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1924

  大汉帝国的统治,将因此稳固许多。
  特别是军方,将因此对汉室更加忠诚。
  再看刘进呈递的奏疏,天子就更欢喜了。
  尤其是奏疏上那一句点题的话——使富者不独逸乐,而贫者不独劳苦。
  简直就是完美的政治宣言。
  让他看的心里痒痒的,几乎想要拿来将之放到自己明岁岁首布告天下的诏书之中去。
  合上奏疏,天子压抑住内心的欢喜,问道:“为何只选一乡行此乡社之制?”
  张越闻言,马上拜道:“陛下……这是臣的愚见……臣愚钝,不明大义,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乡社之制,干系重大,需得徐徐试之,见其善而从之,见其恶而罢之,待验证数载,没有大患,再将之推及全县……”
  “哦……”天子听着,看了张越一眼。
  这个小留候啊,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太小,魄力太小了。
  做事情总喜欢先试试。
  在他看来,哪里需要这么麻烦?
  就听着张越又道:“况且,乡社之制,虽是先王旧制,但终究乃是改良之制,从前并无人如此做过,缺乏对比,也缺乏熟悉协调和管理的良吏,故先择一乡以试之,既是试错,也是为将来培养人才,储备官吏……”
  听到这里,天子才满意起来。
  这还差不多!
  张越却是接着说道:“臣与长孙殿下及诸大臣,商议过了,皆以为,新丰最大的弊端,在于豪强地主士族蓄奴成风……”
  天子听着,脸色却忽地古怪起来,有些尴尬。
  因为,在事实上来说,天下最大的奴隶头子和最强的奴隶贩子。
  正是大汉帝国政府!
  汉家蓄奴之多,远超任何时代。
  旁的不说,少府卿、太仆卿还有宗正卿这三个衙门,就拥有和控制至少百万以上的官奴婢!
  此外,各地郡国手里,也还捏着无法统计数量的官奴婢。
  甚至,在国家手里,还拥有数十万完全没有人权,最被歧视和折磨的城旦舂和鬼薪白粲。
  以至于,历代天子临终遗诏,都得释放大批相关官奴婢,来给自己积阴德。
  而有汉以来,曾三次大规模释放官奴婢。
  第一次是太宗时代,晁错上《言兵事疏》,太宗皇帝于是下令,将数十万的官奴婢释放,命令他们前往边塞屯垦。
  这些官奴婢,在获得了自由与土地、财产的同时,也就承担起了抵御外敌和戍边守土的职责。
  其后历代皆沿用。
  到了他手里,更是先后在元鼎、元狩和太始年间,大批的将官奴婢和赘婿、后父、罪犯,迁到九原、朔方、居延、轮台等地。
  即便如此,国家手里拥有的奴婢,依然不可计数。
  没办法,百姓的破产速度太快了。
  破产的农民,总是会欠一屁股帐。
  不是欠豪强的,就是欠国家的。
  欠债必须还,还不起就得卖儿卖女卖妻子最终卖自己。
  此外,汉军多次远征,帅师伐国,俘虏大量异族。
  这些被俘的匈奴人、楼兰人、车师人、大宛人、丁零人、羌人,在被带回长城内后,肯定不会说给他们房子、土地和财产。
  这些俘虏中的贵族和有技术的牧民,还好,生活条件过得去,汉室对他们还算礼遇。
  但其他没有技术和身份地位的渣渣,就只能是为奴为婢了。
  所以,当他听到张越义愤填膺的谈起了新丰豪强蓄奴时,他自然尴尬无比了。
  蓄奴不对!
  有伤天和!
  这个他清清楚楚,但问题是,谁离得开奴婢呢?
  少府庞大的系统,没有那几十万奴婢的勤勉劳作,就会瘫痪。
  太仆的七十多个大小牧场没有了奴婢们的无偿劳动,就会GG。
  宗庙的祖先们,若是没有那些城旦舂和鬼薪白粲们日以继夜的劳作,就会缺乏血食。
  所以,废奴和限奴的话,历代天子连提都不提。
  翻遍整个史记和汉书,你也绝对找不到,汉天子们有关废奴、限奴的只言片语。
  因为,最大的奴隶主和最大的奴隶贩子不是别人。
  就是老刘家自己!
  只是……
  看着自己的孙子和小留候那殷殷期盼和满脸热忱的眼睛,天子勉勉强强哼哼两声,问道:“那张侍中和进儿打算怎么办?”
  强制废奴和限奴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
  别说天下人不答应了。
  他这个天子第一个不答应!
  开玩笑!
  解放奴婢,等于自断双臂。
  他才没有这么傻呢。
  张越自然早就知道实情,他很明白,也很清楚,跟奴隶主谈废奴、限奴,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好在,这个事情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在来之前,他就已经将相关的制度和律法固化在脑海之中,也想到了解决的方法。
  只是,不知道这位陛下会不会同意?
  他大着胆子,拜道:“启奏陛下,臣愚钝,不明于大义,不通经义,然,臣闻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以人为奴,乃天下最大的恶事……”
  “且,天下蓄奴之风过盛,也可能危及社稷,使国家财税有枯竭之危,令大汉军队有崩坏之险!”
  天子听着,他自然也知道这些问题。
  奴婢太多,对于大汉帝国来说,确实是充满了危险。
  太多的人民沦为奴婢,直接影响的就是帝国的田税和算赋。
  其次,因为人民大量破产,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而这些后果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
  特别是后者,近些年,汉军的战斗力直线下降,自天汉以来,甚至多次出现了出征汉军覆没的事情。
  而这在过去,是几乎不可的想象的。
  哪怕是先帝时期和太宗时期,汉军也没有发生过成建制的被匈奴人歼灭的事情。
  然而最近这十余年,却已经发生了数次。
  卫青霍去病时代,一汉当五胡的盛况,似乎正在远去。
  而这与军队缺乏足够多的合适兵源是息息相关的。
  汉军的精锐,一直也从来都是由自耕农、中小地主的子弟组成。
  也只有这些从小接受军事训练,身体健壮,有着足够强体力的士兵,才能适应高强度的骑兵作战。
  但在最近这十多年,国家在关东地区却几乎征不到合适的兵源了。
  只能用募兵制暂时取代。
  然而……
  知道归知道,但下决心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