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1924

  “唉……”刘进摇摇头,叹道:“孤今日方知春秋所言,鲁哀公之叹……”
  “寡人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既不知喜,也不知悲……”
  “所以,太宗皇帝方要立林苑之制,做幕府之策,授权以储君,临机以决断之权……”张越欠身拜道:“愿殿下日后,常行于市井之中,观民生之艰辛,闻百姓之疾苦……”
  在培养继承人方面,刘氏的手段,可谓是历朝历代之中最开放的。
  自太宗以来,历代储君、皇子,都允许出游宫外,与士人广泛结交。
  甚至为了方便储君结交三教九流的宾客,汉室特地从关中划出十个县作为储君食邑。
  其税赋入东宫幕府,其财供给储君交友之用。
  又设林苑,以供储君与友相会。
  所以,自文景以来,直至今上,历代天子虽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对于民间的事情,却不陌生。
  不像后世君王,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
  以至于有‘何不食肉糜’的感叹。
  只是,不知道怎么的,在本朝,在制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却出了太子据这样的圣母。
  张越也想不清楚,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或许未来能够知道答案。
  刘进听了张越的话,道:“日后孤会时常去新丰乡亭看看的……”
  “殿下能有此想,天下之幸也!”张越连忙拜道:“臣谨为天下贺……”
  说话之间,走廊的尽头就到了。
  一处宫阙映入眼帘。
  两个文士站在宫殿门口,见到刘进与张越,立刻高声颂道:“长孙殿下及侍中领新丰县张子重觐见太子!”
  宫闱的大门缓缓打开,十余个卫兵走出来,肃立两侧。
  张越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跟着刘进走到殿前,拜道:“儿臣恭问父亲大人安……”
  “臣侍中领新丰令张毅,顿首百拜,恭问家上安……”
  “孤安……”殿中传来一个温柔的中年男子的声音:“张侍中请入殿一叙……”
  又道:“进儿也进来吧……”
  张越闻言,于是再拜道:“臣谨受令……”
  于是就跟着刘进,走入殿中。
  一入殿内,张越抬头就看到一个头戴九旒,身着锦衣的中年男子端坐于上首。
  此人面貌和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子温文之色。
  这就是大汉储君,已经在太子之位上坐了三十年之久的刘据了。
  自七岁那年被立为储君后,这位大汉太子就当了三十年太子。
  这创造了汉家的记录,先帝也不过是当了二十二年太子而已。
  再看殿中两侧,一个个锦衣儒冠,正襟而坐的鸿儒。
  有谷梁儒,有左传儒,也有思孟儒。
  这些都是后世影响力极为深远的学派。
  尤其是左传一系和思孟一系,别看他们现在只是小虾米,但千年后将主宰中国政治。
  思孟学派将在两宋演变成理学,而左传一系就更了不得了。
  他们将贯彻整个唐宋元明清的历史。
  只是……
  张越的眼睛,瞥了瞥这些看上去正气凛然,似乎都在摩拳擦掌,打算批判自己的大儒名士们。
  他微微摇了摇头,假如说公羊学派,还有良知、原则、理想的话。
  那么,这三个学派,就一个比一个没节草了。
  特别是左传一系!
  从张越回溯的资料来看,这就是一个不知廉耻和底线为何物的学派。
  能把这么多渣渣聚集在一起,还没有内讧,太子刘据也算是有本事了。
  这样想着,张越就长身而拜:“微臣拜见家上……”
  “张侍中请起……”刘据微笑着吩咐:“来人,给侍中赐座!”
第122章
博望苑的反对派(2)
  张越被一个侍从领着,在殿中左侧坐下来。
  恰好坐在刘进的下首。
  刚坐下来,刘进就悄悄的凑过来一些,给张越介绍起了对面诸子。
  “那位白发老翁,便是我父恩师,谷梁名宿瑕丘江公老大人,江公授业申公,得传《鲁诗》与《谷梁》……昔年曾与董江都并称……”
  张越顺着刘进的眼神看过去,就见到了哪位在史书上只闻其姓不见其名的谷梁巨头。
  其实,讲老实话,鲁申公还是一位值得敬仰和尊重的先贤。
  当初建元新政时,这位曾经在浮丘伯门下听讲,与楚元王父子同为师兄弟的鸿儒,在被安车蒲轮,迎接到长安时,就曾经上书当今天子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意思就是,别光BB了,先做几个实事再谈改革吧。
  可惜,建元新政时的天子,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恨不得五年平匈奴,十年就跑步走进三代之治。
  于是,鲁申公就被冷落了。
  倒是这位申公的几个弟子,如赵绾、王臧等建元新政的主持大臣,根本就没有乃师的实干和见识。
  满脑子都是功名利禄,都是儒门盛世的伟业。
  于是怂恿着当今,搞起了党同伐异,玩起了诛除异己。
  建元元年冬十月当今天子屁股还没在帝位上坐热呢,就急匆匆的上书说: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没隔几个月,又怂恿天子,不要再将奏折送去给太皇太后过目……
  其抢班夺权的速度,堪称神速。
  可惜,却忘记了,枪杆子没在自己手里。
  太皇太后一纸懿旨,建元新政尽数废黜,所有主持大臣全部下狱死。
  连带着在建元新政里上跳下蹿的鲁儒一系,被杀了个七零八落,到现在都没喘过气来。
  若是当年,鲁申公身上还有着荀子遗风,带着实干精神。
  那么现在,张越眼前的这位申公弟子江公就……
  反正,穿越这么久了。
  张越只听说过,这位江公的道德水平如何如何高,他的学问如何如何了不得,为人怎么怎么高洁。
  但实事嘛……
  或者说对国家有益的建议和献策嘛……
  一件也没有!
  倒是挺会怼人的,当年,董仲舒曾经上书建议说:春秋它谷不书,至于小麦不熟则书,请陛下遣使劝农以种小麦。
  结果,这位江公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到处宣扬小麦的危害和不善之处。
  据说这位老大人到现在为止,已经坚持了二十年不吃任何带小麦的食物。
  其怨念至此,可谓让人叹为观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