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1924

  因为,他们发现,似乎只要家族有人在军队里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家族财富和家族性命的安全性,立刻就能提升好几个等级。
  官府也相当忌惮类似的家族,不敢轻易下手。
  “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马原轻声的念叨着这句关中人尽皆知的名言。
  可惜啊可惜,这句话虽然人人都知道,但能做到的却很少很少。
  武将的培养,不比文人,随便读几本书,就能滥竽充数,当个所谓的读书人,到处招摇撞市了。
  武将不仅仅需要钱来堆。
  更需要机缘与天分。
  就像留候当年在沂水桥头漫步,黄石公弃履以试之,再三考验,才授其《太公兵法》。
  这个世界上,兵书是最宝贵,最珍惜的财富!
  它比黄金更稀少,比珠玉更珍贵!
  一般人别说看了,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兵书的存在!
  马家不过骊乡的土财主,自然也不可能有兵书。
  想到这里,马原就用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枌榆社的那些名宿和豪强。
  这些高帝亲兵的后人,这些历代天子宿卫亲卫的子孙们,生下来,就能有兵书读,就能有长者教导怎么带兵作战。
  二十三岁就能应募入伍,进入常人打破脑袋也进不了的北军六校尉,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宿卫宫廷,随侍天子。
  特别是阳里的人,他们就更了不得了。
  全亭上下,所有孩子,都能有机会学习兵法,学习带兵,学习作战。
  不仅仅有着曾经驰骋沙场数十年的老将徐荣亲自耳提面授,传授经验心得。
  甚至时不时还有着现役的汉军大将,乃至于在边塞的校尉、都尉,回来讲授地理、传授各种经验。
  故此,阳里的孩子,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入伍,其中绝大多数,一进军队就能得到提拔,然后飞快的成长起来。
  马原就听说了,徐荣教导的那些孩子里,现在甚至已经诞生了三位都尉!
  而且全部都是正牌的,驻防在九泉、张掖、居延等热点地区,手握大汉精锐的都尉。
  这是让他羡慕不已也嫉妒不已。
  “以武一切啊以武一切啊!”马原心里哀叹着。
  到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这个世道,要守护家族,最好的办法,只有入伍,靠武力来保护。
  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的,都是空中阁楼。
  就如他,哪怕费尽心机,成为了大汉帝姬的入幕之宾。
  一朝大祸临头,还不是一切尽为灰灰?
  若他有一群军队的同袍,有着几个身居高位的大将为友。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可笑自己过去以为,能为大汉帝姬的宾客,能与谷梁的君子们把臂同游,一切就都稳如泰山。
  却不知,这所有的一切,没有武力保护,就如空中阁楼,只不过昙花一谢而已。
  一遇到类似那位‘张蚩尤’般的强权,立刻就要分崩离析。
  好在……
  如今醒悟过来也还不算晚!
  “若吾能渡过这次危机,一定要不惜代价,培养一个子侄入伍!”马原在心里发誓:“哪怕散尽家财,穷尽所有!”
  不止一个马原这样想。
  此刻,几乎所有没有武力依凭的新丰豪强,都是这样想的。
第220章
上任(1)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聚集在路口的人群越来越多。
  甚至,开始有着寻常的农夫与游侠开始靠拢。
  这些穿着破烂,皮肤黝黑,身上带着汗味的百姓,基本都是来看热闹的。
  王富贵也带着一顶斗笠,与几个同亭的百姓,在附近的树林里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新任县令将要上任的消息,现在,整个新丰县百姓都知道了。
  而且,百姓们更加清楚了一个事情——天子派来了使者,抓走了从前的县尊与县尉、县丞等大人物。
  这让这些底层的百姓,在绝望之中,看到了一缕缕名为希望的光芒。
  王富贵,更是心潮澎湃。
  一听说新县令要上任,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着今天了。
  在王富贵眼里,那些被抓的县尊、县尉、县丞,十之八九,都是半个多月前,曾经在自己家里,做着‘采风’任务的士子回去禀报了天子,才导致的结果。
  这更是让王富贵,深感振奋。
  “此番圣天子,任命了一个侍中官来我新丰……”王富贵满脸热忱的望向长安方向,充满了希冀的说道:“新丰百姓要有救喽!”
  两个从树林旁边经过的年轻士子闻言,脸带怒容,呵斥道:“小老儿,休要胡说八道!那张子重人称‘张蚩尤’,必定凶残暴虐,如同王温舒、咸宣……新丰百姓何曾有救?怕是要有祸事了!”
  王富贵听了,连鸟都懒得鸟这两个文人。
  他傻笑着道:“小老儿,日夜期盼圣天子遣王中尉、咸内史来我新丰……”
  他的瞳孔中,放出了无垠的光彩。
  或许在豪强士大夫嘴里,王温舒、义纵、咸宣等酷吏,简直是从头坏到脚的魔鬼。
  但在整个天下,在百姓和人民眼里。
  这些酷吏,却是他们最后的指望与最终的寄托了。
  当初,王温舒之治河内,感慨‘倘使冬日益展一月,则吾事成矣’。
  义纵之治南阳,号称‘鹰击毛挚’,一上任就先杀了最大的豪强宁成,族其三族,随后掀起滔天大狱,将整个南阳郡都洗了一次。
  咸宣之治内史,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关中的豪强贵族,谁的面子都不给。
  抓到罪证就是杀。
  这三人,曾经一度杀的天下豪强胆寒。
  然而,在他们挥起的屠刀背后,数百上千万的底层百姓重获新生。
  他们重新得到了已经失去的土地、房舍、种子甚至是家人,重新作为人而活了下来。
  是故,尽管士林舆论鞭笞酷吏们的行为和杀戮的无度。
  但,有汉以来,酷吏从来不绝于耳。
  因为,人民需要酷吏。
  皇帝,更加需要酷吏。
  那两个文人,听着王富贵的话,脸上顿时就裹上了寒霜。
  “无知农夫,不明酷吏之凶残,可悲可叹!”一人叹着,忧心忡忡:“那‘张蚩尤’恐怕上任后,会借这些所谓‘淳朴农夫’的呼声,而残我等士人……”
  另外一人听着,也是摇了摇头。
  这世道,礼乐崩坏,圣道不修。
  于是,有奸诈机巧之人,有机变械饰之事。
  据说,连素来淳朴,心向圣道的太子殿下,也被那‘张蚩尤’用机械之心给影响了。
  “吾辈求道之路,何其艰难矣……”这士子一脸悲伤春秋之意,无奈的叹着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