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7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0/1924

  汉军随之开始当着匈奴人的面,生活做饭。
  就仿佛匈奴十万大军并不存在一般!
  李陵看着,握紧了手中的拳头。
  这世上再没有比眼前的事情,更具轻蔑,更具挑衅的事情了。
  但……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南方的汉军大营深处,那面高高飘扬的鹰扬战旗。
  他知道,决不能冲动。
  冲动,就会入套。
  若他先坏了规矩,眼前六千汉骑随时可以丢下那几千仆从。
  然后,他与他的大军,就要面对六千精骑无时无刻的袭扰。
  想到这里,李陵立刻下令:“传我将令,各部与各国兵马,皆不可轻举妄动,不然军法从事!”
  事实上,他这道命令,完全是画蛇添足。
  因为……
  根本没有人有那个胆量,敢上前一步。
  不止是汉军出现的威慑与阵容,深深的震撼了所有人。
  更因为,在三十余里外,飘扬于空中的鹰扬战旗。
  汉鹰杨将军张蚩尤!
  只是看到那面战旗,匈奴人也好,西域人也罢,都只觉得口干舌燥,心绪难宁!
  那里还有胆子敢挑衅?
  于是,匈奴十万大军,在六千汉骑面前,竟无一人敢出战。
  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汉军当着他们的面,扎起营帐,生火做饭。
  直到夜幕降临之时,都是如此。
  这却是让张越也松了一口气。
  匈奴无胆至此,让他的许多准备与提防都做了无用功。
  但这正中张越下怀!
  “匈奴无胆,明日一战,我军必胜!”
  小孩子都知道,三军可以无帅,匹夫不可夺志!
  人无志则亡,三军无胆则败。
  这是自古以来颠破不变的真理!
第1171章
疏勒会战(7)
  第二日,就是约定之日,十月癸未(二十三)。
  破晓时分,整个汉军营垒,静悄悄的。
  只有偶尔列队而过的哨兵以及远方影影绰绰的火光在摇曳。
  但在中军大营,却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来自疏勒、莎车、且末、精绝、小宛、危须等西域十余国的三十余位贵族的使者,纷至沓来。
  他们都是趁着夜色,趁着匈奴人警备的空隙,偷偷的潜行而来,被汉军放置在大营四周的斥候与哨兵发现并带回来的。
  他们就是官渡之战的许攸,来向张越报信,并通报匈奴虚实的。
  只是,人数有些多。
  从这也能看出,如今李陵统治下的西域各国与他的统治集团的离心离德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了?
  若是从前,无论是且鞮侯时代,还是狐鹿姑、先贤惮时代。
  都断不会出现这样大规模的通风报信与倒戈群体。
  更不可能有匈奴统治核心的危须、莎车这样的王国贵族倒戈。
  这也是匈奴国际影响力与威慑力,与日俱减的标志!
  曾经的匈奴,跺一跺脚,便能止西域小儿夜啼,咳嗦一声就能吓得一国上下寝食难安。
  单于令下,各国没有不敢遵循的,更没有敢阳奉阴违的。
  但现在,匈奴这个房子,已经满是破洞与缺口。
  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域各国的贵族们,已经做好了跳船的准备。
  只是,汉室却还没有接收与控制西域的能力。
  准确的说是,张越认为,还没有那个能力。
  缺人!
  不止是缺官吏,更缺移民!
  尤其是后者,最是关键!
  一个地方,没有官吏,可以培养,但没有百姓,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张越只能等。
  一方面,等待河西开发深入下一阶段,从内郡吸引来大批移民;另一方面则是寄希望于不断转化西域百姓,使他们成为汉家臣民——就像现在他在龟兹、尉黎、楼兰所做的那样。
  诗书为剑,礼乐为刀,移风易俗,破山伐庙。
  所以,对于这些来报信的各国使者,张越都是以礼相待,并作出种种承诺。
  但更进一步的要求与条件就没有了。
  表现的他与汉室,好像对西域一点兴趣都没有。
  唯一的目标,只有匈奴。
  这让各国使者见了都是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自然是这上国天朝,真真是胸襟宽广,真真的仁德为本啊!
  担忧的却是,这汉朝若对西域没有兴趣,那么,将来匈奴败亡,岂不是乌孙入主?
  那不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吗?
  乌孙人可是比匈奴人还要贪婪、残暴的族群!
  所以,这些人内心真是忐忑不安。
  张越送走各国使者,已是黎明时分。
  远方的天际,已经泛出鱼肚白。
  看着使者们消失在浓雾之中的背影,他翘嘴笑了一下。
  大战之前,内部异心者如此之多。
  李陵此番十之八九要翻车。
  当然了……
  张越笑着道:“或许这些人中就有李少卿的人……”
  这么多人跑出来,若李陵不知道,那也太废柴了吧?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这些人里混了李陵的人。
  只有这样才解释的通,为何匈奴大营像筛子一样!
  ……
  天明时分,李陵登上了红河河畔的一座小山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0/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