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3/1924

  这是完全可行,且没有政策和法律问题的。
  瞬间,局势就逆转了过来。
  许多原本只是看戏的勋贵武将列侯们,目光流转,手脚微微颤动,显然,他们已经动心。
  只要再给一个暗示,让他们看到天子的态度。
  立刻就会一拥而上,高呼天子圣明,然后强力推动此事。
  须知,现在,就在这长安城就有一位月氏王在这宣室殿等候召见。
  而仅仅是月氏之土,就足足纵横数千里,人口数百万,足够这殿中上下人等,人人都分得一块符合其爵位的封国土地,然后,就是称宗道祖,开一世之先,做一脉之祖!
  而这等事情,没有人能拒绝。
  哪怕是古文学派的一些博士们,也无法拒绝!
  刘据看到这个情况,心知若自己再不出来的话,恐怕,这宣室殿上的情况立刻就要逆转!
  于是,刘据悄然起身,先对着天子一拜,然后面朝那位鹰杨将军,问道:“将军欲行封建?然,宗周封建天下,一矣平王东迁,便大权旁落,天子为诸侯所制,春秋五霸轮番上演,周天子最终竟有债台高筑之日,为商贾所迫,沦为天下笑柄……”
  “使汉今封建,恐怕将来子孙难免有姬氏之羞!”
  张越闻言,笑了起来,因为这个问题,他不需要回答。
  刘据看到张越没有说话,稍有自得,还来不及高兴,就听到了御座之上他的父亲的声音传来:“太子之问,未免有些迂腐了……”
  刘据听着,心脏狂跳,不明所以的看向他的父亲,当今天子。
  “自古以来,没有万世一系之王朝……”这位陛下缓缓开口:“使三王五帝之德业,尚且不能如此,汉又岂能例外?”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史上,刘氏汉室,或许是唯一的不怕议论改朝换代这种事情的王朝。
  后期的元成哀平都曾经在和大臣的私下会谈里,都或多或少的承认过——刘家汉朝要GG了……
  便是当今天子,也公开承认和担忧过改朝换代,刘家GG了怎么办?
  这是因为社会风气如此——儒家今文与古文两大阵营对立,带来了激烈的争议与视角,也引申出了无数问题。
  这其中有着‘汤武革命是造反还是顺天应人?’这样的敏感话题,也有着‘老刘家的天下还能坐多久?’这样更加敏感的话题。
  而这些话题,都是在君前讨论和议论过的。
  当年,董仲舒就没少拿天人感应,灾异频发,刘家再不改正就要GG了来吓唬人。
  被吓的久了,当然也就有了免疫力,也就不怕别人说和议论了——反正也堵不住那帮儒生的嘴,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展露胸怀,叫天下人知道,刘家不怕这个!
  想要刘家GG?
  打过刘家手里的枪杆子再说!
  于是就连当今天子,也曾公开说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因再受命……这样的话。
  “父皇!”刘据却是急了,这种事情怎么可以随便公开说出来呢?
  他在雒阳这两年,学的最多的就是一句话: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愚民!
  百姓只要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那么,他们就会温顺的很羔羊一样好说话。
  而只要百姓温顺起来,国家就只需要收买士大夫贵族,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如此,既能节省大量成本,也可以提高统治效率。
  更重要的是,还能压制那张子重所主导的今文学派与北方军功贵族集团。
  这一点,对刘据来说,尤其重要!
  “太子……”天子没有让刘据继续说下去,直接打断了自己儿子的话:“朕说过,使三王五帝之德,尚且不能万世一系……”
  “那太子可有想过,为何如此?”天子问着。
  “夏之德,可谓德及山川……商之德,可谓泽及鸟兽……而周之德,仲尼也曾说过:郁郁乎文哉!”
  “那为何三代之德,浓郁至斯,而其国祚却不能永享?”
  刘据看着自己的父皇,他的胸膛起起伏伏,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父亲的意思了。
  夏传十四世,毁于桀,商传十七代,亡于纣,而周之衰,一于厉王,一于幽王,平王只是背锅的。
  换而言之……
  他的父亲的意思是……
  “父皇是在说孤吗?”刘据低下头来,心中充满了愤懑。
  他明明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为什么就被否定了?
  于是,他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长身而拜:“请父皇明示!”
  死,他也要死一个甘心!
第1221章
不甘(2)
  天子看着自己面前的太子,他的长子,曾寄予厚望的储君。
  心中没由来的叹了口气:“朕的一片苦心,终究是付诸东流水了吗?”
  培养继承人,是他这辈子除了修仙和打匈奴外,最用心的事业!
  为了培养好这个太子,他费劲了心思。
  先是建了博望苑,以方便太子招揽门客,收集羽翼,培养大臣。
  结果呢?
  这位太子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和古文学派的人搞到了一起。
  若只是搞到了一起,那也就罢了。
  毕竟,君王之道,唯心而已。
  对帝王来说,没有什么学问是不能利用的。
  口含天宪,手持斧钺的天子,连历史都要尊重,便是天地阴阳,宇宙真理也要服从。
  君王是可以合法的指鹿为马,从容的颠倒黑白,而不受任何指责的存在。
  可惜……
  太子没有半分利用古文学派的想法,更没有丝毫,利用其为鹰犬、爪牙,为自己开路、厮杀的意图。
  反倒是,被古文学派,特别是谷梁学派的人给绑架了。
  于是,学术没有成为工具,反倒是主导了太子系上下的行为。
  这就大大的不妙了!
  更让他这个父亲兼皇帝无法容忍!
  汉家刘氏,祖传的就是以诸子百家,公卿贵戚为棋子、工具。
  叫他们互相撕咬,让他们打的头破血流,然后从容坐收渔翁之利,因势利导,为统治所用。
  就如他当年,接纳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接着就一脚把董仲舒踢去了江都,甚至与其门下弟子吕步舒唱了一场双簧,狠狠的警告和打压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公羊学派!
  而原因是,当年的公羊学派,妄想反客为主,以术为道,居然想要国家按照他们的想法改造!
  开玩笑!
  儒术也好,黄老道家也罢,还是法家之说也罢。
  对刘氏来说,都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用来稳固统治,用来粉饰太平的工具罢了。
  就像士兵手里的刀剑,就如农夫手里的耕具,主人要用的时候,才可以出来显示存在感,主人不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乖乖的闭嘴!
  而太子却反过来被工具给挟持了,信了那谷梁儒生与古文学者的邪,居然天真的真的以为可以靠儒术仁德治理天下。
  甚至开始推崇起什么亲亲相隐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3/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