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1924

  至于更早前的夜郎王入朝,更是被他们镇的纳头就拜,一见天子就三叩九拜,恭顺如孝子见老父。
  这让太常卿和大鸿胪都非常满意。
  所以,太常卿和大鸿胪已经决定了,自己掏钱,各自打造一直专业的铁甲仪仗骑兵,用于迎接外藩使者或者郡国入朝的诸侯王、列侯。
  非壮丽无以重威嘛!
  萧相国的指导思想,万万不能丢!
  当然,这两位九卿,私底下到底有没有打着‘先练仪仗队,练着练着,练出一支可用于实战的重甲骑兵’,然后某天带着他们上阵的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这对羽林卫和期门军来说,这是天籁之音啊!
  两支重甲骑兵,哪怕只是用于仪仗性质。
  对于他们来说,都能积攒宝贵的经验。
  万一将来,技术发达了,重骑兵有了使用的可能,那就赚大发了。
  即使不能,也能总结出失败的教训,仔细想想,为何重骑兵不可行?
  这依旧是宝贵的,不能用财富来衡量得失的经验。
  只有尝试过,才知道错在那里!
  没有尝试的话,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什么这样不行!
  张越命令一下,全军立刻就展开。
  两百重甲骑兵,每骑分隔三步,缓缓加速。
  重新制作的高桥马鞍和马蹄铁,比起最初粗制滥造的应急用具,无论是舒适性还是可靠性,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而经过多日磨合与训练,胯下的汗血马,也都基本熟悉了与骑手的配合。
  由是,在萧关的城楼下,在乌孙使团上百人的注视下,这支骑兵猛然加速,进入了冲刺状态。
  两百步的距离,不过须臾而已,就已经跨过。
  带着疾风,骑兵们端着的马槊和举着的斩马剑,形成了四个箭头。
  乌孙人看的胆战心惊,甚至有人惊呼出声!
  没办法,重骑兵的冲锋,哪怕放在后世,也是非常有观赏性的。
  而在如今,只能用‘坚不可摧’来形容。
  在距离乌孙使团前方一百步左右,这两百骑缓缓减速,最终停滞下来。
  直到这时,他们的姿态和队列,和冲锋前,几乎没有区别!
  一百柄马槊被缓缓放下,一百柄斩马剑被矗立起来。
  一边是如林的马槊,一边是高举的钢铁刀阵。
  每一个乌孙人的脸上,都充满了震撼之色。
  “汉朝人的这些骑兵可以冲锋????”泥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梦魇在他心里发芽。
  他已经无法想象,若汉朝人将这些铁甲怪物,成编制的放到战场上,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了?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重骑兵,不可能用于实战。
  因为现在能驼动如此重的骑兵的战马,只有汗血宝马,而且是最好的汗血宝马!
  而汉室有汗血宝马的马场只有三个,总马匹在栏量不过一千余匹。
  而可堪一用的,也就这两百匹!
  纵然如此,这些马匹的马力,也只够冲刺两次。
  虽然,并非不可能用于实战。
  但太贵了!
  贵到太常卿和大鸿胪,想再搞两个类似的仪仗队,也是咬紧牙关才做出的决定。
  装备和维持一支这样规模的重骑兵的资源,足够军队训练出两千甚至更多的轻骑兵了。
  而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根本比不上两千精骑。
  更与汉军现在的作战体系,格格不入!
  但,拿来哄哄外藩夷狄,吓唬吓唬他们,却是完全足够了!
  这些天,将士们已经见惯了入朝夷狄君王的失态和震惊。
  所以,对于乌孙使团的神色,已经习以为常。
  “恭迎乌孙来使!”一位羽林卫的校尉,策马而出,翻身下马,微微作揖拜道:“请使者上前,我皇钦使,已在萧关之下,略备酒宴,为使者接风洗尘!”
  由于这一次来汉出使的乌孙正使的身份,极为敏感。
  所以,在整个汉室,哪怕是高层,都少有人能知道,这位正使的来历,只隐约知道来的是乌孙国内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而为了安全,泥靡当然也不会大咧咧的告诉别人,他是乌孙小昆莫。
  事实上,此番出使,连乌孙国内的权贵,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除了昆莫翁归靡、大相和左右大将外,其他人只被告知,小昆莫率军前往康居,去交涉康居去年无故袭杀汉朝商旅一事了。
  这个事情是不会有人怀疑的。
  因为,过去十余年,负责保护和为汉朝商人讨还公道的,就是乌孙骑兵。
  乌孙人做这种事情,是非常有动力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昆莫翁归靡本人的坚决态度。
  更和乌孙的利益息息相关。
  汉人给乌孙作为保护和庇护自己商旅、使者的报酬,非常丰厚!
  通常都是以丝绸为谢礼!
  更不提,这是汉-乌孙联盟之所以能存在的根基。
  是汉朝愿意向乌孙提供相对廉价的铁器供应的基础。
  所以,哪怕是亲匈奴的部族,也不介意,为汉朝人去找康居蛮子的麻烦。
  反正,康居小受,武力差,不禁揍!
  说实话,哪怕汉朝人不请求,乌孙人自己也会找借口,翻过葱岭去打康居人的草谷。
  甚至,就连匈奴单于庭,对乌孙人主动保护汉朝商旅、使者的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匈奴现在对乌孙唯一的战略诉求就是——不要出兵和汉朝夹击自己!
  故而,泥靡此行,连匈奴单于庭也不知道。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泥靡走上前去,用乌孙人的礼节,双手抚胸,微微低头,大礼道:“还请将军带路!”
  “请!”校尉微微一笑,就领着乌孙使团,从列队的重甲骑兵组成的通道穿过,然后,两翼的骑兵纷纷调转马头,簇拥着乌孙使团,缓缓向前。
  这当然没安好心!
  因为,当重甲骑兵集群从纵队变成环队时,他们的兵器是向外侧展开的。
  这样被簇拥的使团,实际上得以近距离的接触和看到他们厚实的甲片,甚至能听到甲片碰撞的时候发出的金属声。
  而向外展开的马槊和斩马剑,巨大的枪头和刀刃,更是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这样的阵列,已经在入朝的西南夷夜郎王君臣和滇王君臣身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泥靡当然也是一样。
  他一边跟着那位校尉,一边仔细打量着周围的汉骑。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两侧隆起的马鞍,一种似乎被钉在马掌上的奇怪物体?
  当然,吸引他所有注意力的,还是那钢铁铸造的甲片与兵器。
  “汉之强,竟至于斯啊!”他观察着那些甲片和兵器,心里长长叹了口气。
  在乌孙时,他经常听右夫人,那个汉朝公主说起一些汉朝典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