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1924

  长孙本来都已经倾向大家了。
  奈何出了个张子重!
  “这个张蚩尤!”就连远在雍县的江升听闻了这个事情后,也是又笑又气。
  江升明白,若再让那个张蚩尤这么嚣张得意下去,谷梁学派未来堪忧啊!
  特别是,江升已经有所耳闻。
  最近,太学的董越已经在准备在明年当今天子登基御极四十七周年的那一日,将他和其他公羊学大佬重新整理和编纂后的《春秋二十八义》敬献天子,作为贺礼。
  而,那本书里的一些内容,现在也已经流传出来了。
  江升看过之后,只觉得头皮发麻,心惊胆战。
  盖因为,这一次公羊学派是真的有了属于他们的经义!
  本来,谷梁学派就打不过他们,被碾压的体无完肤。
  现在,这帮大老粗再有了经义在手,这游戏怎么玩?
  只是沉吟片刻,江升就明白,谷梁学派必须拿出真正的人才来与公羊学派竞争了。
  但他门下的门徒,这些年跟着他在储君身边是吃香喝辣,嘴炮功夫倒是练得炉火纯青,但实际的能力,却已经无限接近于零。
  没有办法,江升只好写信去河间,求助于谷梁学派的盟友,儒家巨头,毛诗派的博士毛苌。
  希望这位老大人能够派遣他门下的得意门生来长安助谷梁一臂之力!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江升听说,那个张蚩尤曾经想要拜这位毛先生为师,结果被残忍拒绝。
  在江升想来,毛先生也应该不会想看到,自己曾经的弃徒,却混的如此风光吧?
  当然,谷梁学派,也并不是真的没人了。
  事实上,谷梁学派能发展至今,也不是全然靠嘴炮的。
  手里面没有几个能打的大将,光凭嘴炮?
  谷梁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声势?
  但问题再于,那几位能打的大将,都不是他的门徒。
  这就尴尬了。
  若从关东叫来一个其他巨头的弟子,打败了那个张子重。
  这好处肯定落不到他这一系手里。
  甚至很可能,那个胜利者会将长孙连带储君,全部拐走。
  那他江升岂非就是给他人做嫁衣了?
  这种傻事,他才不会干呢!
第255章
开源(1)
  延和元年夏六月辛未(二十二)。
  在越野负重测试后的第三日,新丰公考的面试程序正式开始。
  站在官衙正厅,张越低头看着手里头的所有参与面试的士子的档案资料。
  经过笔试、越野负重筛选后,能够进入面试程序的人,依然有些多。
  足足有差不多六百人!
  而新丰县实际需要补充的官吏,哪怕算上乡亭的缺口,最多也不过一百人!
  纵然算上军训可能的淘汰人数,面试最多也只能要一百五十人左右。
  再多,以新丰的百姓可能就要承担不起了。
  毕竟,汉室制度,地方官特别是基层官吏的俸禄,实际上是摊入刍稿税和算赋里的。
  换言之,地方官吏的俸禄是老百姓在负担。
  虽然汉禄实际上低微的很。
  张越算过一笔账,新丰官吏(不包括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平均月俸大约六百钱,新增一百个官吏,等于每月需要多支出六万钱。
  平摊到新丰一万一千户百姓身上,他们每月需要增加至少五钱的负担,一年下来就是六十钱!
  别小看这六十钱。
  当今天子当年下诏加征口赋,命令百姓从七岁开始就要缴纳,一人一年二十钱,又加马口钱三钱,合二十三钱。
  看上去似乎很轻微,但却立刻就加快了百姓的破产速度。
  因为对于底层的农民来说,别说二十三钱,哪怕只是一钱的负担增加,也可能迅速压垮一个家庭,摧毁一个男人对于未来的全部计划和期望。
  因为,在事实上来说,百姓在土地上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让其养家糊口。
  即使是一个拥有一百亩土地的自耕农阶级,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来算,也是如此。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可能这有些难以理解。
  但其实只要回想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家庭,大抵就能知道缘故。
  纵然在那个时代,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不是土地,而是外出打零工和帮佣。
  土地产出的粮食,除了交税、交公粮,剩下的就是自用,作为口粮。
  那时候,一个孩子一年学费最多两百来块,但却依然有很多家庭在开学季到处借钱。
  连后世的农村都是如此。
  西元前的农民,没有太多打零工的机会,帮佣的价钱也很低。
  在事实上来说,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大部分收入所得,都是妻子带着儿女,辛苦养蚕织丝,割草伐薪所得的金钱。
  所以,在汉代妇女地位很高。
  至少高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汉室女性拥有财产的继承权,并享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主权。
  著名的故事,文君夜奔,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卓文君勇敢的为了爱情,与司马相如私奔,然后两人就幸福的在一起了……
  其父卓王孙,纵然家财万贯,奴仆数千,也只能徒呼奈何。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却也说明了,在汉代女性的地位,其实很高。
  而且,社会阶层越高,地位和权力越大。
  你像老刘家,就出了无数哪怕放在后世也堪称女权领袖的公主们。
  但普通的农民家庭,养蚕织丝,种桑植麻,所得又有多少呢?
  最多不超过四千钱!
  这是张越和刘进在枌榆社和新丰乡考察的时候,所得知的最高收入——那个农民的妻子,养蚕织布之余,还非常有计划的养了鸡鸭,还在家门口挖了个小池塘,养着鱼虾。
  就算他妻子如此的能干,一年变卖丝帛、鸡蛋鸭蛋、鱼虾所得,也就四千钱。
  正是因为有一个如此能干的妻子,这户人家的小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但也就仅仅可以温饱而已。
  若现在陡然增加每户六十钱的负担,张越怀疑,明年新丰的乡亭,肯定要出现一大波破产的农民。
  所以,张越最近一直在想办法,找借口,打算将未来新丰官吏,包括斗食的胥吏们的俸禄,从商税,特别是工商税里支出。
  借着刘进当幌子,玩一个偷龙转凤。
  但终究现在这个计划还没有实行,且,哪怕实现了这个计划,现在的新丰工商业的税收收入,也承担不起如此大的一个官僚系统的运转。
  所以,这官吏的规模,必须限制。
  “当家难啊……”张越叹了口气,看着手里的名单,心情有些惆怅。
  在目前来说,以当前新丰的财政收入和百姓负担,显然是养不起庞大的官僚体系的。
  但他的计划,却要求他必须拥有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来实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