有人管,也影响不到顶层的大人物。
  而顶层的人物口嗨,一定会辐射和影响另外的人!被外界解读为对某一方的质疑、攻击!
  这就是为什么,正治人物最喜欢讲官话、套话,天天在打太极的缘故。
  不是愿意,而是不能。
  说话太直,是会招黑的。
  但这个事情,张越又不能不管。
  这不是私事,干系到的也不仅仅是河西四郡,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辐射天下。
第1004章
运筹帷幄之中(2)
  心里面百转千回,张越就已经有了主意。
  羌人的事情,他不能不管!
  因为……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令羌与月氏人合流。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河湟月氏诸部,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夷狄。
  他们是汉室藩属族群,地位大概相当于后世米帝控制下的霓虹。
  是汉室放置在河湟地区,隔离羌人和河西四郡的缓冲。
  故而,汉家对河湟月氏义从,特别是那些亲汉的月氏部族,曾经大力扶助过。
  传授了许多先进技术,甚至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月氏将官。
  扶持力度,基本上和米帝扶持霓虹差不多。
  很多连辉渠、乌恒这样的藩属也没有办法获得的东西,譬如制式的军械、强弩、良弓,河湟月氏义从都能想办法弄到,甚至成规模的装备!
  毕竟,若没有装备和训练、组织上的优势。
  河湟月氏诸部,就无法有效的镇压和打击渡河的羌人族群。
  而若月氏人与羌人合流,那么,羌人就将得到关键的冶炼、耕作技术以及军事指挥作战和训练方法。
  从而使得下一次羌乱,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
  历史上,羌人就是通过吸收、同化河湟月氏族群,崛起成为两汉,特别是东汉的心腹大患的!
  “此事,吾不是很清楚前线的局势与地理、格局,敌我双方的部署也不懂,所以不敢轻言作战……”张越笑道:“不过,却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愿与尚书令分享……”
  说这话的时候,张越的眼睛,瞟着帐中矗立的亲兵、家臣以及随从们。
  心里面多多少少有些逼数。
  嘴上却是依旧云淡风轻的说着:“我闻,西羌各部,自古不合,多有血仇,曾经其各种豪酋也曾解仇为盟,然而旋即便再次结仇,彼此重又厮杀不断……”
  对羌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wwaaaaal不能解决的。
  假如有,那就waaaal两次!
  什么解仇联盟?
  呵呵……
  元鼎六年的时候,封养羌、牢姐羌、丁零羌三家大势解仇为盟,对汉发起攻击。
  战败后,在撤退的路上就自己打了起来。
  并最终导致了其中的牢姐羌几乎灭绝。
  只是,这些羌人势力,杂乱无序,而且难以沟通,才使得汉室很难渗透进其内部,无法有效的瓦解、分裂、拉拢。
  张越微微翘起嘴唇,笑着道:“吾又闻,羌人之所以解仇为盟,南下为祸,是因其居西海贫瘠而人口牲畜日益繁多……”
  “若朝堂发布告示,以悬红赏购西羌首级,或者,购其男女青壮?”
  “以黄金、铜钱、布帛、粮食……甚至铁器、食盐、酒类为赏格……”
  “羌种之间,还能互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