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18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0/1924

  “长安诸公难道真以为,丞相与他们共和执政,这天下就归他们管了?”
  “笑话!”
  永始之后,丞相就大力推动了武臣执政。
  不止中枢,地方亦是如此。
  州郡都堂之上,必定要有一到三位武臣背景的两千石,按照制度,武臣平时不得干政,只允许在涉及军方之事发言、投票,但地方州郡的要务与会议,必须有他们的参与,不然就不合法,甚至被视为阴谋对抗中枢。
  于是,地方州郡,没有事情能瞒得过长安。
  事到如今,汉家天下十七州一百三十八郡,除却少数羁绊郡外,余者已经都建立健全了武臣参正系统。
  太尉府通过对武臣的任免、升迁、培训、训话,牢牢掌握着帝国的枪杆子与炮口。
  特别是在长安,几乎所有精锐和守备部队,从队率开始,就是鹰扬系或者有鹰扬系背景的军官。
  所以,郭戎其实很好奇,到底是谁给了那几个老家伙胆子,让他们以为可以赖着不走,甚至与丞相对抗?
  想到这里,郭戎就吐槽起来:“也就是丞相大度,能容人所不能……”
  “要是俺的话,早就派人进城,将彼辈全部抓起来,像延和年中那样一个个全部拖到渭河边砍了!”
  郭勇闻言,缩了缩头:“不止于此吧……”
  延和末,丞相发动兵变,软禁先帝,清洗叛军,然后镇压东南叛乱,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最多的时候,长安城里一天就要抬出去几千具尸体!
  恐怖的清洗与镇压,持续到当今天子登基,才渐渐平复下来。
  然后就是长达八年的共和执政,张与刘共天下,士大夫与丞相共治国家。
  文人墨客,对此大加赞誉,彩虹屁和小论文写了无数篇。
  以至于天下人都忘记了,那位丞相脚下的尸山血海与累累骸骨。
  人人皆曰,此周公、召公,共和执政故事在汉之重演,丞相扶危救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堪称当代周公!
  对郭勇来说,当年的刀光剑影与血腥清洗,是他此生难忘的大恐怖!
  一位位公卿王子,一个个两千石列侯,像狗一样被如狼似虎的军人拖到渭河边、菜市场,毫无尊严的砍头。
  数不清的王孙公子、小姐宗女,从此打落尘埃,流放万里。
  郭戎提起手里的剑,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家臣——这个他父亲替他挑选的同族兄弟:“阿勇啊……”
  “丞相当然不止于此!”
  那位如今已经是功成名就,开始爱惜羽毛了。
  等闲是不会再开杀戒,起码不会再和当年一样,大肆屠杀异己,清洗正敌。
  “但,有些人若不识相一点,那就未必了!”
  可丞相终究是丞相!
  张蚩尤之名,不是别人不提,大家就忘记了。
  从扶余冻土,到扶南丛林,自葱岭高原,到西海雪山,从大漠荒野,到浩瀚大洋。
  数万里的大汉疆域中,十七州一百三十八郡的亿兆之民,都在心底呼唤、崇拜与忌惮着一个名字:张子重!
  古之白起,不过坑杀降卒四十万,便号称杀神。
  而当朝丞相这些年来,因其直接或者间接而死的夷狄戎人,至少十倍于白起长平之战。
  这样一位人物,岂是心慈手软之辈?
  只能说,八年的安逸与宽容,真的让不少人的胆子都大了起来。
  特别是永始后,丞相陆陆续续赦免和宽恕了许多当年的叛臣、乱贼,连霍光都给起了陵墓,追赠了侯爵,又追封太子据为‘幽太子’。
  于是,一些犯有严重错误的人,也因为正治需要而被起复。
  这就使得某些人认为,哪怕他们犯错,也能有被宽恕的机会。
  真是可笑!
  “俺看哪,是丞相这些年来修身养性,给了一些人错觉!”
  “要俺说,丞相干脆废了那小天子,开国建号得了!”
  “前些年,太学里不是有人说,汉德已终,天命在英国公,英国公宜当早建国家,登基称帝,以合天下之望吗?”
  “阿勇啊……”郭戎提着剑,走到门口,忽然回头:“你说,丞相若是登基称帝,这国号是不是当叫‘大英’?”
  郭勇听着,浑身颤栗。
  “养不熟的白眼狼!”郭戎骂了一句,便推开大门,对着在门口等候的两个亲信吩咐:“替俺将阿勇送回南陵……”
  “到底是俺爹托来关照的……族弟……”
  “就留个全尸吧!”
  “诺!”两个铁塔般的壮汉立刻就走入大门中,身后传来阵阵惨嚎与求饶声。
  郭戎却充耳未闻,他提着剑,带着早已经等候的将官们,走向那都护府官署的正门。
  数十匹神俊的骏马,已经在门口准备好了。
  郭戎大步踏出,一个亲兵马上就牵着他的爱马,来到面前。
  郭戎摸了摸这批丞相送给自己的爱马,微微一笑,然后翻身上马,对着众人道:“走!随俺一起去看看这漠南草原上的英雄豪杰!”
  “这次丞相给了俺五千人的募兵名额!”
  “但俺不想要这么多!”
  “三千!”
  “漠南十八部一镇,俺只选三千豪杰!”
  “鹰扬旅,不要弱者!”
  “便是不够强的,也不要!”
  “哪怕是义从辅兵,也是如此!”
  汉家制度,义从乃是义务兵,朝堂只负担他们的伙食与基本的住宿、开支。
  但军饷什么的,一个五铢钱也没有。
  顶多退役时,给一笔遣散费。
  不过,拿遣散费的都是些残次品、懦夫,真正的好汉子,都是奔着积功转为鹰扬兵去的。
  俗语说:宁为鹰扬卒,不作十万主。
  意思就是,鹰扬旅的一个卒子的前途,也胜过民间一个家訾十万的富户!
  只是,鹰扬旅从来不好进,除了武苑毕业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稳进鹰扬旅的途径!
  便是汉家将门子弟,也未必敢打包票。
  但,现在却是一个机会。
  丞相将要拓土异域,顺便对匈奴斩草除根,免得他们未来强盛回来报仇。
  于是,一场伟大战争与开拓,就要到来。
  这是自当年西域战争后的又一次大机遇。
  只要在这个过程中,立下军功,休说从义从选入鹰扬旅了,便是获得推荐入读武苑,乃至于突破天花板,直接封候拜将,也不是没有可能!
  故而,郭戎要控制此番募兵的规模与质量。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志,也是如今汉军之中甚至整个汉家天下的一种思潮:中国,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学几天雅语,读几年论语、春秋就可以进的。
  诸夏贵胄,只有精英、强者、勇士可为之。
  其他人……
  嗯,乖乖的当你们的两脚兽与未开化、半开化的野人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0/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