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4/1924

  无数人会用脚投票来逃离这个地方。
  不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负担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张越在来前,就已经拿到了李广利方面交接的资料和各类档案。
  所以他知道,别看居延泽这数百里膏腴之地,物产富饶之所,就以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与人民的生活很轻松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
  居延百姓的负担,冠绝天下!
  他们种的粮食,他们生产的布帛,他们制作的酱料,他们辛辛苦苦砍伐的柴禾,乃至于水里抓到的鱼,森林里猎获的禽兽!
  只要是有产出的,都将被居延官府剥削!
  而且,不是一般的剥削。
  他们的负担,是内郡农民的三倍以上!
  没为什么,因为这里是居延,汉家在河西的进攻基地,大汉精锐驻屯之所。
  这些百姓,不仅仅要养活自己,还得养活两万以上的脱产军人在此屯驻时的基本开销!
  而居延的常住百姓,即使算上军人,总人口也未超过二十万!
  换而言之,他们需要每十个人就供养一个士兵及其战马!
  虽然朝堂会调拨资源,丞相府、大司农,都会尽可能的将物资转运到此。
  但,从内郡转运物资,耗费太高了。
  若非战争期间,这种输血行为不会太多。
  当然,居延还可以指望河西四郡及河朔地区的补给。
  但……
  这些地方,本身产出就少,能养活自己,不麻烦朝堂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故而,居延军民,只能靠自己!
  自己种地,自己开垦荒地,自己开凿渠道,自己养活自己。
  在无尽的艰苦岁月中,生活在此的百姓,唯一可以指望的,只有一个东西——军功!
  期望其丈夫、兄弟、子侄,在战争中异军突起,立下战功,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将整个家族,从农民直接带飞为贵族。
  是故,居延就是一个大兵营。
  这里的人,只要男子,从六岁开始就会接触各种武器,并由其父母叔伯教授种种技战术。
  二十岁时,就可以尝试参军入伍。
  然后,用性命来换取军功、赏钱与爵位。
  过去,这条路子一直畅通。
  而且,年年都会出现一批幸运儿,带着其家族鸡犬升天,从此成为帝国的将官,至不济也能攒够足够的钱与爵位,让家人过上安逸的生活。
  即使是战死、负伤,也能拿到相当不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等于十年甚至二十年收入的巨款。
  故而,过去二三十年,天下郡国之中,每年都有无数破产百姓、寒门家庭、游侠儿,拖家带口来到居延寻梦。
  这里生活虽苦,负担虽重。
  但这里是大汉帝国普通人最容易迁跃自身阶级的地方。
  但现在……
  这个循环被打破了!
  李广利兵败天山,由之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李广利与他的嫡系,只能壁虎断尾,将整个河西都抛弃了,匆匆忙忙赶回长安去收拾残局。
  而河西四郡,包括这居延塞军民,统统成为了弃子。
  老实说,若无张越这个接盘侠恰到好处的出现,居延军民的命运,将是悲惨的。
  朝堂方面,可能会争斗不休,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将会是大汉帝国的被遗忘者。
  不会有人关心他们,也不会有人关注他们。
  直到,一切争斗落幕,胜利者出来收拾残局。
  到那个时候,那位胜利者,可能会随便丢点东西出来收买人心。
  但在那之前,居延军民,将在绝望与痛苦中,度日如年。
  这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话,而是事实!
  历史上,李广利兵败漠北后,居延、轮台,甚至整个河西,都成为了帝国的弃子。
  时间长达数年,直至昭帝登基,霍光掌权。
  在这个过程中,河西守军和西域汉军的境遇,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轮台都尉赖丹,被龟兹王所杀。
  楼兰王倒向匈奴。
  大宛王国脱离汉室控制。
  除了乌孙,因为有和匈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外,整个西域一夜变色。
  曾经人人惧怕的汉军、汉人、汉商,成为了西域各国可以随意欺凌、劫掠、杀戮的对象。
  心里面想着这些事情,张越就有了打算。
  他现在确实手里头没有资源,也没有带什么东西来。
  但有一个东西,他却可以现在就可以拿出来。
  那就是希望!
  以他鹰杨将军英候的身份,以他的战功和成就。
  他确实可以将希望重新带回来,让居延的颓废与凋敝消失。
  但问题是……
  在不知道长安动静和决定前,贸然这样做,万一最终被打脸?
  仔细想了想,张越忽然笑了起来。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假如,居延汉军的抚恤、封赏的开销里,有一大半甚至全部都不需要朝堂买单呢?
  顺水人情,那个不知道做?
  而现在,张越知道,有一个冤大头,肯定愿意也必须给他买单。
  于是,他再看向眼前的郑敢,这个黑大个,在他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
  “郑校尉,请校尉召集全城军民……”张越笑着道:“本将要话要说!”
  说这些的时候,张越的眼中,闪现着无比自信与从容。
第1093章
帝国主义(1)
  在一阵紧张的号角声中后,黑城塞的数千军民,聚集到了塞城之中的校场。
  这里是黑城塞军民过去聆听将军训导、天子诏命的地方。
  只是与曾经的兴奋与激动相比,如今的黑城塞军民,人人垂头丧气,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眼神涣散。
  与过去的情况形成了天壤之别。
  张越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切,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叹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