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1924

  “下官曾在临淄城中,住过一个月,所见者,家家户户,织机之声,从早到晚,从不停歇!”
  “妇孺老弱,日日夜夜,织布抽丝,刺绣织缎!”
  “善织者,五六日可织帛一匹……”
  张越听着目光灼灼。
  有关汉代都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的日常情况,在后世,已经不可考了。
  只能通过汉代时人的诗赋与策书甚至是官府文书来窥见当时的情况。
  而汉代,有一篇诗歌,穿越了千年时光,流传至后世,久经不衰。
  那就是《孔雀东南飞》,这虽然是东汉晚期的乐府诗,但因为相距时代不远,小农经济社会变化不大,所以可以从中窥见汉代农村生活与小农经济下的人民生活缩影。
  而在这首乐府诗中,有大篇幅描述劳动妇女织布抽丝的生活场景。
  所谓‘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另一篇汉乐府诗《上山采蘼芜》中也有类似描述: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说明在汉代,妇女进入织造工坊,参与生产,甚至撑起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
  而张越在新丰考察时,也不止一次亲眼见到了农村妇女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将摇摇欲坠的家庭撑了起来的情况。
  她们用巧慧的双手,种植桑麻,养鸡养鸭,带着孩子,采集秸秆干草。
  甚至有家庭,就是靠着妇女,而非很多人以为的男人而过上了温饱生活。
  毕竟,在小农经济下,主要劳动力的男性,一般只能耕地,照顾庄稼。
  而土地产出有限,通常仅仅够吃。
  而赋税和徭役贱更钱,以及其他家庭的日常开支所需要的钱财,一般只能依靠妇孺。
  只是想不到,在临淄这样的大都会里,情况也是如此。
  “那临淄的丈夫们呢?”张越轻声问道:“妇孺既然日日织造,丈夫每日所做何事?”
  隽不疑闻言,低下头,叹了口气,羞耻的道:“以吾所观,临淄丈夫,日夜博戏,游走于市井闾里,背弓持剑,与游侠为伍!”
  “而稍年长者,则与商贾为工,或为之营做种种事物,或随之奔走大江南北,或为之爪牙帮凶,残害街坊闾里!”
  “临淄城之中,近乎无有人不欠子钱!”
  “百姓无论是背弓持剑,行走于闾里,还是与事商贾,仰或者其妻子父母,日夜辛勤劳作,织布抽丝,也不可能还清其所欠子钱!”
  “常常旧债未尝,新债又积!”
  “唯一能摆脱厄运的,唯有生下一个善歌舞的女儿,为富商买去……”
  隽不疑抬头,看着张越,叹道:“总之,临淄城百万之众,无有一人从事耕作,人人皆仰赖南北商品所活,人人皆为子钱商贾所控制!”
  张越听着,也是差不多明白了临淄城的现状。
  阶级固化!
  在临淄的底层,每一个家庭,都已经被子钱的利息所绑住了手脚。
  除非发生奇迹,否则,不可能有人能挣脱出来。
  而隽不疑说完这一切,整个人都感觉有些虚脱和乏力。
  临淄城的现状,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刃,深深的刺痛了每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的心肺。
  特别是他这样的法家官吏,简直是感觉痛彻心扉!
  一个被商贾和子钱商人控制的城市,一个人口百万的超级城市。
  那里充满黑暗和肮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人间惨剧。
  每一次去临淄,都让隽不疑对自己的所学,更加坚信!
  商君是对的!
  商贾,就是万恶之源!
  要重回三代之治,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要令天下公平公正,只有杀光商贾,禁绝一切投机居奇之事!
第644章
灵感
  张越却是没有半分忧患意识。
  他甚至感觉到了欢欣鼓舞!
  毋庸置疑,临淄是一个宝藏,埋藏着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充沛而勤劳的劳动资源。
  特别是,临淄城的人民,已经适应了工坊生活,适应了手工业的环境!
  这很关键啊!
  为什么后世,三哥虽然天天喊着要赶中超美,但却只能望着中修和米帝的背影望而兴叹?
  是他资源不够多吗?
  是他人口不够多吗?
  是他的领土不够多吗?
  是他没有人才吗?
  都不是!
  归根结底,三哥之所以永远将要赶中超美。
  关键原因,不在这些物质基础,而在精神基础。
  他没有足够的,能够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技术人口。
  他的社会制度和传统,也束缚和压制着他的人民,向合格的工业人口转变。
  而没有足够的合格的可以参与现代工业生产生活的人口。
  说什么都是扯淡。
  毕竟,你无法指望一些不守规则,没有集体合作意识,没有太多文化,无法操作那些现代化工业机械的工人,帮你建设一个底特律或者深圳、东莞。
  而对现在的张越来说,他未来的计划,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工业人口。
  汉室人民,勤劳勇敢而智慧。
  但多数人民,从小生活在小农经济环境下。
  一辈子所学所知的事情,不过是耕地种地而已。
  妇女们倒是善于织造,也极有创造力。
  但你怎么说服她们的家人和丈夫,让这些妇女进入你的工坊工作呢?
  汉家虽然民风开放,但终究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封建社会。
  瓜田李下,终究很难说清楚对错。
  而临淄人民则不然,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他们是未来,最好的纺织工人。
  一个人口几近百万的超级城市里,起码有三十万以上的善于织造的女性。
  这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除此之外,那些在临淄城的商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男性,也可以从事种种工坊工作。
  他们应该,都掌握了一定的木匠、泥瓦匠甚至是铁匠技能。
  善于使用和学习各种工匠工具、技术。
  要是能想个办法,从临淄那边搞个十几二十万合格的手工业人口迁徙到新丰……
  张越只是想着这个前景,就忍不住的流下了哈喇子!
  但……
  当他回过头来时,却看到在坐的众人,都是神色严肃,表情肃穆,也连忙收敛心神,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