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6/1924

  当这种飞梭被应用到织机上后,表现惊人!
  从前,需要两个人才能操作的大型织机,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满足了。
  而且,纺织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以前,一个女工,需要数日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织出一匹布来。
  现在,一天不到,便能织出一匹。
  这等于少府的印钱速度,加快了N倍!
  于是,少府上下像打了鸡血一样,立刻集中全部资源和人力物力,制造出了数百件飞梭,然后将之投入到生产中。
  于是,东西织室生产的布帛速度,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数倍。
  以至于,很快,就有人埋怨纱线不足的问题了。
  这惊动了天子!
  没办法,当今天下,布帛就相当于后世的钞票,乃是硬的不能再硬,通行四海的硬通货!
  哪怕到了西域、漠北,布帛也是可以当钱用的。
  其信誉度和接受度,甚至比五铢钱还要高,仅次于黄金,实属汉代的rmb!
  在很多时候,布帛甚至比黄金还有用!
  毕竟,一般的老百姓那里见过什么黄金啊?
  连黄金的价值也未必了解,但布帛就不同了,特别是粗布、褐布与麻布这样的低端布帛,人人都认识,每一个人都知道它们的价值,更是必需品!
  连国家都认可可以用布帛来交税,甚至有一套官方的价值折算方案。
  自然,已经缺钱缺到快要窒息的天子,闻着味就来了。
  公孙遗听说了这个事情后,马上就屁颠屁颠的跑去了建章宫表功,汇报了近日来东西织室的成绩,更将相关账目带了过来。
  天子一看,立刻笑的合不拢嘴,在听说乃是张越提供的方案后,更是乐开了花。
  当即便命令公孙遗,全力以赴,早日将‘鹰杨将军所绘织机造出,以造福天下苍生’,同时,将自己的亲信心腹郭穰派过去监督!
  没办法!
  如今的大汉天子,已经穷的要疯了!
  为了战争,他已经停了茂陵,缩减了包括建章宫在内的所有宫室开支,甚至临时关闭了许多行宫。
  像甘泉宫、五柞宫、林光宫,全部临时关闭,只保留了少数看守的宦官、宫女,余者全部撤回长安。
  此外,文武百官的赏赐,也全部停了。
  连外戚、勋臣以及宗室,都停了赏赐。
  即使如此,资源也依旧紧张。
  特别是钱帛方面,尤其吃紧!
  毕竟,帝国不仅仅需要维持战争的开销,还得为战后的抚恤、赏赐、封赏做好准备。
  这些可都是要花钱的!
  而且,数目巨大!
  少府和大司农,几乎搜刮光了整个国家的内库与外藏,甚至大量甩卖漠北之战缴获的牛羊来换取资金,却也依旧有着一个窟窿。
  如今,总算能看到将这个窟窿填上的希望了。
  这位陛下如何不高兴?
  毕竟,他可不想未来数年都要过紧巴巴的日子!
  公孙遗得到了天子的鼓舞后,马上就元气满满的回去抓紧攻关!
  更拿出了顶尖的赏格——有能作此织机者,东西织室令吏任选!它有功者,以功劳大小,次第而赏!
  更将之前造出飞梭的团队,捻了出来,进行了封赏,功劳最大的人,得到了一个六百石的官职,其他参与者,也都获得了两百石到四百石的职位。
  这可不得了!
  工匠们,最想要的东西,就是这个——官职与地位。
  这不止是他们的梦想,更是他们家族的梦想!
  于是,所有参与攻关的大匠,马上就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投入到了织机的攻关之中。
  张越提供的构图没有细节?
  没关系!
  他们就一点点的按照轮廓,从过往的经验上来套。
  内部零件缺失?
  不要紧,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勤劳苦干的精神,一个个的试!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在官职与飞黄腾达面前,每一个人都拼命的伸出手,想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北地郡,郡治固原。
  先期出发的长水校尉与飞狐军的骑兵,终于抵达了此地。
  固原是一个好地方!
  这里靠近回中道,与河西走廊连通,在过去乃是汉匈战场的前线,如今则成为河西汉军的第一大后勤基地与兵源补充基地。
  现在已是九月初,草木枯黄,大地一片萧条。
  因为战争的缘故,北地郡的青壮,基本都成为军人或者民夫,投入到了支援河西的大业中,所以一路走来,整个北地郡的乡村都有些萧条。
  飞狐军与长水校尉的抵达,立刻就引起了北地上下的震动。
  太守杨威,立刻率众诚惶诚恐的出城迎接,将这支从长安悄悄的开拔到北地的大军,请到了固原城外的军营之中安顿下来,然后又组织官吏与百姓,带着酒肉进入军营慰问、犒劳。
  期间,自然少不得打探,大军来此的目的。
  辛武灵和续相如自是拿起了‘我等来此,乃是奉鹰杨将军之命拉练,没有别的意思’。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瞬间整个北地郡上下都知道了,鹰杨将军将率军来接盘的事情。
  而这个消息,以极快的速度,通过回中道,传到了河西四郡,压力瞬间就来到了贰师系这边!
第1059章
天山(1)
  已是九月初,西域的空气中,已经充满了萧瑟的寒意。
  北风开始呼啸在原野之中,河流也开始进入枯水期。
  哪怕是曾经澎湃的计示水南河,现在在一些河段,也可以涉水而渡了。
  李广利大军,便在距离楼兰王国约六百里左右的地方,开始渡河,准备进入西域的腹心,那天山北麓的范围。
  为了一切顺利,李广利亲自率着自己的亲卫骑兵,靠前指挥。
  此时,他就矗立在计示水南岸的一座小山丘上,远眺着河对岸的情况,而在视线中,汉家的步卒,正在逐一过河,他们将作为先遣,在河对岸建立起营垒,并为后续大军提供掩护。
  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汉家的三个校尉部,次第渡过了计示水。
  现在,他们距离轮台塞,已经只有不足三百里的距离了。
  若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汉军会在四天后看到轮台的城墙轮廓。
  而这也意味着汉军极有可能迎来与匈奴的首战。
  李广利却不是很开心,他眉头紧锁,愁容满面,内心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大!
  因为,斥候侦查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匈奴主力,已经撤出了轮台一带,撤入尉犁、龟兹境内,并随时可能从天山北麓撤入西域腹地。
  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李广利想要歼灭匈奴主力的计划就落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