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1924

  这也是先秦时代,诸夏民族王室的遗风。
  所谓:国有郊牧,畺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汉兴百年,上林苑在无数次自然灾害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封六年,关东大灾,于是开放上林苑,假田于民。
  太始元年,关中流民兴起,于是诏下水衡都尉,令天下訾算五千以下者,迁于上林苑牧鹿,日收五钱,不到三年,这些本来穷的叮当响的破产百姓与农民,就重新恢复了经济能力,纷纷回乡购地置业。
  而这个政策,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迄今,上林苑中鹿群依旧庞大。
  水衡都尉每年靠着鹿租收入千万。
  对于汉室来说,遇到自然灾害,就开放上林苑和昆明池,许民取用其中的自然资源,甚至准许民众假田上林苑,这是条件反射一样的本能。
  但……
  现在关中全面减产,特别是岐山原一带,亩产不过一石。
  天子知道,哪怕开放上林苑的所有地区,杀光里面的所有野兽,捕光昆明池的所有鱼类。
  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纾解灾情。
  充其量,也不过是能暂时稳住民心而已。
  一旦灾情爆发,百姓断粮,百万规模的饥民,连草根树皮都能啃光!
  “或许,朕该诏张子重回京问一问……”天子在心里想着:“或许他能有奇谋妙策……”
  这样想着,他就眼前一亮。
  对啊,那张子重可是神君指引的小留候。
  留候当年佐高帝,休说现在这样的局面,哪怕是再艰难的事情也能想到办法!
  于是,天子转头对一直站在旁边的上官桀吩咐道:“给朕制书,去传召张子重回京顾问……”
  “诺!”上官桀恭身一拜,就要领命而去。
  却有一个尚书郎,捧着一份书简,疾步入宫,拜道:“陛下,长孙殿下、侍中领新丰事张子重急奏……”
  天子闻言,脸上露出喜色,立刻道:“快快呈上来!”
  心里面更是欢喜不已,心说:“果真是神君之指引者,朕有所想,其自来也!果非天命乎?”
  上官桀却是傻了,呆呆的问道:“陛下,臣是否还需要传召张侍中?”
  “且待朕先看完奏疏……”天子却是不急了,捧着书简说道。
  在他看来,这个张子重既然在这个时候上书,一定是有办法了。
  既然如此,为何要去新丰召回呢?
  他可是很清楚,若是被人知晓,那张子重找到了办法,解决了问题。
  旁的不说,这朝堂上下三公九卿,谁人不是脸上火辣辣?
  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暗中嫉恨,甚至是敌视了。
  所以,先看看奏疏上说的是什么,再做决定也不迟。
  这样想着,天子就翻开了奏疏,然后,整个脸立刻就喜笑颜开,心情一下子就愉悦了起来。
  “果然不愧是朕的小留候,神君所指引之人!”天子在心里面欣喜万分。
  然后扭头对上官桀招了招手,道:“朕有个事情,让卿去做……”
  上官桀闻言,立刻上前,恭身道:“陛下请吩咐!”
  天子笑着招了招手:“附耳过来!”
  就在上官桀耳畔耳语几句,上官桀听得目瞪口呆,还能有这种操作?
  “此事出朕口,入卿耳,不可令第三人知,若敢泄此秘……”天子却是盯着上官桀,道:“族!”
  上官桀听着,战战兢兢,只能硬着头皮拜道:“臣谨奉诏!”
  没办法!
  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只是这种事情,真的能做到?
  上官桀在心里面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天子却是跟个小孩子得到了心仪的玩具一样,兴奋的乐不可支,对公孙遗招了招手,道:“卿近前来……”
  公孙遗不明所以,凑上前去,拜道:“陛下有何圣命?”
  “朕命卿持节,去北军大营,召见北军护军使任安……”天子笑着道:“卿将朕的命令告知任安:以朕之命,即刻发动北军六校尉,枕戈待旦,听候召唤!”
  “然后再即刻以八百里加急,传朕旨意给蜀郡太守张宽、汉中太守欧阳训,命令蜀郡郡兵与汉中郡兵立刻动员,望临邛一带机动,下诏给键为郡、武都郡、夜郎、僰、莋诸国,发其兵至牂牁江,候朕旨意!”
  公孙遗听着却是震惊不已,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恭身拜道:“臣谨受命!”
  心里面却是疑窦重重。
  在如今,西南夷诸国,都早已经臣服于汉室王师的刀剑之下(他们一度很跳,但后来在元鼎五年的时候,被王师亲切的感化了一番,从此就变得很乖巧了),尤其是僰国、夜郎国和滇国,现在争相以给汉朝爸爸做事为荣。
  若天子令下,这些小国恐怕会争相恐后的出兵,以邀汉宠,获得一次入朝长安,朝觐受封的机会。
  但,汉室却早已经把重心移向了西域,基本放弃了对西南夷的开发。
  只在西南方向,留下了键为郡、武都郡作为支点。
  毕竟,西南群山,山高路远,国家开发费钱费力,还没有什么好处。
  哪像西域,既能屯田,也能做买卖,还能打匈奴,一举三得。
  如今,汉天子重新召唤西南诸国大小君长,这些家伙怕是能欢喜的疯掉。
  唯一的问题是,召唤这些家伙,汉家怕是要大出血了。
  毕竟,作为宗主国,召唤小弟干活,也不能不给酬劳。
  当今这位更是出了名的大方慷慨。
  恐怕少府的内库,恐怕要支出一大笔赏赐了。
  天子却是根本不管这些,他现在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
  他一直想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证明他的文治武功与感召已经远迈父祖,功比三代。
  只是……
  几十年了,一直未来如愿。
  哪怕封禅泰山,巡幸天下,受到无数人欢呼与拥戴。
  但他心里面明白,那只是用钱买来的欢呼与拥戴,不是发自内心的。
  但这次的事情,若是成功……
  那他就是那画衣服而民不犯的圣王了!
  想着圣王的形象与功绩,他便已经激动的无法自抑了!
  好大喜功是他的缺点。
  但也是他的优点。
  就像现在!
第413章
诏命
  站在北阙城头上,望着城楼下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际的人群,天子笑的像个十八岁的青年。
  “上官卿!”他得意的抚着胡须,对上官桀赞道:“爱卿做的不错!”
  上官桀连忙恭身,拜道:“全靠陛下圣明,高瞻远瞩,明见万里,臣只是按令而行,实在不敢居功……”
  天子听着笑的更开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