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924

  但很快,他便叫苦连连。
  因为,他发现自己搬运的速度,有些赶不上张越批阅的速度了。
  这样一下午忙下来,赵玄已经累的气喘吁吁,手臂酸软,四肢抽搐,仿佛虚脱了一般。
  但他不敢休息。
  因为,每次他稍微懈怠,就能听到那个催命符一般的声音:“草之,快点!别磨蹭!”
  这让他连喘气的时间也没有。
  至于偷懒甚至于甩手不干这种事情,若是在自己家里或者其他地方,他或许敢如此。
  但在此地,他连念头也不敢起!
  那个坐在简牍堆中的侍中官,就像是一个魔神,令他战战兢兢。
  生怕行差踏错,招来一顿暴打。
  终于,赵玄咬着牙齿,将最后几卷简牍,搬到张越身前的案几旁,然后整个人就一屁股跌到了地上,连一根指头都不想抬起。
  张越透过堆磊如山的文牍缝隙,看着这个纨绔子,笑了一声,道:“草之啊,汝可不能懈怠!快去替吾倒杯茶来……”
  赵玄闻言,心里面哀嚎着,却不得不挣扎着起身,低头应是。
  看着赵玄踉踉跄跄的走出房门,张越在心里面微微点头。
  这个纨绔子,还不算无可救药。
  起码,他还是畏惧强权的。
  至少在自己面前,他还算服从。
  而只要培养起他的纪律性,锻炼出作风,也就不怕他将来坑爹坑祖宗了。
  将赵玄的事情,先搁到一边,张越看了看已经渐渐到了尾声的批阅工作。
  差不多一千份策文,来自七百余位士子。
  其中固然多半是平庸、庸碌之才。
  但精英士子,甚至是有望在未来进化为政治家的人才,也有数十人之多。
  不独有类似魏相这样的在历史留名的大牛,也有被历史所掩埋的人物。
  甚至,有人比魏相说不定还要杰出几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英雄豪杰啊!”张越也忍不住感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情的碾压了多少人的梦想与青春?
  看着那数十份从上千份策文之中挑选出来的,言之有物或者有干货和见地的文章,张越招手唤来田禾,嘱咐道:“这数十份策文,汝按其所录士子姓名、住址,亲自登门去请,请他们后日上午来此,与我汇合……”
  这些人都是人才。
  但,张越并不打算让他们进入新丰体制。
  对于他们,张越另有打算。
  “诺!”田禾顿首而拜,捧着那些幸运儿的简牍而去。
  ……
  假若说戚里和尚冠里大道是长安的贵族区。
  那么夕阴街与围绕其附近而建立的十余个闾里,就是长安的富商区。
  此地的豪宅,连片成栋,最大的宅邸,甚至占地数百亩,有大小房间数百个,奴仆仆役三百余人。
  门口甚至有着弯弓背剑的武士站岗守卫,派头不比一般列侯差。
  但,和戚里、尚冠里不同。
  此地,不止有豪宅,还有一栋栋年久失修,漏风漏雨的破旧夯土屋。
  既有朱门大墙,紫衣锦服,大腹便便的富商,也有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贫瘠之家。
  魏相坐在夕阴街的一个豪宅阁楼上,远眺着自己这豪宅左近的民户生活。
  他亲眼看着,一个母亲,将刚刚从官衙买回来的限购粟米,倒入一个大瓮中,然后混入大量的糠麸、绿豆以及蹲鸱、蒻头所制的粉。
  大约是一斗粟米配三斗糠麸、两斗其余食物的水平。
  至于国家配给的麦粉?
  不好意思,这种贫民根本买不起,早就将自己的配额卖给了那些有钱的,舍得出钱购买麦粉来吃精细食物的人家。
  也就大约买了几斤麦粉,藏在家里的米缸深处,作为新年祭祖用的祭品。
  看着那妇人的动作,魏相内心的敏感被触动,叹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当年之叹,今日依旧!”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男子,听着也是点头,道:“弱翁兄所言,吾亦然!”
  “当今之世,富者阡陌连野,贫者无立锥之地,老子曰: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当今之世,反其道而行之,乃补有余而损不足!”
  “朝堂诸公,若不早醒,吾恐大祸临矣!”
  虽然,此人满身锦衣,腰配玉饰,而且家财万贯。
  特别是以魏相所知,这附近贫民的大多数麦粉配给,都是出卖给了他家。
  但现如今,长安士子圈里,悲天悯人,感慨百姓生活艰难,大肆抨击贪官污吏和奸商豪强,已经是主流,甚至是政治正确了。
  想要在这个圈子里混,不鞭笞几下世道,为贫民流几滴鳄鱼眼泪,根本就混不下去!
  这种风潮,是从‘废奴运动’开始,在前不久的旱灾之中,攀升到极致的。
  接连两次运动,让无数人,不管是公卿子弟、富商之后,还是寒门士子,都在其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改变世界!
  这种情绪,促使了整个长安的风气,为之一变。
  至少在士子圈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改变世界的浪潮中来。
  只是……
  魏相知道,这种改变,流于表面。
  就像眼前这位富商子弟,他只是说说而已。
  若真有人为了百姓,为了天下,去动他家的利益,他怕是要跳墙。
  但没有办法。
  魏相只能虚与委蛇的笑着道:“王兄所言,确实如此啊,百年前陈涉教训,犹在眼前……吾辈士人,若不惊醒,我恐将来有春秋之诛!”
  在现在的士子圈里面,生态链已经渐渐成熟。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吆喝呐喊,鼓舞助威。
  而类似魏相这样在士子圈之中颇有名声,人缘不错的中坚,则串联上下。
  毕竟,读书人也是人,总不能说读了孔夫子的书,就能修仙成功,辟谷了吧?
  大家都要吃饭、睡觉、交际。
  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钱。
  准确的来说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
  譬如给贵族当食客,或者给富商做幕僚。
  大多数士子在长安的经济来源,都是如此。
  而士子这么多,体面的工作就这么几个。
  竞争压力自然很大。
  于是,多数士子,只能沦落到给人抄写书写、书稿甚至给人打杂、浆洗衣服维生。
  过的相当艰难。
  也就是经过两次运动,随着富商子弟和贵族子弟们的踊跃参与,士子们的生活才终于光鲜了那么一点。
  可以靠着去参加这些人组织的学会、辩论会,蹭点吃喝,甚至混点车马钱。
  在这其中,富商子弟、贵族子弟,得到了名声,蹭到了热度,而寒门士子则得到了温饱,甚至获得了进身之阶。
  可以说是双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