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1924

  上古洪水泛滥,是大禹带着人民,疏浚江河。
  宗周秩序混乱,民不聊生,是周公、召公,带领人民,重塑秩序,建立礼法。
  春秋,周天子失政,来自四夷的夷狄入侵诸夏,中国几有陆沉之危。
  是管仲辅佐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确定了诸夏民族最高,诸夏利益第一的春秋政治原则。
  团结列国力量,一起尊王攘夷,才渡过的危机,才让孔子感慨: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
  很显然,在一些人心里,张越现在已经升格了。
  被他们视作‘周公、召公、管仲’之后的又一位五百年才出的圣人。
  只是,他们现在还不太确定。
  需要观察和研究。
  不过,一旦确认,那么……
  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
  圣人出,天下治。
  听从周公、召公、管仲号召,天下士大夫们团结起来,共建新世界在,这是早就篆刻在中国士大夫基因深处的召唤。
  可以这么说,几乎没有人能拒绝得了这种召唤。
  这也是后世,王莽篡汉能那么顺利和成功的主要原因!
  天下人将他看成了周公、召公、管仲之后的又一位带领和领导天下,走向新时代、新世界的圣人、领导者。
  于是,在天下人的希望和寄托下,王莽篡汉就和摘下自己家后院里的桃子一样简单。
  他甚至没有自己伸手,就有人帮他摘下了果实。
  张越当然不知道这些人心里面的想法,但他从这些士子脸上,看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于是,他坐下来,笑着拱手道:“吾闻乡间三老有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哉斯言,当今士子,虽明于诗书,然不食民间烟火,吾甚憾之!”
  “今日,正巧诸君在坐,吾想邀请诸君,与吾一同,走一走这京畿之地,不知君等可愿?”
  众人听着,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就拜道:“愿从明公!愿从明公!”
第584章
大汉禁军
  带着士子们,一路浩浩荡荡,出了家门口,然后分别转乘十余辆马车,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径直向着长安城的直城门而去。
  出了城门,转道进入直道。
  士子们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倒了。
  甚至有人,只是坐在马车中,没有掀开车帘向外开,正在和同车的同伴聊天,就忽然感觉毛骨悚然,头皮炸裂。
  而当他们掀开车帘,向着内心之中不安的源头看去。
  每一个人都是目瞪口呆。
  在驰道的道路上,两排全副武装,整戈待发的骑兵,静静的肃立在道路两旁,人人都牵着战马的缰绳,不发一声。
  每一个人的腰杆都挺的笔直。
  身上的甲胄,被擦拭的一尘不染。
  背上背着的箭簇,在阳光下烨烨生辉,散发着令人恐惧的寒光。
  让人窒息的是,这样一支军队,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排了两个纵队,就让每一个人内心都生出无穷无尽的压迫感和恐惧。
  仿佛,面前站着的,不是什么人类。
  而是一群效率高到恐怖的猎食者。
  且是食物链最顶端的那种。
  而这些军人,也确实担得起食物链最顶端的猎食者的名号。
  每一个人,身高不低于八尺,膀大腰粗,少数坦露在甲胄外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一种另类的美,那是大丈夫们最为自豪的古铜色皮肤。
  北地豪侠,以有一身这样的肌肤和强壮的身体而自豪。
  而在此地,每一个人都比士子们曾经听说过和仰慕过的豪侠要威武、雄壮十几倍!
  他们就像铁塔一般,矗立在道路上。
  沉默远比大声的宣泄,更让人忌惮。
  当他们看到车队,没有号令,几乎所有士兵集体转向,然后在甲胄叶片的碰撞之中,他们微微低头,齐声道:“羽林卫甲部司马全体将士,奉天子之命,恭闻侍中号令!”
  声音就像平地起惊雷,从九天之上而来。
  “羽林卫甲部司马……”有熟知汉军历史的士子,只是听说这个名字,就身体忍不住的颤栗了起来。
  他猛然起身,像看着稀世宝物一样,羡慕、崇拜和仰望一般的看着这些军人。
  “郑兄怎么了?”一个与他同车的士子,好奇的问道。
  “这是甲部司马啊!”这士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所以大丈夫,每一个中国男儿的梦想!”
  “羽林卫甲部司马,是骠骑将军创立的第一支部队,也是羽林卫的第一支骑兵……”他低声感叹着:“故而,其又别称‘骠姚司马’,这个司马部迄今依然保存了骠姚战旗,以及缴获自匈奴的三十余面匈奴王族大纛,包括匈奴单于尹稚斜的大纛!”
  “骠骑墓有马踏匈奴像,而骠姚司马,每日作训,都是在踏着匈奴单于和各部大纛!”
  “自骠骑起,羽林卫甲部司马,就是每一个大丈夫的梦想之地,汉家上下,数十万勇士,争相竟逐,人人皆以入选甲部司马,宿卫长安为荣!”
  “而每岁,甲部司马只选两百五十七人!且宁缺毋滥!”
  “兄长当知,吾出生北地郡,世代以行伍为生,吾之四兄,皆在军中,长兄更是积功至九原校尉!”
  “曾被矢猛进,斩杀匈奴当户,即便如此,也选不上这甲部司马!”
  “吾乡党长玄公,为入选甲部司马,自愿前往范夫人城,戍边三载,才得入选,全乡以为荣!”
  听着这士子的话,同车几人都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事实上,别看现在士大夫们似乎抬头了,仿佛可以当家做主了。
  但是,在汉家,真正的英雄豪杰和伟男子,从来都是起于行伍。
  用当年某位汉家大将的话说是——大丈夫,提三尺剑,驱万里马,追亡逐北,伐不臣于域外也!挠头搔首,扭捏作态,之乎者也之辈,也配称大丈夫?!
  事实也是如此!
  从民间到高层,都是一个态度。
  特别是在北方,家族里最优秀的人才,首先去军队锻炼。
  只有不成器的家伙和不够优秀的劣等货,才会被送去读书,免得将来没有谋生之路。
  军功贵族,从始至终,始终掌握着国家权力。
  士大夫们想要跳脚?
  刀剑的锋利与弓矢的迅疾了解一下?
  不止是贵族地主们如此,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整个北方,地广人稀,产出贫瘠。
  靠种地,肚子都吃不饱!
  只有去当兵,才能养活一家老小!
  更紧要的是,如今汉室,入伍为士,从军立功是寒门和平民唯一公平的出头途径!
  猛将起于行伍之中!
  自当今天子对匈奴作战以来,以布衣而至九卿、三公,拜为列侯、关内侯、封君者数以千计!
  从军队立功,积功为校尉,都尉、将军,然后转任地方郡守、两千石者,同样数不胜数。
  而很显然,倘若这个同伴没有说错。
  那么,眼前这支司马部,就是汉军最璀璨的明珠,最精锐的存在。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大汉帝国军人的脸面和荣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