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1924

  对于公羊而言,他们恨不得将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全部改一遍。
  特别是对于那些激进派和少壮派而言,张越的举动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啊!
  在他们看来,董子生前,倡议了数十年,却依然原地踏步的改制之事,现在好不容易在新丰重新开始了。
  倘若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搞鬼。
  那么,这些激进派恐怕做梦都能笑醒!
  一万个大喷子早已经就绪,憋足了劲。
  这就给了张越在新丰极大的活动自由和施政自由。
  张越看着丁缓,郑重的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今关中减产严重,人民嗷嗷待哺,亟需丁公率领诸工匠,及时打造出各种新式的器械与农具!”
  张越从怀里取出另一叠帛书,交到丁缓手中,嘱托道:“还需要丁公,督促工匠,组织人手,尽快的将这其中的器物赶造出来!”
  丁缓接过那叠帛书,打开来一看,顿时就是眼前一亮。
  在这一刻,丁缓甚至怀疑,眼前这个侍中官,是一个披着儒皮的墨者!
  因为,这帛书上所绘的种种器皿,只是看着,就已经是赏心悦目了。
  特别是其中的一件依附在水车之上的器械,简直是完美无缺!
  若此物真的能如这帛书上所绘制和描述的一般,可以借助水车之力,研磨谷物、舂米、磨粉,甚至将大豆加工成豆浆。
  乃至于……
  以水力纺织……
  再看另一件,那就更是让丁缓挪不开眼睛了。
  按帛书所言,此物名为耧车,耧车丁缓知道,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可以用来播种。
  但……
  那些耧车基本造价昂贵,而且使用不便,一般百姓既不需要,也用不起。
  但这种全新的耧车,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种耧车,几乎全是木制,有三条用于播种的空心耧脚。
  更关键的是——它可以用牛马驴橐他牵引。
  这意味着,这种全新的器械一天就能播种上百亩!
  而在之前,无论是撒播式还是点播式等传统耕作方法,一个农民一天只能播种最多十几亩!
  紧接着,丁缓又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犁具。
  与现存的所有犁具都不一样!
  在丁缓看来,这种犁具简直是艺术品!
  结构完美!造型完美!设计完美!
  让他看的如痴如醉!
  更关键的是——所有的器具,几乎全部都有着分解的零件示意图。
  就像楼车被分割成为了五个不同的部分,而名为曲辕犁的犁具更是被分成了十四个不同的可组装零件。
  看着手上的图画,丁缓郑重的对张越拜道:“侍中公,请给下官三日时间,三日内下官必定拿出成品出来!”
  张越闻言,点头道:“拜托丁公了!”
  帛书上所绘的是张越回溯而来的数种后世农械。
  有水力磨坊,也有耧车、曲辕犁和风车(不是西方的风车而是中国农村里的那种扇风车),更有一些简单但实用的加工工具,譬如游标卡尺、铆钉一类的小东西。
  尤其是铆钉,张越对这个小东西在汉室的应用前景与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若能将之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它恐怕能改变世界!
  将器械之事拜托了丁缓,张越重又看向贡禹、王吉等人,拜道:“器械之利,可以令民众自救,但欲成大事,还需有人心之利!”
  “争取民心士气,关乎吾辈大业成败,长安联络之事,就拜托诸君了!”
  宣传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
  张越知道,要打赢这场战争,除了需要天时地利,还需要人和。
  必须抢在长安城里的古文各派还没有反应过来前,抢先打响在宣传领域的战争!
  向将道德高地全部抢过来再说。
  这样,哪怕地主贵族们想要反攻倒算,却也将无力可借,至少在舆论上,他们会失去力量。
  贡禹等人闻言,相互看了看,全部拜道:“请侍中公放心,长安舆论之事,就交给吾等了!”
  现在长安城里,古文学派的学者和巨头们是挺多的。
  但是,论论战、辩论和嘴炮,公羊学派还没有怕过谁。
  哪怕这些渣渣绑在一起,也不是公羊一合之敌。
  贡禹等人很清楚,张越嘱托他们的意义何在!?
  外部的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内部的人拖后腿!
第408章
悲喜两重天
  长安,夜幕徐徐降临,这个宏伟的城市与往常一般,立刻就进入了两个世界。
  一个寂静、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一道道姗栏落下,一重重门锁把上。
  四分之三个长安城由此进入了沉默与孤独之中。
  而另一个世界,则是灯火阑珊,恍若白昼,一个个舞女长袖联袂,在鼓瑟之中,一坛坛美酒被迅速消耗。
  毋庸置疑,这个世界属于戚里、尚冠里以及环绕这两个勋贵住宅区的重重豪宅。
  在这里,歌舞升平,在这里,纸醉金迷。
  尽管刚刚有一个丞相自杀,一个太仆下狱。
  但,几乎没有什么人受到影响。
  歌照唱,舞照跳。
  甚至,很多人的心情还很不错。
  “岐山原一带八县之地,编户齐民将近六万户,三四十万人口!”一个微胖的贵族,举着酒樽,陶醉不已的道:“而当地亩产只得一石!只得一石!”
  在坐宾客听着也都是双目赤红,呼吸急促。
  任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岐山原地区,方圆数百里,三四十万人口,只能得到最多三百万石粟米!
  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不到八石!不到八石!
  若再扣除掉当地豪强大地主的产量,底层泥腿子可分配口粮,人均只有不到五石,甚至更少!
  这么点粮食,这些农民连今年冬天都撑不过!
  更不提,他们还需要缴纳田税与口赋。
  由是,哪怕是他们再节省,再有计划。
  最多在冬十二月,他们就要断粮!
  到那个时候,嘿嘿……
  恐怕一石粮食就能换到十亩地!
  再加十石,就能买下一家人!
  盛宴啊,空前的盛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