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1924

  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清,自有汉以来的那几位名声很好的帝姬。
  无非就是当今天子的三位亲姐姐,平阳长公主与隆虑公主、南宫公主以及当今天子长女卫长公主而已。
  至于其他帝姬?
  像王家的王受这样,主动给公主妻子找小白脸的都有好几个了。
  没办法,能驾驭的了汉室帝姬的男人,太少了!
  想当初,阳石公主和其丈夫德候吵架,德候指责阳石主不守妇道,为何不学学已故的平阳长公主?
  结果阳时主一句话就让这位列侯闭嘴了。
  “吾倒是想学平阳姨母,但汝是长平烈候吗?”
  好吧,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比得上长平烈候?
  丁少君一路小跑,旁若无人来到了鄂邑公主的寝室中。
  这时这位汉家帝姬,正坐在镜台前梳妆。
  铜镜之中的帝姬,已经三十余岁了,岁月在她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可避免的痕迹。
  哪怕是从胭脂山上采来的香粉,也再也遮掩不住了。
  这让这位帝姬非常忧伤。
  她轻声宛唱着:“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她沉沉一叹:“纵然才如文君,貌若少姜,亦不得美好……如何才能觅得佳郎?”
  丁少君在旁边听着,立刻就从身后抱住这位帝姬,轻声在她耳畔道:“殿下何愁不得白首之人?若殿下不嫌弃,少君愿与殿下如董偃、馆陶太长公主一般,生则同裘,死则同穴……”
  鄂邑听着,没有回头,只是任由丁少君抱着自己,她轻声笑道:“你啊,就是嘴甜,本宫算是着了你的道了!”
  对她来说,这个丁少君,也只是一个玩具而已。
  就像他的丈夫房中的那些邯郸歌姬、齐鲁美人一样。
  伺候的自己爽了,舒服了,就给他点甜头。
  若是玩腻了,不喜欢了,那就一脚踹开。
  “对了……”鄂邑公主轻轻松开丁少君的手,问道:“你来见本宫有何事?若是要逃出函谷关,本宫现在就可以给你安排车马……”
  丁少君闻言,立刻道:“殿下您没有听说吗?那张子重不自量力,擅自招惹了石家,现在石家已经出手了,少君不用再与殿下分离了……”
  “石家?”鄂邑眉目一转,嘴角轻笑道:“不过是丧家之犬而已!”
  “本宫可是听说了,石德现在连门都不敢出了!”
  这确实是事实,别说石德,现在连太子据也不敢出博望苑一步,对外宣布闭门读书!
  “殿下不可轻视石家,石家再怎么说,那也是百年世家!”
  “再说,现在有石家顶在前面,还有赵家……”
  “我以为,殿下或许可以等待石赵两家,与那张子重交手的结果,说不定,是两败俱伤呢!”丁少君笑着给鄂邑捶打着肩膀,满脸谄媚道:“到那个时候,或许殿下还能坐收渔翁之利,也是说不定!”
  “就你嘴甜,会说话!”鄂邑微微一笑,就将丁少君压到自己身下,然后她松开发髻,如女王一样高高在上的命令:“现在,快服侍本宫!”
  “诺!”丁少君马上点头,像是一只小狼狗一样抱紧鄂邑。
第559章
都闪开!别拦着我装X!
  张越回到家的时候,差点被吓到了。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副几乎堪称车水马龙一般的场景。
  带着各色冠帽的士子们,几乎将张府门前那条不算宽敞的小巷子给堵了一个水泄不通。
  粗略的估计了一下,恐怕起码有上千人聚集于此。
  这么多士子聚集,自然难免惊动有司。
  执金吾首先就反应了过来,派出了大约上百名士兵来到戚里,加强治安维护、巡逻。
  这也是执金吾的本职工作——保卫长安贵戚。
  不过,执金吾也就只能做到这里了。
  维持秩序,那是京兆尹的责任。
  执金吾只要不发生严重事件,一般不会轻易插手。
  只是……
  张越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有京兆伊的官吏。
  他心里面差不多是明白了。
  京兆伊于己衍虽然已经向他低头,但下面的官僚,恐怕早就决定要和他对着干了。
  所以呢,京兆伊的官僚们,有一千种办法推诿和拖延和他相关的事情。
  “真是有些皮痒了呢!”张越轻声一笑:“就先从京兆尹开始吧!反正,本来也打算从京兆尹下手!”
  但眼前的事情,还是要处置的。
  至少,不能让这个事情出什么乱子。
  这样想着,张越就走下马车,步行向前。
  此时,巷子里几乎是人挤人,挤成了一团。
  上千名士子,操着各种口音,他们的声音与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台大型机械一样嗡嗡嗡的响个不停。
  十几个张越的下人,拼命的大喊着,让他们有序排队领号登记。
  但他们就算喊破了嗓子,效果也不是很大。
  上千人的群体,就像一股洪流,浩浩荡荡,挤向张府的门槛。
  每一个人都挥舞着自己手里的简牍,大声喧哗着,所有人都想尽快将自己的文章送到那扇朱红色的门槛里。
  好让自己成为下一个牛胜!
  至少,也要让自己的策文能够得到那位张蚩尤的一两句点评。
  但,人实在是太多了。
  每一个人都担心,自己要是投递的晚了,恐怕自己的文章不会被过目。
  那就太惨了!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不是每年都会出现的。
  许多人等了数年,甚至十数年,才遇到这么一个机会。
  每一个人都想抓住他。
  好让自己成为第二个主父偃,第二个朱买臣甚至是第二个公孙弘!
  于是,这小巷子的气氛,自然轻松不到哪里去。
  甚至有些紧张的令人窒息。
  汉家的士子们,可从来都不是温文尔雅,进退有度的君子。
  事实上,他们只有在写文章的时候,才会稍微安静那么一会。
  其他多数时候,汉家的士子们为了彰显自己的丈夫本色与雄性气概,通常都会对周围的人,非常粗狂。
  特别是现在这种情况。
  聚集在张府之外的士子群,来自五湖四海,所学的东西,更是南辕北辙。
  谷梁、左传、公羊,春秋三学派的人有之。
  齐、韩、毛、楚、鲁,五家诗有之。
  尚书三系有之,易经四家有之。
  甚至,兼而杂之的也有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