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1924

  这就太尴尬了。
  若换一个儒家学派,高坐于庙堂之上,或许会心安理得的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当瞎子聋子。
  当公羊学派不行。
  在《公羊春秋》一书中,孔夫子在描述一件事时用的不同的词,都会被以为是别有深意。
  更重要的是,公羊学派的羞耻心特别强烈。
  遇到挫折与失败,他们会去想为什么?
  所以,悄悄的在不为人知的私底下,公羊学派的大儒和巨头们,开始有意的引导门徒去看《管子》《吕氏春秋》甚至是《商君书》了。
  对外,公羊学派的解释是‘它山之石可以功玉’,但实际上却是想寻找一条破解困局的道路。
  毕竟,其实公羊学派也没有想到过,儒家竟能主宰中国两千年!
  如今被徐荣一训斥,贡禹等人立刻就深感无地自容,内心燃起了深深的耻辱感。
  事情没做好,被人骂,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至少在此时的公羊学派的学者心里是这样的。
  “那么敢问长者,以长者之见,若新丰欲要治理好,首在何处?”张越抬头问道,他很清楚一个事实——想要阳里放弃蓄奴,解放奴婢那是痴心妄想。
  甚至哪怕是当今天子也办不到!
  所以就暂时放下这个事情,以后再去想办法解决。
  “后生……”徐荣正色的看了一眼张越,道:“老朽退居阳里十余年,后生是第一个问老夫这个问题的人……”
  “欲治理好新丰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老将军望着北方,道:“能将渭河凿开,引渭河水入新丰,灌溉土地,差不多就能让万民欢腾了……”
  “若能再将新丰县境内的三条小河与几条溪流连同其他,这便功德无量!”
  “只是……”
  “这个事情,单靠新丰县是做不成的……”徐荣叹着说道。
  作为新丰人,他自然清楚新丰的问题症结所在。
  自耕农的破产与负担的日益加重,导致了大量百姓不得不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卖妻子卖自己。
  阳里因为不靠农业生产生活,所以压根就没有这些问题。
  但其他乡亭,就是一片哀鸿了。
  每年秋八月后,阳里前的道路都会挤满来哀求阳里百姓买下自己的贫民。
  他们已经是无路可走了。
  只剩下这最后一条道路。
  不知道多少丈夫诀别妻儿,多少父母含泪告别儿女。
  嘴上说着:待过几年,我再赎回细君(阿儿)。
  但实际上,却是遥遥无绝期。
  除非他们能铤而走险,去做一些没本的买卖。
  不然靠着种田,他们一辈子也赎不回自己的妻儿。
  甚至,有些人不得不连自己也卖到阳里来。
  这个世道啊!已经崩坏了!
  想当年,他年少的时候,关中的百姓,生活富足而健康。
  虽然偶有破产百姓,但官府很快就能贷振,只要不懒,十几年就能重新富足起来。
  像现在这样的局面,在他年轻的时候,是只有在噩梦之时才会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国家的府库堆满了铜钱,串钱用的绳子都腐烂也没有人管。
  各地官仓,堆满了粮食。
  仅仅是在敖仓,就常年储备了七百万石粟米和数百万石的麦豆。
  但现在,却变成这个局面。
  徐荣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175章
部署(1)
  等出了乡校,刘进等人都感觉汗流浃背,颇有种当初贾谊贾长沙与宋忠之拜于司马季主之日的感触。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间口不能言。
  只能低头自行,自惭于心。
  张越见了众人的神态,知道是时候灌一点心灵鸡汤了。
  不然,士气大跌,还没有上任,就已经失去了自信了。
  “诸君可是失落了?”张越问道。
  “孤……”刘进叹着气,茫然无知。
  他曾憧憬过谷梁学派为他描绘的理想世界,那个世界破碎了,他也曾相信,只要持身立正,天下就能安宁,但那个幻想也破灭了。
  现在,阳里乡校一行,更戳破了他最后一个念想——文教可以兴国安邦。
  看看着阳里吧。
  全村上下差不多两百户人家,家家不事生产,驱使奴婢耕作,人人练习武艺,期待着上阵杀敌。
  而偏偏,在这里,连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础的教育。
  贡禹等太学生,更是心气低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
  阳里的模式,是一个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模式。
  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这里的人民不受饥寒的侵袭,能吃饱穿好。
  但偏偏,这个模式是武人创造的。
  是靠武力维系的。
  阳里的百姓,甚至可以不需要土地,就可以独立生活于世界上,并且还能过的很好。
  这对于笃信了儒家思想的贡禹等人的打击,不可谓不深。
  所有人都清楚,阳里的这个模式,是扎根于商君的耕战之策上的极致。
  用武力夺取财富和土地以及奴婢,再用武力来守护这些。
  “依我之见,君等无须如此!”张越笑着鼓舞道:“阳里的长者,虽然贤能,但他却也只能守护阳里一亭之地,让这两百户百姓过上安康的生活!”
  “而吾等,则将要守护这全新丰一万余户百姓!让他们也能过上如阳里般的好日子!”
  “家家有牛羊,户户有蒙童!”
  “只要吾等努力,认真,何愁不能做到这些呢?”
  “太宗时,北平文侯张苍初履任,见其文牍,全国只有二十万万钱的赋税收入,敖仓不过一百万石粟米积蓄,当时是北有匈奴之患,南有三越之饶,文候辅佐太宗用政行德,重订律法,立上计之政,十五年之间,就使得天下转危为安!”
  听着张越的话,众人的意志方才又鼓舞了些。
  只是……
  光嘴炮是没有用的。
  现在,众人心里面都没有底。
  他们在来之前,就已经大略的了解过了新丰的情况。
  除枌榆社外,其他四乡每年的田税和赋税征缴,都是大问题。
  百姓逃亡和脱籍的情况,时有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