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1924

  新丰是这位长孙殿下的食邑县,县内事务,他可一言而决,不需要禀报京兆伊或者丞相府。
  这也是新丰的灵活之处。
  “殿下……”张越抬起头来,看着刘进,笑道:“臣要先行恭贺殿下了……”
  “陛下已经制诏,欲在年后,广殿下食邑之地为四县!”
  此事,其实在大朝议之后,就已经人尽皆知了。
  刘进上殿旁听政务,并接受了群臣恭拜,这意味着,虽然没有正式建储诏书,但在事实上来说,群臣都已经认可了刘进为国家元储的地位。
  既然是元储,一个县的食邑怎么够?
  所以,增加食邑县,给长孙练手,在散朝后立刻就成为了朝野共识。
  等刘屈氂拜相,上官桀上任太仆。
  新丞相新气象,澎候刘屈氂执掌丞相大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联手九卿和文武大臣,上奏天子说:长孙仁孝,中外皆知,为宗庙计,臣等昧死以言:陛下宜当广其臣属。
  天子自然从善而流,接受了这个奏疏的建议,命‘尚书令等祥言其事’。
  这些天来,大体的安排,也已经确定了。
  除临潼外,新丰对岸的万年县,还有在骊山后面的鸿门县,都要划归到刘进麾下。
  如今这个事情,还只限于高层知道,但再过三个月,就会明诏天下。
  刘进呵呵笑道:“皇祖父大人爱幸,孤战战兢兢,往后还要拜托爱卿尽心辅佐了!”
  “殿下,臣以为,殿下当召回各亭官吏,商议参详此事!”张越适时的提出建议。
  “可!”刘进从善而流。
  他和张越此番回新丰,除了处置政务,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个事情暗示给上上下下的人知道。
  顺便,再发一波红包。
  所以,这次回来,刘进可是带来了价值数百万的黄金珠宝。
第703章
李陵(1)
  到得十一月,整个幕北,已经变成了一个冰雪世界。
  阗颜山(今杭爱山)下,积雪更是深达三尺,人马皆不能行。
  但……
  在这个北风呼啸的严寒时节,苍茫大地上,数十个穿着褐衣的男子,驱赶着数十大犬,乘坐着一种原始的木制交通工具,顶着风雪,一路向前。
  “瓯脱!”终于前方开路的人大声喊道:“赵信城到了!”
  “停!”人群中,一个穿着狼皮袄,戴着一顶厚厚的毡帽的贵族男子举起手来,牵拉着的犬只立刻就非常听话的停下了奔跑的四肢,聚集到一起,向着主人们发出嗷嗷的声音。
  有人从身上背着的皮袋里,拿出许多晒干的食物,丢给狗群。
  饥饿的大犬们,立刻就狼吞虎咽起来。
  那贵族男子却走下牵拉的交通工具,爬上附近的一座被积雪彻底覆盖的小土丘,极目远眺。
  视线的远方,一座用着夯土版筑而起的城塞,赫然屹立于山麓之南,死死的扼守了通向远方的山峡的交通。
  “赵信城!”贵族男子轻声呢喃几句,充满的感情的道:“我回来了!”
  在浚稽山和居延海之间的草原、戈壁之中,游弋了十年后。
  匈奴自次王的后人,终于再次回到了这座祖辈用鲜血和智慧建造的城塞。
  匈奴帝国的第一座城市,同时也是匈奴单于的明珠——赵信城。
  凝视着城塞,这位贵族轻轻屈膝,对着城塞磕头,心中默念着:“祖宗基业,不幸落入他人之手……迟早有一日,我要将它夺回来!”
  但在现在,他不敢有丝毫他念。
  因为,如今这座城市的主人,是匈奴的于靬王,单于的亲弟弟!
  这也倒罢了!
  孪鞮氏的人,素来不懂管理城市,各地秦城,都是交给汉朝降臣管理,所谓的孪鞮氏城主,只是挂个名头而已。
  但……
  现在辅佐于靬王,坐镇赵信城的,却是右校王……李陵!
  只是想着那个男人,贵族就感觉浑身战栗,头皮发麻。
  那简直是一个魔神般的男人。
  诗书礼乐无所不通。
  韩非子、商君书、管子、尸子乃至于淮南子,全部倒背如流。
  更关键的,还是熟谙弓马,便是匈奴国内最有名的勇士,最强大的射雕者,也在这位右校王的锋芒面前黯然失色。
  每一个匈奴贵族都知道,孪鞮氏的居次(公主),桀骜无比,跋扈专横,与南边汉朝长安刘家的公主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而先单于且鞮侯的同胞妹妹,坚昆居次,更是众多居次之中的佼佼者。
  便是先单于在时,亦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然而……
  自从嫁给了那个男人后,这位居次便日渐贤淑温良,甚至开始在穹庐之中,学起了女红刺绣之事,为右校王缝了一件汉人士大夫的宽袍常衣。
  想着这些事情,他的神色渐渐平和下来,低下身子,紧了紧衣领,他挥手下令:“勇士们,随我入城!”
  ……
  赵信城,是一座很简陋的城塞。
  至少在李陵看起来是这样的。
  简单的夯土城墙,以版筑法,层层磊起,不过三丈高而已。
  城墙四周,设置的箭楼和望楼,几乎都是木制的,顶多在木头里塞了点土石,防御一下流矢或许可以,但倘若面对一支拥有隧营的攻城部队。
  这些箭楼和望楼,连一个时辰也要撑不住。
  唯一的好消息是——自霍去病后,再没有人能威胁到这个位于阗颜山南麓的城塞,遑论攻陷此城,重演当年封狼居胥山的传奇。
  “少主!”
  “少主!”
  正感慨中,远远的,李陵听到了自己的老仆的声音。
  “邵公何事?”李陵转过身来,柔声问道。
  虽已降匈奴六年,但李陵私底下依然习惯用陇右老家的方言说话,匈奴人虽然想要改变,但尝试了几次后就放弃了。
  “赵迁回来了!”老仆走上前来,恭身答道。
  “哪个赵迁?”李陵轻声再问。
  “赵信的长孙!”
  “哦……”李陵轻声呢喃几句,道:“他不是去瓯脱了吗?为何回来?”
  “有长安来信,交到了赵迁手里!”老仆凑上前来,看着自己的小主人的神色,低下头来:“少主要不要见?”
  “长安?”李陵微微愣神,向前踱了一步,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般重复着:“长安?!”
  良久,他苦笑了一声,道:“长安,谁人还记得李少卿啊!”
  “就算有人记得,记得的也该是叛臣李陵……”
  对于自己的身份,李陵一直纠结万分。
  他是汉臣!
  自幼就深受祖父李广影响,矢志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洗清祖辈和父辈的耻辱。
  然而,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如今,已经是被发左袵,散发为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