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1924

  霓虹的汉史研究者内藤湖南甚至认为西汉晚年,民政正常进行,人民安居乐业。
  但就在这样强盛的王朝鼎盛之时,西汉王朝却轰然倒塌。
  王莽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篡取了西汉王朝的果实。
  而且,除了少数人和匈奴人反对,连刘氏宗室都闭上了嘴巴,接受了这个现实。
  以至于王夫之叹道:莽之篡如是其速者,合天下以奉篡!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一个封建王朝已经天下无敌,内无大的内患,至于外忧?
  连匈奴人都已经跪下喊爸爸了。
  举世之中,汉家拔剑四顾心茫然,只想高唱一首无敌是多么寂寞。
  然而,西汉王朝,还是迅速的,忽然的,立刻灭亡。
  甚至没有流血就实现了政权更替。
  王莽篡汉,天下一片欢腾,当时的士大夫和天下人甚至都觉得——俺们终于有救了!
  在向前推一点,当王莽宣布自己拒绝接受汉天子赐给他的新野封地时,总计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当时的王太后,一定要王莽接受这个恩赐,不然他们就去北阙绝食抗议!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前张越不知道,但现在他很清楚。
  因为……
  公羊学派从来就不相信有什么千年不变的制度和万世不易的王朝。
  董仲舒老早就说了——从变从义,一以奉人!
  更可怕的是,公羊学派的学者,充满了激情和对他们理想的追求。
  为了心里的理想和梦中的追求,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
  而他们理想,最重要的一条叫做‘致太平!’
  看清楚了,是致太平!
  连小康和温饱,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要求的是一个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
  他们追求是一个人民道德修养和水平都极高,几乎比肩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
  特别是年轻人和少壮派们,热血沸腾,难以自抑。
  从昭帝开始,一直到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公羊学派的年轻人和少壮派们就不断鼓噪、串联和喧哗。
  发展到成帝的时候,公羊学派觉得——刘家已经不足以带领大家继续‘致太平’了。
  大家觉得,刘氏的制度和律法还有追求都太低级了。
  所以他们强烈要求换一个人来,换一个君王。
  而公羊学派强盛的时候,别说是公羊学派的学者了。
  连帝王都已经被他们忽悠瘸了。
  哀帝在世时就想着禅让给他的宠臣董贤……
  成帝晚年更是一脸忧虑,曾经深深的觉得,自己是不是找个贤人来禅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一夜之间,西汉王朝变成了新王朝。
  不然你以为王莽篡汉,为什么国号要叫‘新’?
  而不是其他什么?
  因为,他要迎合社会的这种诉求和希望。
  他要将自己塑造成公羊学派希望和要求的那个圣王,那个带领天下人走向大同世界,开创太平盛世的圣王!
  知道了这些,再去看王莽改制的那些改革方案,你就能知道,王莽其实不是穿越者。
  他只是被公羊学派架到了火盆上。
  天下人给了他那么高的期待,给了他那么好的条件。
  就必然要求他做出成绩,做出政绩来。
  不然的话……
  哥哥们可以扶你上台,也可以叫你滚蛋!
第338章
三世发展理论(1)
  微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张越就道:“臣闻之,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今汉监于三代,陛下以圣德,立垂垂之教,申春秋之义,故臣以为,使孔子生于当代,恐当叹曰:汉监于三代,郁郁乎王哉!”
  天子听着满意无比的点点头,感觉张越的话真是说到他心坎里面去了,只是这个态度,他就会极力的支持张越去控制公羊学派。
  由此达到他对学术思想的钳制目的。
  能不钳制吗?
  董仲舒那个缓则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大言不惭的宣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故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则周伐之,周无道则秦伐之,秦无道则汉伐之,有道伐无道,从来久矣。
  又说什么:月编于时,时编于君,君编于天,天之所弃,天下弗佑,桀纣是也,天之所诛绝者,臣子弗得立!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神经错乱,该被杨教授拉去治疗!
  要不是这货还有点自知之明,宣称:道之原出于天,天不变则道亦不变。
  当时他就想将这个渣渣剁碎得了!
  看听着张越继续说道:“臣闻之,董子曰: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所见、所闻、所传闻,所见者三世,有闻四世,所传闻者五世……臣愚以为,所见者当为昭、定、哀,巳与父时事也;所闻者,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隐、恒、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
  “臣愚钝,私自揣测孔子之义,合孟子之所谓:其事则齐文晋恒,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之,又闻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之深切著名!”
  “故臣窃以为,孔子作《春秋》,乃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时恩衰义缺,将以理人伦,序人类,因其治乱之法!”
  “故其所见之世,恩已与父之臣犹生,而其所闻世,王父之臣恩少杀,其所传闻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
  “故臣愚以为,所传闻世者,为据乱世;其所闻世者,升平世;其所见世,太平世也!非其事如之,乃孔子知后有刘季,当为新王,故借事喻之,以晓后王!”
  张越一点也不客气的将何休先生的《春秋公羊解诂》一书中的核心论述三世理论给抄袭了。
  抄袭何休先生的这个理论,是他筹谋已久,处心积虑的谋划。
  为的就是在当代,给公羊学派套一个枷锁和外衣,给这匹奔跑起来连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烈马,套一个缰绳,进行控制、调控它的速度,免得它跑的太快,将马背上的人摔下去。
  在事实上来说,三世论算是公羊学派最后的努力和自我救赎。
  可惜,一切都来的太迟了。
  在东汉末年的那个时代,流行于汉人士大夫之中的天命论已经开始破产,人们开始自我怀疑。
  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也不再相信自己身负着世界的希望和重担。
  于是进入魏晋南北朝,清谈之风席卷天下。
  在后人看来,他们是作死。
  但在当时,却是因为理想破产,希望破灭,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天子听着,却是临襟正坐,问道:“以卿之见,朕当以何行而致太平世?”
  在事实上来说,汉代君王,其实也很想致太平。
  为什么?
  因为按照春秋的说法,若能致太平者,就是新王。
  就是三代之后的第四代。
  必将垂于青史,受万民拥戴,国祚万万年。
  所以,汉代帝王,自当今开始,无不孜孜以求。
  哪怕当今这位和他的孙子宣帝,其实开始只是想要挂着羊头卖狗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