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7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0/1924

  而禹皇、周公,为万世祭祀,崇拜了数千年!
  做完此事,张越转过身子,找到金赏,和他商量道:“金兄,你我一同上书,奏请陛下在这郑县,重开一次授田如何?”
  授田制,其实一直存在于汉律之中。
  朔方郡和居延的开发,都是移民屯田,然后授田的。
  只是在内地,因为土地稀缺,这项律令差不多已经变成废纸了。
  但这郑县现在却已经完美满足了授田制的前置条件。
  这么多大户一洗,超过七成的在册土地重新回到了官府手上。
  此时,是授田的最好时机。
  这个请求,张越和金赏不抢先提出来就可能被别人截胡。
  故而,金赏闻言根本没有多想,就道:“固所愿尔,不敢辞也!”
  这可是一个刷声望的好机会啊!
  甚至能福泽子孙!
第603章
不幸与幸运
  张越在郑县停留了两天,主要是要安定民心和善后。
  因为整个郑县的官僚系统和地主士绅们,不是被抓起来了,就是在清洗过程中被处死了。
  为了避免出现乱子,张越甚至不得不下令,在整个郑县执行军事管制。
  同时,紧急从武城县和沈阳县抽调官吏过来接手郑县的事务。
  一直忙了两天,才总算将大体事务给定了下来。
  同时想到长安方面,也应该要做出反应了。
  这才带着羽林卫和士子们,离开郑县,前往湖县。
  当然,郑县和湖县之间,还隔着好几个县。
  所以,张越一行,一离开郑县进入华阴境内,立刻就将整个华阴上下吓尿了。
  煞星来了啊!
  虽然,其实整个官场,现在差不多都已经明白了,张越此行是来定点清除那些和他做对的家伙的。
  但架不住张越搞出来的声势和规模太大了!
  从临潼到郑县,一路几乎是踩着官僚权贵和地方豪强的尸骨走过来的。
  特别是郑县,全县四百石以上官吏和富户地主,一扫而光。
  这样恐怖的效率,试问那个当官的不怕?
  所以,张越前脚刚刚进入华阴境内。
  立刻,就遇到了华阴县令和左辅都尉如候李善的迎接。
  李善是熟人了,上次张越调长水乡隧营时和他打过招呼,相处的还算愉快。
  不过,在张越面前,这位如候依旧是战战兢兢,不怎么敢说话。
  至于那位华阴县令,更是两股战战,如履薄冰。
  整个华阴上下的地主权贵们,直接就拿出了吃奶的劲来进行维稳。
  在张越还没有进入华阴,还在郑县时,这些人就行动了起来,开始给乡党释放种种优惠政策。
  什么免除今年的子钱李利息,送些柴米油盐给乡里的孤寡老人,给家里的佃户和奴婢加餐,一下子就全部开始,所求的只是希望乡党们能念自己的好,不要出来搞事。
  等张越一进华阴境内,这些人就做的更夸张了。
  连乡里的游侠地痞,也被他们招呼到家里,好酒好菜招待起来。
  就是避免有人在外游荡,行差踏错,冲撞了‘张蚩尤虎驾’,给全华阴的‘君子’造成毁灭性打击。
  至于张越所过乡亭,更是都搞了一次大扫除。
  你不是来检查除疫工作的吗?
  这样可以了吧?!
  于是,张越一行,便在华阴看到了一个街道整洁,乡亭和睦的河蟹场面。
  自然,宾主尽欢。
  张越也没有过多为难和挑剔,婉拒了李善和华阴县提出来的宴请。
  连华阴县城都没有进,就直接从华阴北部穿过,进入船司空的辖区。
  所谓船司空,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汉室专业的造船基地。
  更是直接掌管整个关中流域和关外的黄河流域船舶与水上交通安全的机构。
  在楚汉争霸的时期,此地就是关中补给前线汉家粮草甲械的大本营。
  每天都要大量各式船舶,运载着无数粮草军械,输送前线,支援汉军作战。
  不夸张的说,船司空衙门与关中百姓的支持,奠定了楚汉争霸,刘邦的胜利。
  故而,在得天下后,刘邦于高帝八年,正式下令在此建县。
  以其机构名为县名,号为船司空。
  时过百年,此地依旧是汉家最重要的船舶制造中心之一!
  其与广陵和胶东、临淄一带的大型造船中心,并为汉家四大造船基地。
  迄今,船司空依然拥有制造和维修大型楼船战舰的能力。
  每年也都会象征性的制造一到三艘大型楼船。
  这是来自当今天子的直接命令——尽管现在的汉室似乎已经完全不需要任何大型战舰了。
  整个已知世界,都没有需要用到战舰的地方了。
  曾经庞大的楼船舰队,直接沦为了渔船。
  但,包括船司空在内的所有官营造船地,依然会得到来自少府内库的直接造舰拨款。
  作为汉家在关中的最大造船基地,船司空的地理位置,也很适合制造船舶。
  首先,船司空所之地,距离旧函谷关不过百里,甚至就在后世的潼关县境内。
  处于渭河与黄河的交汇处,著名的黄河枫林渡就在其县境外六十里。
  因而,所造舰船,可以选择是在渭河下水或者黄河下水。
  更重要的是,可以就近获得大量造船原料。
  张越一行进了船司空后,就饶有兴致的船司空的船监王玄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个正在建造一艘巨大楼船的造船厂。
  在空旷的河滩上,无数工匠,正忙着将已经晾晒了数年,经过自然风干的巨木进行加工,以制造成楼船所需要的合格龙骨。
  “这艘楼船,大约还需要三到五个月,才能完全建成……”难得有长安来的使者愿意亲自看看造船,王玄非常开心,所以很耐心的给张越做着介绍:“建成后,全舰长五丈,宽三丈,最高六丈,楼船三重,可搭载将士数十人或者两具床弩!”
  “无论海疆还是江河湖泊,皆可纵横无敌!”说到这里的时候,王玄骄傲之中,略带着些落寞。
  大汉楼船,如今已经是会当凌绝顶,高处不胜寒。
  因为太强大,以至于连敌人都找不到,只能当治安船和渔船使用。
  张越听着,也是特别有兴趣,毕竟,楼船这种超级战舰,虽然笨是笨了点,但大啊!
  而且,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玩更新式的战舰,也是得不偿失。
  很容易就会被人学走,倒不如保持现有技术,等将来有条件了,直接上坚船利炮,纵横大洋!
  但士子们就有些不是很乐意了。
  魏相就嘀咕着道:“一艘楼船,造价百万至数百万,却全无用处,还不如省下钱来,多修几条渠道呢!”
  他的声音虽小,但王玄还是听到了,一下子脸就拉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0/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