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1924

  张越低下头来,他回忆着自己过去数日的所见所闻,想着贡禹、桑钧等人的考察报告上的文字。
  他很清楚,新丰县的问题,不是靠着修几个水利工程,推广一批高产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就能解决的。
  他做这些事情后,固然能让新丰百姓暂时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但他未来离开了呢?死了呢?
  张越想起了儿宽。
  儿宽生前,在整个关中,民望极高,无论是地主豪强,还是平民百姓,都信服和拥戴他。
  但,他死后不过十几年,他当年在任时推行的仁政和善政,就变成了害民残民之事。
  所以,要解决问题,就得设计一个制度。
  想了想,张越就站起身来,看向石渠阁。
  此时,已是深夜,整个建章宫都沉寂在一片漆黑的寂静之中。
  远方的未央宫中,宣室殿的灯火,却依旧璀璨。
  而石渠阁就隐藏在宣室殿的灯火背后。
  张越很清楚,在这个西元前的世界。
  不要讲法制!
  为什么?
  因为所谓法律,不过是君王的随口之语。
  已故的御史大夫杜周就说过一句名言: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这也赤裸裸的揭示了法家的本质。
  在事实上来说,法家是为了君王的意志而服务的。
  所谓富国强兵,本质上,就是为了君王的至高意志能够通行于天下!
  是故,妄想靠着法制或者说立法来确立一个制度,让人不敢触犯,那是做梦!
  汉室虽然尊重法律,也有着不错的法律精神。
  然而,最喜欢破坏法律的,也是汉室了。
  即使是过去的黄老学派当政,黄老政治家们对法律的态度,也不过是——在法律没有废黜前,一定遵守。
  但废黜后就可以不管不顾了。
  而汉兴百年,律法的版本,早就修改过无数次了。
  到了现在,汉律已经变成了N。0版本。
  连春秋决狱都已经出来了。
  曲解法律,为君王意志服务,在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了很多法家官吏的本职工作了。
  所以,不能指望法律。
  因为再好的法律,也会因为君王的一句话而作废!
  而在中国,唯一有效和亘古不变的,唯有先王的制度!
  什么是先王的制度?
  三代的尧舜禹、汤文武成康。
  这些是先王。
  当然了,所谓先王之制,其实现在也差不多被人玩坏了。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先王的形象。
  自战国至今,诸子百家为了伸张自己的道理,打击异己,纷纷假先王之言、之制。
  搞到现在,究竟先王们的制度和道理,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
  但,有些东西,却并未随着漫长的时光而消逝。
  以张越所知,至少,有一个制度,在经历了千年时光后,依然流传至今。
  ……
  翌日,张越起来后,立刻就前往未央宫兰台,求见张安世。
  在得到了张安世的帮忙后,张越获准进入石渠阁的文牍档案馆和兰台本身的档案馆,调阅所有与‘乡社’相关的文牍。
  所谓乡社,既官社。
  乃是最最正宗的先王之制!
  诗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又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说的就是宗周时期,官社制度与百姓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古老的宗周时期,国人与贵族卿大夫之间,有着官社作为桥梁链接。
  那时候,国人的政治权利,其实已经可以媲美后世的公民,甚至比后世公民在某些地方还要高一些。
  至少,宗周的国人不开心了,就把厉王赶跑了。
  然后,召公周公,共和执政。
  而经过春秋战国和秦代的演变,官社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至少在新丰,在南陵,官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只有一个三老的架子在维系。
  然而,这终究是先王之制。
  是哪怕所谓的‘暴秦’也不敢废弃的圣制。
  更是中国天子威权行于四海,拥有天下的象征。
  书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实与官社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切土地国有化的宗周时代,在井田制的那个时代,官社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公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秦代,已经奄奄一息的官社制度,在商君手里,擦了擦灰尘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谓的耕战政策的耕部分,就是立足于改良后的官社。
  臭名昭著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就是这个改良后的版本。
  先王的头,商君摸得,张越自也摸得。
第190章
先王之制(2)
  接下来两天,张越埋首于石渠阁和兰台的故纸堆之中,不断的阅读和查阅历代的文牍、档案和法令。
  甚至查阅了大量的秦代遗留档案。
  这些文牍,很多都是残缺的,许多甚至连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
  但,它们却给张越的设想和想法,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依据和事实依据。
  当张越走出未央宫时,他感觉神清气爽,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
  “侍中有喜事?”连张安世都看出来了,小声的问道。
  “还要多谢令君!”张越神秘的笑着:“如无令君帮忙,毅恐怕不能得知这许多的事情!”
  此刻,他只想赶快回去,然后通过空间,将这两日的阅读内容全部固化。
  张安世眼皮子眨了眨,这两日,张越在石渠阁和兰台调阅的文牍内容,他也有所耳闻。
  官社制度?
  张安世有些摸不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但,无所谓,大家是朋友,是盟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