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9/1924

  张越听着,呵呵的笑了起来。
  上一次,李广利伐大宛归来,一口气向朝堂奏报了七十多位封君备选和两百多名两千石备选。
  并最终将其中的大半落实,使得贰师将军一系,得以在之后十余年,始终牢牢把控着国家的重要部门,支撑起了其后的天山会战、余吾水会战等一系列超级战役。
  张越自然也是要对标,并且在气势上不能输给李广利集团。
  所以,沉吟片刻,张越笑着道:“吾本军法、战前约束以及历代天子及陛下有关军功赏爵之规定……”
  “吾欲向朝堂上报包括校尉李先登一百一十五位封君备选,并请求将其中三十五人拜为关内侯,并提名三百余位两千石备选……”
  说着,张越便让人取来一本厚厚的册子,递到张安世面前,道:“此乃所举有功将士名单及其功勋记录过往……”
  张安世听着张越的话,再看着被递到自己面前的那本厚的都快有差不多两寸的册子,吓了一大跳。
  “贤弟……”张安世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的问道:“这会不会有些太过惊世骇俗了啊?”
  一口气提名这么多封君、两千石?
  这是要将朝堂上下清洗一次吗?
  真要落实下去,别的不说,恐怕不止贰师将军李广利,整个长安九卿的实权部门都要易主!
  这得得罪多少人啊!
  在张安世看来,这已经不是嘲讽了,而是开地图炮!
  特别是那三十五位关内侯的提名,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
  上一次,一次提名这么多关内侯人选的时候,还得追溯到漠北决战后的时候。
  张越却是挺直了腰杆,直面着张安世的眼睛,寸步不让的道:“还请兄长理解,这已经是小弟最大程度的让步了!”
  “兄长若是不信,可以看看军功记录,军功不会说谎!”
  张安世听完,将信将疑的打开自己面前的册子。
  然后,他的嘴就从始至终都没有合拢过。
  因为这上面记录的军功,简直就是BUG!
  许多被提名关内侯的人,以张安世看来,完全有资格封列侯了!
  至于那些左庶长什么的,也全部是亮瞎了眼的军功记录!
  斩将夺旗、先登先入,比比皆是。
  至于擒王、破阵者,更是多如牛毛。
  匈奴的部族王、宗种、大纛,仿佛不要钱一般。
  若仅仅是这样,张安世可能还能找到话说,但问题是……
  册子上记录的缴获,让他无话可说。
  动辄缴获牛羊数万、捕其人民XX的记录,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得其大宛马、乌孙马XX匹’‘获其王庭藏金’‘得珠玉XX’。
  一连串的记录,让张安世几乎失声。
  虽然,长安早有传闻,这次张蚩尤缴获之丰,媲美元鼎中大将军与骠骑将军的缴获。
  但,当这些数据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张安世还是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努力的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然后看向张越,问道:“贤弟此番出征,所费之资几何?”
  张越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回头问了一下身后的司马玄、续相如,才对张安世道:“不瞒兄长,吾此番奉命出使时,陛下拨给军费两千万,至于雁门,从其豪强不法抄没贼赃之中,以三千万为费……再算上飞狐军所费,大约是一万万左右,其中,粮草军械占其大半……”
  “就这么点?”张安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八九不离十了……”张越笑着道。
  张安世整个人都傻掉了。
  一万万钱的总费用,就能支撑起一场数万大军的万里远征,战而胜之?
  他感觉自己的智商已经不够用了!
  原本在长安的舆论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次远征张子重至少也将大半个并州打空了。
  哪成想,人家根本没有花什么钱,更没有用什么资源。
  唯一的额外支出,不过是征调飞狐军出塞的花费。
  但其所得,却是数十倍甚至百倍于开支!
  这已经不是奇迹了,而是神话!
  错非张安世知道,张越从不撒谎,而且他既然敢这么说,就一定有证据。
  换而言之,人家提出的这些要求,真的不是难为人。
  真的是和他说的一般,已经非常克制,做出了极大让步了。
  若是这样,朝堂还不答应,还不许可。
  这传出去,天下英雄谁不寒心?
  日后军中将校,谁还肯卖命?
  但问题是……
  一时之间,去那里找这么多位置啊?
第1016章
诉求(2)
  “兄长可是有所难处?”张越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后问道。
  张安世眉毛一皱,答道:“难处?”
  “这倒是没有……”
  “只是……”他拧着眉头,看向张越:“贤弟有把握让这个名单在廷议上通过吗?”
  汉室,还是很讲一点民猪原则的。
  在原则上,即使是天子,也非是一手遮天的。
  涉及国策与大政方面的变化,需要通过廷议辩论通过。
  当然,天子嘛,至高无上,只要他想便可以无视朝臣意见,强行推动某件事情。
  不过,有汉以来,这样的例子,几乎没有出现。
  纵然是当年的马邑之谋,也是通过廷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敲定下来的。
  天子不过是在廷议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而已。
  这是传统,也是古典中国的遗泽。
  忠君不是愚忠。
  更非一味的屈服君权,而是以国家、天下为重。
  太宗时的黄龙改元一事,便充分展现了汉代正治的这个特征。
  时任丞相北平候张苍,硬顶着彼时如日中天的太宗皇帝,将其改元和改朔的诏命,全部驳回。
  以至于,当时的太宗皇帝都无可奈何。
  最终只能通过换相来发泄怒火。
  即使如此,黄龙改元也是无疾而终。
  汉禀水德之运的历史,一直持续到太初元年,当今天子用一部太初历,将汉德从水德尚黑,改为火德尚赤。
  故而,像现在这样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也是必须上廷议,交付三公九卿文武百官议论才能定下来。
  这也正是张安世疑惑的地方。
  如此多的封君和两千石名单,若出现在三公九卿们面前。
  谁会同意?谁又肯同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