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1924

  一位汉军将士竟只能换到两个胡虏。
  更关键的是,汉军虽然能得到斩首,但却无法扩大战果。
  天山战役,虽然击败了匈奴右贤王的主力,但没有攻陷天山,没有得到哪些被匈奴人转移到天山之后的牲畜人口。
  余吾水之战,更是先胜后败,只能勉强全军突围。
  所以,军方内部已经有些不满。
  大家率部跟着李广利,是为了封妻萌子,光宗耀祖,一起发财的。
  可不是跟着他去跟匈奴人这样消耗的。
  于是,这位海西候在余吾水之战后,就一门心思的想要对西域用兵。
  似乎打算先找车师、龟兹这些匈奴人的狗腿子的麻烦,和大宛战争一样,用胜利和财富来安抚、拉拢军队。
  所以,这位贰师将军急匆匆的回朝,确实有可能是为了说服朝野,支持他对西域‘不臣蛮夷之鞭笞’。
  但……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守将转过身子,面朝长安方向,他想起了最近传到萧关的一个传闻。
  当今天子,最近有了一个新的宠臣。
  侍中官张子重。
  据说,宫廷有传闻,这位陛下将这个宠臣称为‘小留候’。
  所以……
  “这贰师将军大约是被人踩到尾巴了……”守将在心里猜测着。
  “若果真如此,那么……”守将握着自己的剑柄,心里面脑洞大开:“或许我该早点去那位‘小留候’面前表表心意……”
  能令贰师将军不得不提前回朝,以争宠的人物。
  未来的成就,一定小不了!
  ……
  远方的大军,渐渐接近萧关。
  直到此刻,人们才开清楚这支大军的面容。
  几乎全部都是骑兵,十五骑为一队,人马相连十余里。
  许多骑兵身上,都穿着制式的锁甲,配着长剑,背上挂着弓弩,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正是李广利的亲兵部队,全部都是从中山、河间以及邯郸遴选的燕赵儿郎。
  这支部队号为‘拔胡’,据说是为了向当年大司马骠骑将军的‘破奴’军致敬。
  自组建以来,这些骑兵就跟着李广利南征北战。
  他们中的老兵,甚至参与过两次大宛战争,身上被创数十处,是匈奴人最畏惧的战士。
  此刻,李广利骑着他最爱的那匹枣红马,手里拿着大宛战争时缴获的一柄镶着黄金和白银的宝剑。
  据说这是大宛王毋寡赐给其王宫第一勇士煎糜的宝物。
  而这个号称大宛无敌的勇士,在大宛王都大宛城外,带着五千名大宛士兵,摆出了一个据说是大宛先王留下的军阵。
  五千士卒,人人大盾长矛,列成一个刺猬。
  然后,李广利就亲自率领汉军骑兵,从侧面凿开了那个看似坚固的军阵。
  将那个看上去奇奇怪怪的军阵撕成了碎片。
  回想着那一战,李广利也是得意不已的摸着自己的髯须。
  他今年刚好四十五岁,生得高高大大,足有七尺五寸高,长期的军旅生涯,领他的皮肤看上去黝黑无比,毛发也都相对粗糙。
  远远看着就像一个黑脸张飞。
  但,在二十年前,他还是长安城里出名的小白脸,不知道多少贵妇人的床榻上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二十年军旅生涯,不仅仅让他的身体变得粗壮,心思变得细腻,更让他的抱负也变得更大了。
  “此番回京,务必要说服陛下和朝臣,支持吾等对车师、龟兹的鞭笞!”李广利对着左右的两个心腹大将说道:“车师人狂勃,不识天数,龟兹人狡诈,屡次陷害和绑架汉使、汉商,若不予以惩戒,西域诸国何知大汉威严?天朝教化?”
  “君候说的极是!”一个跟在李广利身边的大将严肃的道:“若不惩戒彼辈,西域诸国恐怕会轻汉之威,以至于重演当年丝路断绝的危机!”
  古老的丝绸之路,自从博望侯之后就变得繁荣无比。
  中国的丝绸、香料和其他商品,沿着这条道路,销往远方的异域。
  为汉室带回来了大量的财富。
  特别是黄金和白银!
  汉家现在每年对外出口丝绸、香料和其他商品,岁入黄金数千金!
  仅仅是大夏人(贵霜王朝),每年都要求购数万匹上好的蜀锦。
  正是丝绸贸易带来的巨额黄金收入,维系着汉室的货币供应平衡。
  当然,赚的最多的,还是商人。
  在事实上来说,现在最支持汉军对外扩张的,就是北方的商贾了。
  “陛下前些时日,命人下发给了各部校尉以上将帅一本书……”李广利忽然问道:“公等有什么看法?”
  听到将主的问题,左右将校都有些一楞,然后就如实的说道:“话糙理不糙!”
  “近些年来,王师对于夷狄蛮夷,确实太过于客气了!”一个都尉说道:“对于敌人,那里需要讲什么仁义?杀过去就是了……”
  其他人也都道:“俺也觉得,正该如此!”
  对于大汉的军人来说,朝堂上的文官,有些碍手碍脚。
  特别是博望苑里的谷梁学派的文人们,简直就是一生之敌。
  这些年来在舆论的钳制下,汉军各部不得不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杀心,像是大宛战争中顺手屠掉顽抗王师的轮台国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李广利听着众人的议论,眼中流露出一丝忌惮,旋即就消失。
  “嗯!”他笑着道:“此番回朝,本将带诸公去见一见那位张侍中如何?”
  “要得!”大家轰然笑着,点头应允。
  李广利心里却是生出了更多的提防。
  “小留候?”他在心里低声沉吟,旋即冷笑:“且让俺来试试你的成色!”
  对他来说,毫无疑问,这个忽然冒出来的侍中官,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威胁。
  因为,他很清楚,当今天子,是可以为了自己的宠臣,做出许多不合常理的事情的。
  就像他当年,不过是长安城的纨绔子。
  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位陛下不计代价和成本的用资源堆砌。
  第一次大宛战争遇挫,立刻发动第二次,而且加大投入!
  正是经过了大宛战争的洗礼,在失败和挫折之中,他学会了用兵,学会了观察地理,预测敌人的手段。
  更学会了如何团结部下,激励士卒。
  而这些是书上学不到,无法用文字来传承和意会的东西。
  当年,这位陛下可以如此培养他。
  现在,同样能培养一个小留候。
  李广利很清楚,他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威势和权力,靠的就是他是汉军之中最能打的大将。
  从前还有个李陵能威胁到他。
  但自李陵没于浚稽山后,这汉军能野战的大将,就剩下他这一支独苗了。
  然而,一旦冒出一个新的更年轻的,可以打胜仗的大将。
  那么,他的权势就会迅速消退。
  他可没有忘记,骠骑将军霍去病崛起后,大将军卫青就只能抱病在长安修养的故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