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8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4/1924

  “公孙贺父子虽然不成器,没有什么才能,但他们却是汉太子的屏障,如今公孙贺父子皆死,汉太子立刻就处于危险之中!”
  “而且,我听说,去年汉朝老皇帝的一个妃嫔为其生下皇子,这老皇帝居然昏了头,将小皇子出生之地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如今,汉朝太子恐怕已经日夜难眠了!”
  “而纵观古今,一旦太子羽翼去除,那么祸乱必起于萧墙!”
  “说不定,太子和老皇帝之间会有一场血拼!”
  “无论哪方胜败,都将大伤元气!”
  “说不定,还可以……”卫律难掩激动之色:“让我大匈奴,获得一个千载难逢的复兴机会!”
  狐鹿姑听着,也是点点头,以为卫律分析的很对。
  在匈奴,左贤王和单于之间都经常发生矛盾。
  王庭与其他部族的实力派更是隔三差五就要撕逼。
  内讧与政变,从来不绝于耳。
  而汉朝的情况,虽然有些不同。
  但人性是相通的!
  狐鹿姑觉得,换了自己是那个汉太子,若遇到绝境的情况,也会忍不住了!
  不过……
  狐鹿姑看着卫律,忽然问道:“丁零王听说汉朝长安那位新近幸贵的张蚩尤了吗?”
  “近来,此子的传说,连王庭的奴隶都在议论!”
  “有人说他,天生三头六臂,额间有神目,勇不可当,几如蚩尤下凡!”
  “也有人说他,博通百家,学识渊博,是汉朝最顶尖的文人!”
  “更有传说,此子将成为汉朝继董江都后的又一位大能!”
  匈奴人时刻关注着南方的汉朝长安。
  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会神经过敏。
  而汉朝政坛上发声的剧变,更是足以牵动每一个单于庭的人的心。
  哪怕是单于,也不会放过任何有关长安的消息。
  因为,那是一个强大的敌人。
  一个恐怖的敌人。
  一个让匈奴人敬重的敌人!
  失败后,才知道差距的存在。
  卫青霍去病,让每一个匈奴人都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将汉朝视为追赶和学习的对手。
  引弓之民们,早就认清了自己的地位。
  从尹稚斜单于开始,匈奴帝国就已经在向汉朝学习了。
  赵信带来了最初的汉朝制度和文化种子。
  卫律带来了汉朝最先进的制度与理念。
  而李陵带来了汉朝最先进的军事训练与战术思想。
  对匈奴来说,漠北决战,就像一个响亮的耳光,抽在了他们的灵魂与肉体上。
  让他们醒悟了过来——汉朝已经是一个远比他们强大、富饶和先进无数倍的帝国。
  于是,向汉朝学习,学习汉朝的一切,渐渐在单于庭中有了声音。
  到现在,单于庭的贵族,倘若没有不会讲汉朝官话,不识汉字,不懂汉朝的礼乐诗书,那就会被人鄙视和鄙夷。
  以为是野蛮人,是没有前途的废物。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匈奴人从学习汉朝中,获益良多。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从赵信时代开始,匈奴就开始逐步的学习汉朝人的东西,匈奴早就垮掉了。
  早就被这漠北的寒苦气候与贫瘠饿死、渴死了!
第625章
匈奴人眼中的张蚩尤(2)
  “我也有所听说……”卫律轻声道:“说起来,臣与这位张蚩尤还是乡党呢!”
  说到这里,卫律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南陵县长水乡!
  他的家乡!
  魂牵梦绕的地方!
  长水乡的每一寸山河,每一片田野,每一处山峦,都让他牵挂、怀念!
  多少次午夜梦回,他总是梦见了,家乡的父老。
  梦见了教他读书写字的乡老,梦见了与他一起玩耍的伙伴,梦见了父亲和母亲,梦见了妻儿的音容笑貌。
  从梦中惊醒,看到身周的穹庐与身上的裘衣。
  他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对卫律而言,他可以背叛汉朝,但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家乡!
  那是温暖的家!
  有着他最美好的记忆与最温馨的回忆。
  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是父老们躬耕之所。
  就像汉朝的高帝刘邦说的那样——吾虽都关中,而百年后魂魄犹乐丰沛!
  今天,他虽是匈奴丁零王。
  但,日后身死之时,他一定会让人将自己葬在于南陵长水乡遥想对望之地!
  若有可能,假如说,汉匈媾和,他甚至会请求将自己葬到长水乡的河畔,让长水河的潺潺流水之声,日夜与自己的灵魂相伴,让自己能获得永恒的安宁与平和。
  故而,当那位新贵的消息,第一次传回草原,卫律就分外关注。
  那是他的乡党!
  不管那位汉朝新贵承不承认。
  在卫律看来,那都是自己的乡党。
  乡党两字,天然有亲近。
  可是,随着了解的增多。
  卫律对这个乡党的忌惮,日益加重!
  他浅浅的道:“臣的这位乡党,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在汉朝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这位张子重,别号张蚩尤,从这外号就能知道他的性格了!”
  “如今,在汉朝边塞,广为流传的《战争论》就是此人的著作!”
  “啊!”狐鹿姑听着,忌惮无比的惊讶了起来:“《战争论》竟是此人手笔!?”
  与在长安,被很多士大夫鄙夷和轻视不同。
  匈奴人对那本《战争论》,已经追捧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
  虽然,到目前为止,匈奴依然没有得到全本的《战争论》,只是通过细作和间谍,从汉朝的边塞军官口中和谈论中,得知了一些粗略的情况与简单的描述。
  就算是这样,匈奴也是惊为天人。
  自单于以下,人人争相传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