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1924

  刘进看着这四个年轻人,当然不无不可。
  汉家太学生,任意一个捻出来,都是顶级人才。
  整个长安城,不知道有多少公卿,做梦都想要一个太学生去辅佐!
  “一切由张侍中决定……”刘进笑道:“孤没有意见!”
  听着刘进的话,董越脸上都快笑开花了。
  长孙与张侍中如此亲密!
  这意味着,公羊学派的未来,一片光明啊!
  “张某何其幸也,能得四位贤达相助,愿与诸君共勉之!”张越立刻起身拜道。
  刘进也随之起身,朝四人礼拜:“孤素德薄,四位俊才不以孤德薄,大义来助,孤谨谢之!”
  这也是汉室的传统。
  臣拜君,则君拜臣。
  连天子也不能免俗。
  尤其是在公羊学派兴盛的今日,天子虽然身为天下之主,万乘之尊。
  但三公九卿的任命,统帅大军的大将,乃至于地方两千石都要郑重的拜之,委托以军国之事!
  这不仅仅是对大臣的尊重,也是对皇权本身的尊重,更是对天下的尊重!
  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连两千石都不尊重的皇帝,会尊重平民百姓吗?会将天下人的祸福放在心里吗?
  尽管当今,在事实上,其实已经不是很尊重文官了。
  动不动就喜欢杀全家。
  但表面的形式与传统,还是要尊重的。
  贡禹等四人见了,立刻就长身而拜:“臣等敢不为殿下效死?必尽心竭力,辅佐张侍中,为殿下守牧新丰!”
  张越与刘进连忙又拜。
  四人也再拜。
  于是,就完成了礼仪,从此刻开始,这四个太学生就算打上了刘进和张越的标签了。
  上下关系一确立,四人就自动起身,走到张越和刘进两侧,像臣子一样低头垂目,恭身静立。
  张越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面得意不已。
  只是……
  新丰县是一个大县,有五乡四十余亭,还有一个县城,户口过万,而且五方错杂,势力盘根错节。
  只靠这四个太学生,是难以掌握的。
  哪怕再算上已经征辟的赵过、胡建、陈万年等人,也依旧是捉襟见肘。
  况且,四个太学生,顶级的精英文官,就放在身边当幕僚太浪费了。
  张越想了想,就问道:“诸君皆天下之才,在毅身边当一个幕僚,太屈才了……”
  “若诸君不弃,可愿去地方乡亭,为蔷夫、游徼乃至亭里之长?做一任亲民官?”张越看着四人问道。
  在张越看来,没有地方基层经历,没有具体处理百姓事务,面对面的与百姓交流的经验的官员。
  基本上很难做出什么正确的抉择。
  道理很简单,你连国家的基层现状都不知道,就想着做出决策?
  那不是拿老百姓和天下当游戏吗?
  四人听了,都是一楞,连董越都有些不明所以。
  太学生,何等金贵!
  去乡亭当蔷夫、游徼,甚至亭长里正?
  这不是牛刀杀鸡吗?
  但张越却根本不给这四人拒绝的机会,笑着道:“诸君既然不反对,那就是同意了!”
  他起身拜道:“君等心系百姓,吾谨代表新丰县上下黎庶拜之,愿君等日后,恭身下民,察知疾苦,以会己身!”
  “吾辈士人,正该如此!”
  “所谓,我注诗书,诗书注我,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
  董越开始还想劝阻,但听到后面,却是一楞。
  “我注诗书,诗书注我!”他把玩着这句话,眼睛里满是小星星,只觉得脑子里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向他招手。
  “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他又咀嚼这句话,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似乎大概好像,这两句话,都足可编成两本经义了?
  与这段话相比,四个太学生去基层亭里锻炼一下,好像也不无不妥啊!
  公羊学派没有谷梁学派那么轻贱基层官吏。
  而贡禹等人,也是听着这句话,感觉有些热血沸腾。
  年轻人嘛,总是容易被感性所驱动的。
  虽然下基层做游徼什么的,确实有些掉价。
  但……
  为了天下,为了黎庶,为了胸中的道义和理想,似乎,也可以尝试尝试啊。
  张越看到董越和贡禹等人没有反对,却是得寸进尺,对董越拱手说道:“董先生,太学之中诸生,平日皆白首诗书,虽然满腹经纶,但却缺乏实际理政经验,往日若受命为君父,以牧万民,若因缺乏经验,而致有所差错,岂非愧对君父?”
  他靠近董越的身侧,轻声拜道:“不如,新丰县与太学结成一个学习联盟?”
  “往后太学生将肄业之前,皆来吾新丰,当个半年或者一年的地方亲民官?”
  “如此,太学诸生,既胸有经义,也能熟知地方,未来无论是出仕为官,还是著书育人,皆能胸有沟壑,不至于闭门造车……”
  董越听着,好像似乎有道理啊……
  想了想,他道:“此事,吾考虑考虑,不过,纵然吾应允了,陛下那边……”
  张越听了,拍着胸脯道:“陛下那边,下官去上书,只要董公这里应允就可以了……”
  董越听了,却是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自己的师兄,那位曾经威震天下,几乎被以为是他父亲最好的接班人的吾丘寿王。
  吾丘师兄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眼光、见识,天下无双。
  可惜……
  因为一直在中央为官,缺乏地方经验,后转任地方时,竟落入小吏们的陷阱之中,以至被诛。
  他父亲因吾丘寿王之死,伤心欲绝,痛不欲生,晚年常常叹息说:吾丧寿王,若仲尼之丧子路,悲乎!悲乎!
  在过去,董越将此归咎为胥吏奸滑,刀笔吏狡诈。
  但反过来想想,若当初吾丘师兄能有地方经验,有基层履历,就如胡子门下公孙弘师兄一般,胥吏还能陷害他吗?
  这样想着,董越就道:“如此也好,太学诸生也是该去地方看看,经历一下,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太学生,国家栋梁,负社稷之望也该劳苦劳苦……”
  当然,董越做出这个决定,也有张越的影响在其中。
  特别是那一句‘我注诗书,诗书注我’,使他下了这个决心。
  有了董越的话,这事情就这么定了。
  在太学,他一直说一不二。
  张越听了,高兴的就快跳了起来了!
  这个事情意义重大!
  若能将此事办成,还成为一个传统,何愁未来天下缺乏能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