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1924

  人,全部都被关进了诏狱。
  那可是堪比执金吾的船狱一般的恐怖所在。
  基本上进去了,就没有什么机会能出来。
  金日磾也算是帮张越做了件好事,帮他扫清了上任后的一个麻烦。
  不过,却也因此将他的上任日期大大提前。
  毕竟,新丰官衙,不能长时间没有人主持。
  何况,这马上就要临近秋收了,而秋收前的农业工作,最是关键。
  想了想,张越就带着众人回到建章宫宫阙下的官署内。
  然后,写了封信,让人去送给郭穰。
  半个时辰后,郭穰就带着一个官吏,来到了张越面前。
  “张侍中,请容我为您介绍……这位便是少府考工令,王公讳哲阁下……”郭穰微笑着将这位身材微胖,看上去大约四十多岁的官吏介绍给张越。
  张越听了,立刻笑着拜道:“王令吏,快快请进……”
  带着两人,入了官署的客厅,主宾落座后,张越就道:“此番晚辈厚颜请郭公引荐王公,乃是有事相求!”
  王哲一听,马上就笑道:“侍中足下,有何吩咐,尽管直言,考工室上下三千能匠,愿为侍中效死!”
  如今,在这宫廷里面,若说那个机构对张越最敬佩?
  当然是首推少府衙门!
  尤其是少府卿下属的考工室、东园令和东西织令等机构,几乎就是将张越奉为鲁班一般的神匠了。
  旁的不说,单单就是张越所画的那个水车结构图,就彻底慑服了这些靠技术吃饭的官僚与下面的工匠。
  在技术领域,素来就是达者为师。
  更别提,张越还多次帮他们说话、正名。
  这使得张越虽然没有与少府卿的这些官吏打过交道,但对方却早已经是‘慕名已久’‘神交已久’。
  将张越看做是自己人。
  张越自是不知道这些,他见王哲如此热情,心里面也有所诧异,但还是按照想好的说辞,道:“此番,吾请郭公引荐王公,乃是想请王公考虑一下,在新丰县,设一个考工室的工坊……”
  说着张越就长身而拜,道:“还请王公应允!”
  作为一位前公务员,张越自然很清楚,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不夸张的说,在后世,不会招商引资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而这招商引资,可以是外资,也可以是内资。
  如今汉室,最牛逼的资本,当然是皇室所有的少府系统。
  尤其是考工室、东园令和东西织令这四个机构。
  简直就是BUG一般的存在,以张越所知,考工室恐怕是现在地球上最强大的手工业机构了。
  单单是工匠和各种官吏,加起来,恐怕足足有两三万人之多。
  仅仅是在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明光宫的各宫室内,就有着数千能工巧匠。
  他们日夜不停的为汉室宫廷制造各种日用品,同时还肩负着给汉军制造各种军械的任务。
  张越马上就要去新丰上任,没有足够的工匠,这怎么可以?
  所以,忽悠或者引诱考工室去新丰设立一个分基地,派遣几百个工匠过去,就成为了张越上任前最重要的工作了。
  其实,少府系统最牛逼的工匠,都集中在东园令官署。
  可惜,张越知道,东园令的人是不可能忽悠的动的。
  就算,他忽悠动了,恐怕也不敢让东园令的工匠,给他做事情。
  因为,东园令是专门给皇室制造冥器的机构。
  像是代表着汉室最高技术水平的那些宝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那件让后世都惊叹不已的丝衣,以及那些诸侯王墓葬之中的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
  皆是由东园令负责制造。
  不过,考工室的匠人,水平也不低。
  特别是在机械制造方面,这是考工室的特长。
  王哲闻言,却是立刻上前,扶起张越,道:“张侍中言重了……”
  考工室或者说整个少府卿衙门上下,都是很喜欢开分基地的。
  因为,分基地越多,工匠越多,工匠越多,资本越多,政绩自然也就越多了。
  然而,开分基地,也是少府各署最大的难题。
  首先,就是资金问题。
  “不是小官不肯答应侍中……”王哲叹道:“而是考工室的经费,恐怕负担不起啊!”
  假如要在新丰设置一个考工室的分支工坊,调数百工匠和相应的官吏过去。
  这需要大笔的资金!
  首先就是官吏和工匠们,得给安家费。
  得给他们在当地建立宅院。
  然后,为了保障安全和保密,这个工坊还得有种种安保措施。
  这些支出加起来,没有个千把万,是想都不要想。
  而少府卿虽然岁入三四十万万。
  但这些钱,都是天子的钱。
  谁敢动?
  嗯……
  张越这样的侍中或许敢动,但,少府卿本身的官吏,却是没有哪个胆量乱用的。
第214章
招商引资(2)
  “钱的事情,王令吏不用担心……”张越微笑着说道。
  对于张越来说,只要能让少府卿同意让考工室在新丰开设一个新的工坊。
  还怕没有钱?
  呵呵!
  当然,西元前的人,也确实不知道,什么叫做产业链。
  但张越知道啊!
  考工室,是汉室仅次于东西织令的最大工坊集群。
  他们生产和制造以及供应着几乎所有汉军的武器装备和军用品。
  只要能让考工室去新丰开个工坊,相关的商贾就会立刻闻风而动,在新丰投资。
  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链。
  更别提,张越现在脑子里,可存着许多的‘好东西’。
  足够让这个分工坊,迅速成长起来,甚至成为比长安城的考工室规模还要大的超级工坊。
  “若是侍中能有办法解决资金的问题……”王哲听了,喜不自胜,道:“下官及考工室上下,自然皆愿从侍中之命!”
  一个全新的工坊,那就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物资,得到更多编制,拥有更多经费。
  而对于少府卿各署而言,编制越多,经费越多,话语权才能更大。
  像考工室和东园令凭什么能在少府卿内部独当一面,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候连少府卿的命令也不怎么鸟?靠的就是自己本身庞大的机构和数以万万计的经费。
  人多钱多,自然就权力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