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8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2/1924

  但他们哪里知道,辛武灵与张越,早就商议好了呢?
  只能说,这些人在权力的核心上坐的太久,失去了原本该有的警惕性和敏锐。
  简单的说,就是膨胀了。
  他们却也不想想,张越与他麾下的大将,当年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发动兵变,冒天下之大不韪,软禁皇帝,逼天子退位,扶立小皇帝,难道就是为了给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谋福利的?
  笑话!
  从前,张越或许还需要这些人。
  但现在,当新生代成长了起来,地方官员和贵族也都换了一波,其中的刺头与麻烦人物,统统发配去了西域,留下来的都是应声虫和磕头虫后。
  张越已经不再需要这些从前的朋友与旧贵族们帮忙了。
  也不再需要这些人的人脉来帮助他进行统治了。
  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再惯着他们了。
  现在,君权已经被限制了。
  是时候,把卿大夫们的权力,也划下边界,定下制度。
  同时,也是时候,让新生代出来透透气了。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张越不愿和当年一样,动用军队。
  所以,他还是好心相权,善意相待。
  希望让这些人做个榜样,给后代子孙当个标杆。
  和平的完成权力交接和过渡。
  “将军劳苦功高,如今又高风亮节,急流勇退……”
  “当为万世之表也!”
  “吾当上表天子,请封将军为郑王,益食邑一万户,赐黄铜钱百万、黄金万金,以飨将军之功也!”
  张越握着辛武灵的手,笑着说道:“将军也且稍等本丞相三五年,待得国事安定,吾也当辞官归隐……”
  这就是明确的划下了时间表——三五年内,如今的执政大臣,都要准备鞠躬下台,让新时代来上位。
  毕竟,天下皆知,英候张子重,言出必践!
  说杀谁全家就一定杀谁全家!
  同样,说不做什么就一定不做什么!
  所以,丞相辞官,现在的卿大夫们,谁还敢继续留在台上?
  唯一的问题是,这位丞相哪怕只是个布衣,在台上的人,谁敢无视?
  须知,如今大汉帝国的所有主力野战兵团的将帅,都是直接听命于这位丞相,并为其提拔起来的。
  更有那些连卿大夫们都不知道虚实,不清楚兵力构成与开支的鹰杨将军府所统帅的鹰扬骑兵、火炮、火枪以及使用着火枪的鹰扬龙骑兵了。
  这些军队,就从来都只听命于丞相本人。
  他们的军饷、爵位和赏赐,都是由丞相亲自委派家臣、亲信,前去监督发放的。
  这些人,素来只知丞相英候,而不知所谓卿大夫、执政、天子。
  换而言之,这位丞相辞官,也就是做做样子。
  但其他人,一旦鞠躬下台,想要再次位居执政,就要千难万难,甚至永无机会了!
  但他们能怎么办呢?
  手里面没有兵权,他们就只能任由鱼肉,而毫无反抗之力!
  于是,这些过去风光无限,位高权重的执政大臣,只能是躬身而拜,心事重重,满腹忧虑的迎来永始八年的黎明。
第1269章
西匈奴的今天
  “今天是正月初一了啊……”望着朝阳从海平面升起的方向,辛庆忌感慨了起来。
  如今,这位大汉的楼船校尉,正站在已经重新修筑起来的,被他改名为‘新江都’的旧黄支城城头上。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城堡。
  从前,身毒人拙劣的城防,已经全部被拔掉了。
  然后,辛庆忌命令那些投降的身毒贵族,驱使数以万计的身毒奴隶,将从前的黄支王宫和附近的上百座浮屠教珈蓝给拆了。
  用拆下来的巨石、梁木与石板为材料,将这新江都城给修了起来。
  城墙坚固,巨大的马面,突出于城墙的墙体之外,将城墙的墙体,严严实实的保护起来。
  二十多门从炮舰上拆卸下来的火炮,被搬上了城墙四周,构筑在主城的马面后,形成四个固定的炮台。
  炮台四周,还放置着十几台随行的工匠赶制出来的床子弩。
  再加上八百多名火枪手以及随行而来的千余名乡兵、义勇。
  新江都的防御,已是坚不可摧。
  就在一个月前,大概有三千多匈奴骑兵裹胁着大概两万多身毒奴仆军来攻。
  然后,只是靠着这座新江都的防御,匈奴人便在城下,横尸遍野。
  最终,辛庆忌亲率六百火枪兵,在七百多名披甲的乡兵掩护下,出城与战。
  但,辛庆忌一枪未发,扛着黄龙旗的匈奴人,已经跑出了数十里,直接将他们带来的仆从军留给了辛庆忌。
  此战过后,辛庆忌在整个身毒,名声大噪。
  从此,身毒人也终于知道了。
  契丹人和那些跨海而来,以黑龙旗为号令的‘丝国人’乃是死敌、世仇。
  甚至,契丹人本身,就是被‘丝国人’从他们的地盘赶走,流亡到身毒的。
  而‘丝国人’正是追逐着这些敌人而来。
  于是,那一战后,数以十计的身毒藩国蛮王,纷纷派遣使臣,携带着黄金、美玉、珍宝、美女来联系辛庆忌。
  现在在辛庆忌身边,就有着七八个来自附近王国的使者。
  老实说,辛庆忌有些讨厌这些人。
  主要是他们身上,带着一股子浓郁的说不出来的味道。
  就像是有人在一锅肉汤里,丢下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香料,然后用非常拙劣的手段,将这锅肉汤煮成了糊糊后散发出的味道……
  这感觉……实在很糟糕。
  比他在大海检查船舱底部存放的食物,发现那些发霉、腐败的肉类和蔬菜的时候,还要糟糕。
  却又没有什么办法。
  诸夏,终究是礼仪之邦。
  一国来使,纵然是夷狄蛮戎之国,也需要给与尊重。
  因为,这关乎国格。
  所以,只能勉强压抑着内心的厌恶,强颜欢笑的在一个俘虏的匈奴贵族的翻译下,和这些人交谈了一会,然后就打发走他们。
  看着这些袒露着上身或者学着匈奴人一样,将两边头发剃掉,留着辫子的蛮夷使者远去。
  辛庆忌解开衣襟,然后长舒一口气。
  “卫鹿……”他看向那个之前一直充当翻译的匈奴贵族,道:“咱们继续谈谈,匈奴如今的情况……”
  “先前,你不是说,七年前,卫律和李陵在攻陷月氏人的蓝市城后,便僭越称帝,立‘伪魏’之国,更蓝市城为‘大梁’……”
  “卫律自号右皇帝,李陵自立为左皇帝……”
  “那你们又是怎么来的此地?”
  关于匈奴的情报,是汉室目前最匮乏的情报了。
  自延和末年,李陵、卫律率部西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2/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