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1924

  “谁会来非议我呢?”张越反问道。
  若是在其他朝代,思想禁锢严格的时代,张越这么玩或许有风险,或许会被人围攻。
  但在西汉这样剧烈变革的王朝,标新立异的又不止他一个。
  “殿下,当今天子即位以前,天下依然以小纂为文字,但元光以后,隶书便渐渐普及开来了,如今小纂已经只有少数贵族士大夫在坚持使用了……”
  “先王做文字,是为了方便人民使用,其标准就是去繁就简……”
  “三代之时,结绳记事,到了夏后氏之际,就有了将国家大事记录到鼎钟之上的事情……”
  “这就是铭文,铭文晦涩难懂,宗周的先王与先贤,于是发明了大纂,到了秦代又出现了更加简练的小纂和隶书……”
  “以臣之见,文字,只是先王发明来给人民使用的工具,以帮助教化和教育万民……”
  “自然越简单,越能让人读懂最好了……”
  “特别是这数字和相应的计算程序,越简单越好……”
  众人听了,都是暗暗点头。
  特别是刘进,很赞同张越说的话。
  因为,老刘家就是一个爱变革,喜欢搞变革的家族。
  从高帝到现在,历代天子登基后,都喜欢搞一次或大或小的新政来显示自己的仁德以及对天下百姓的关爱。
  当今天子甚至干脆就‘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连国家的属性都变更了。
  先帝时,汉室还认为自己是水德尚黑。
  到了当今,就变成了火德尚赤了。
  甚至连历法都改了,从过去的颛顼历改为太初历。
  岁首从冬十月变成了正月。
  至于文字,更是从过去的小纂,演变为如今的隶书。
  其变化之大,恐怕仅次于秦始皇当年的书同文,车同轨了。
  而老刘家对此有着一套严密的说辞和理论。
  如当今天子所说: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复礼。
  所以变法和改制,在汉室不是忌讳,恰恰相反,历代天子谁要上台不玩玩改制维新,那才叫奇怪!
  与之相比,张越搞的这些简化数字和符号,毛毛雨啦。
  而且,张越又没有说要将它们强制推广,让所有人都来学习使用。
  这就更没有问题了。
  难道国家律法还管,私人自己搞一套代用符号的事情了?
  秦始皇都不会干这种事情!
  这也是张越琢磨了很久,发现的事情。
  于是,他果断的拿出了蓄谋已久的阿拉伯数字与后世的符号。
  这既是为了改变,也是为了方便。
  张越继续说道:“诸君请看,如今,我等通过这个表格以及其上的数字符号,是不是对新丰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了呢?”
  众人纷纷点点。
  确实是这样。
  以前,他们自己做的表格,虽然也算清楚,但没有眼前这个表格和上面总结的那么一目了然。
  现在,只要看着眼前的这个表格的内容,整个新丰的官吏构成、土地情况和平均税赋负担,就一目了然了。
  “张侍中果然大才!”桑钧心悦诚服的道:“下官敢请侍中,将此简化数字、符号以及表格的制作、统计之法,以授大司农!”
  他爹的大司农衙门,若得到这些,再配合算盘与珠算之法,统计效率将大大增加!
  今年十月上计的时候,大司农衙门,必将一鸣惊人,让天子龙颜大悦!
第169章
团结
  桑钧的要求,张越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张越于是道:“稍候我便将诸事皆写与桑公!”
  桑钧闻言很高兴,立刻拜道:“侍中高义!”
  至于用这种标新立异的数字和符号会不会有问题?
  对于他爹的大司农衙门来说,根本无关紧要!
  大司农系统与儒生们的文官系统,一直以来就是格格不入。
  被以为是异端,既然是异端,那用这些标新立异的东西,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张越又看向自己整理出来的那个表格上的数字。
  不得不说,自己离开这几日,刘进与贡禹等太学生们,确实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至少,他们将整个新丰县的公开信息都汇总到了一起。
  从表格上可见,新丰县有大小官吏,包括斗食官在内,共计五百余人,这些官吏分布于全县五乡一城之中。
  就像一张大网,网罗全县村亭,将整个新丰的各个阶级联系在一起。
  而根据贡禹等人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五百多人,竟然有四百人是枌榆社出生的!
  虽然看其姓氏、籍贯和家訾背景,好似来自各行各业。
  有农夫之后,也有商贾之后,更有官宦之子。
  但,这么多官吏都出自同一个地方,本身就已经极不寻常!
  “殿下,第一站,吾等就去枌榆社看一看吧……”张越对刘进道:“不搞清楚枌榆社的虚实,新丰县就不能大治!”
  刘进听了点点头,道:“枌榆社,自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作为刘氏子孙,新丰的枌榆社,从他懂事开始,就已经如雷贯耳了。
  当初,高帝都长安,为了让太上皇刘太公高兴高兴,就下令在旧秦的骊邑基础上,兴建新丰县城。
  此城格局完全照搬了沛郡的丰县县城的布局,据说连丰县的猪肉铺,都原封不动的复制到新丰城的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街道上。
  太上皇见了大喜,马上搬过去,和过去的老邻居老朋友一起嗨皮。
  而除了新丰城,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完全照搬了丰县老家的布局。
  这就是枌榆社,高祖出生的地方。
  大汉帝乡!
  至今,新丰的枌榆社之中,依然有高帝的行宫和高庙、太庙的分殿。
  而比起新丰城中的居民,枌榆社的居民的来头就更大了。
  新丰城里的居民,只是太上皇的同乡、邻居以及当年丰县的那些与太上皇聊得来的朋友。
  但枌榆社,却是追随高帝南征北战,一统天下的山东子弟兵们最终落叶归根之所。
  至少有三百高帝从龙功臣,最终将自己的家安置在枌榆社。
  这些可都是从高帝起义,还是沛公的时候,就跟着高帝打天下,出生入死的老兄弟。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封侯。
  但却是国家元勋,特权阶级!
  而且,比起那些总是会卷入各种政治斗争和倾轧中的列侯们不同。
  枌榆社的这些老兄弟,在把家安置到当地后,就很少卷入类似倾轧。
  最多就是在诸吕乱政和诸侯大臣共灭吕氏时,灰灰了一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