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3/1924

  当然了,大多数博士们,都只愿意口头支援、同情、支持。
  但是……
  殿中另一侧,安坐着的勋贵武臣们,却都已经跃跃欲试!
  因为,他们闻到了战争的味道,嗅到了武勋的存在。
  伐无道,诛暴虐,先王之教也。
  讨不臣,平乱贼,先贤之所倡!
  月氏翕候,杀王背上,实打实的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大汉王师兴义师,讨不臣,平无道,自是顺天应命,浩浩荡荡。
  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由谁打?大家能不能参与其中。
  本来,这种需要远征万里的事情,自当年的大宛战争后,汉室上下就已经没有什么动力了。
  主要是得到与失去不成正比。
  而且,兴师动众,劳师远征,会导致国内怨声载道,天下民怨沸腾。
  便是武将们,也轻易不愿意花费数年时间,去打一个远方之国了。
  毕竟,这种事情风险太大,打赢了还好,万一遇挫甚至失败,那简直是灰头土脸,丢人丢到家了。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汉军之锐,重新得到了证明。
  鹰杨将军麾下鹰扬旅,因疏勒一战,名震天下,四海闻名!
  六千打十万,打的十万匈奴人战战兢兢,只能低头认输,全盘接受了汉室的所有条件!
  匈奴都是如此不堪一击,其他夷狄又算什么呢?
  所以,当前汉军上下,包括长安城里的勋贵子弟们,都是战意浓浓,属于那种闻战而喜,闻和而丧的典型军国主义者。
  其次,疏勒战后,汉室上下达成共识,开始在西域之地,重新分封侯国。
  不是元鼎之后,那种只有租税和部分土地,没有半分地方权力的阉割版列侯。
  而是和战国、汉初一般,实打实的,享有诸侯权力的封国!
  封国之中,除了依旧要受汉律、汉法管束之外。
  其他官员任免,租税收取,都由封主自决!
  封主,甚至准许按照户口建立郡兵武装自卫的权力。
  并且,已经开始有列侯,在西域之地,开始经营其封国。
  这由不得这长安内外的勋臣列侯们激动!
  冒险的基因,在他们的血脉中苏醒,对于土地与权力的渴望,让他们日夜难眠!
  于是,这些人比河西的鹰扬将军和他的部将们还急,天天在长安城里鼓噪着战争,嚷嚷着‘变夷为夏,圣人之道’,恨不得马上就发动对西域匈奴的最终一战,然后再把乌孙什么的一起打包灭了,好让他们去西域当土皇帝。
  现在……
  一个机会,从天而降。
  最激动的,就是这些人了。
  月氏?万里之外的异域?
  看上去是挺远的!
  但……
  这有什么关系呢?
  大不了,到时候,派个庶子什么的去当地就国就好了!
第1185章
君臣之问(1)
  盛夏,关中原野草长莺飞,牛马成群,粟麦秀秀。
  一辆又一辆水车,沿着渭河及其支流,林立于河岸两侧。
  更有人,在某些河段,筑起巨大的河坝,将一条小河截断,建起了利用水力驱动锻锤的作坊。
  于是,从早到晚,作坊之中,叮叮当当。
  远方的驰道上,专门改良的载重马车,在四匹挽马的牵拉下,载着数以千斤的泥炭,奔驰而来。
  作坊前,黑色的泥炭,堆磊成一个又一个小山。
  工人们推着鹿车,往来于小山之间,将这些泥炭,运去远方河岸之畔的冶炼炉前。
  巨大的冶炼炉,吞吐着大量黑烟。
  将数不清的矿石融化,融化的矿液,顺着特制的管道,流入一个坩炉中。
  挥舞着巨大铁柄的工人们,战战兢兢的轮番站上那危险的坩炉,搅拌铁水,不时有人撒入各种矿石粉末,以便将这些铁水能够符合要求。
  刘进坐在自己的撵车中,远远的望着这一切。
  总感觉有些不太真切。
  不过一年,关中就与他记忆中的关中,有了天壤之别。
  他看着自己手上,少府卿那边送来的报告与文书,眼中更流落出了迷茫之色。
  “春二月,右扶风宋千奏曰:扶风二十一县,余子、流民并寄客、逆旅之属,十去七八!”
  “夏四月,京兆伊于己衍,以佐定天子,宣抚黎庶,致京兆十二县,户无余子,民无失所,封信安君,食邑八百户……”
  “华阴令张安之,及任三载,兴水利,广教化,劝耕作,考绩曰殿,擢为尚书台左仆射……”
  从这些奏报与公文上来看,似乎关中官吏,一夜之间都知道如何做官了?
  而且,好像都成为了爱民如子,有着莫大能力与毅力的好官。
  且其能比管仲,治如西门豹。
  困扰汉室百年之久的余子、流民问题,在他们面前已经迎刃而解。
  但事实上,刘进知道,不是这样的。
  官,还是那些官。
  百姓也依旧是那些百姓。
  唯一不同的是——从前,余子们只能当游侠,为逆旅、寄客,甚至成为流离失所,只好卖身为奴婢。
  但现在……
  百姓的余子,有了新的出路。
  有力气的,就去挖泥炭。
  有手艺的,去工坊做工。
  又有力气,又有手艺的,甚至能成为某个作坊的大监工。
  而其他人,再不济,也可以为人赶车、运货,混些工钱。
  而且,随着泥炭的用量激增,商品贸易量的增加。
  关中驰道的修葺与维护,已经不能再和过去一般,只需地方官府每月派人修葺一下,冬天再大修一次就可以糊弄。
  重载马车,往来频繁,将道路碾的泥泞不堪,所以,朝堂只好专门成立专门的驰道都护府,命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各领辖区道路维护之事。
  然后,这驰道都护府,又向那些商旅与作坊征缴驰道税。
  于是,这就又要雇佣成百上千,专门修葺和维护道路的工人。
  当然了,官府素来小气、吝啬,所以,这些工人基本都是从少府里抽调来的城旦司空们。
  但这却产生了一个连锁反应——那就是少府的城旦司空不够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3/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