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9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5/1924

  “所以,对兵员的要求比较高……”
  “身高不低于七尺三寸,体重不少于两百四十斤,至少能开三石弓十次……此外,还得识字,能做算术……”
  徐荣听着,却是瞪大了眼睛,问道:“北军六校尉?”
  张越点点头:“北军六校尉!”
  刘进在旁边听着,有些狐疑,问道:“张卿,北军六校尉有何特殊之制?”
  “殿下……”张越看着刘进,解释道:“在臣看来,北军六校尉的制度与组织设计,堪称孙武以来,中国兵制发展的巅峰!”
  “近乎臻于完美,陛下之设计,让人瞠目结舌!”
  “殿下当知,自元光以来,北军六校尉,每逢大战,皆有奉诏出征……”
  刘进点点头:“孤知,元光以来,国家用兵,如遇大战,必遣六校尉之一或者多个校尉出征!”
  “但,这有何奇特之处?”
  在世人眼中,北军六校尉的赫赫威名,自然是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六校尉打出了名声,打出了风采!
  为何是这些禁军,在战场上表现,比那些边塞的野战常备军还要风光?
  “那殿下恐怕不知道,北军六校尉,常备不过两千人……”张越轻声道:“而一旦奉诏出征,行至战场,常常变为一万甚至数万人的大军……”
  刘进听着不可思议的看着张越:“竟有此事?”
  “确实如此!”张越拜道。
  徐荣也道:“果是如此!”
  “在臣看来,北军六校尉所用的制度,当名曰:看不见的军队……”
  “平时常备两千人,日常加强训练,将士兵当成军官训练……”
  “一旦有事,瞬间就能扩充数倍,甚至十倍!”
  “治军之妙,当世无人能过天子!”
第708章
郡兵(2)
  刘进听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军事,他是纯粹的小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自小身边萦绕的就都是些偃兵派。
  战争和军事,被视为洪水猛兽,别说是接触了,就听都很难听到。
  也就近来,才开始接触到一些军事常识,勉强能看得懂一些兵书了。
  徐荣却是看着张越,直接问道:“那侍中打算在新丰编练多少兵马?”
  张越呵呵笑了笑,道:“暂时是一个曲……”
  “这样也符合新丰的条件和国家的制度……”
  “一个曲啊……”徐荣想了想,问道:“是郡兵曲还是野战曲?”
  汉承秦制,但又有所创新。
  特别是作战力量上,改变极大。
  旧秦的兵制,是标准的部曲仕伍。
  以五人为伍,由伍长统帅,两伍一什,为什长总领,伍什为队,队长官称为队率,两队为屯,屯长官汉称屯长,秦称百人将,五屯为一曲,曲长称为军候,两曲编为一部、营,长官为校尉。
  但汉季,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求,演变出了野战军和守备军的分野。
  守备军,也就是郡兵,主要职责就是防御本郡可能遇到的外敌侵略,并负责镇压内部的农民、士绅、地主、贵族叛乱。
  野战军,则主要负责对外作战。
  两者之间,除了待遇、装备、训练强度不同外,规模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郡兵编制,一般沿袭秦制,一个校尉部一般只有两曲兵力,不过五百人。
  但野战部队,一个曲就能顶郡兵的一个营。
  北军六校尉里,规模最大的羽林、虎贲,甚至下辖超过两千人的作战力量。
  “自然是野战曲!”张越想都没有想就给了答复。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穷,害怕财政负担不起,所以新丰郡兵的编制就真的是郡兵编制。
  但现在嘛,工商署开始盈利了。
  自然要扩大编制。
  张越甚至都想好了,等新丰这个曲练个半年,就去临潼再建一个曲。
  这样,等到后年,他就能拥有两个初步具备作战力的战兵曲,届时就可以去刷副本了。
  徐荣听着,手都有些因为兴奋而发抖了,但表面上,他还是故作镇定。
  实则心中已经是翻江倒海,小算盘,打的哗啦哗啦的响。
  新丰组建一个野战曲?
  这几乎就是宣告世人,他要在军事上有所作为!
  不然,何必养一个野战曲?
  随便搞搞,差不多可以交差不就行了?
  而这对他和他的阳里乡亲来说,几乎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现在任谁都知道,长孙殿下未来肯定会变成太孙。
  而等到太孙变太子,太子变天子。
  那么,新丰的这支郡兵,不就是潜邸卫士了吗?
  而且,有着长孙和天子的支持,这支军队肯定会装备最好的武器,拥有最好的待遇和训练条件。
  出将才的机会,自然大大增加。
  ……
  送走徐荣后,刘进松了一口气,即使是他,在面对这样的地方宿老时,压力也很大。
  没办法,地方三老,在汉家政坛被称为‘隐匿的九卿’。
  他们不存在于朝堂,却又对朝堂有着莫大影响力,有些时候,他们的影响力甚至大过九卿。
  更麻烦的是,历代天子,都会在地方基层,刻意笼络和扶持几位三老,作为自己的传声筒。
  当有些事情,有些话,作为天子不方便说的时候,这些三老就会上书。
  然后,天子就得到了‘民意’的加持。
  可以强行通过某些本来阻力重重的政策。
  而阳里的这位徐老将军,刘进确信,他就是自己的皇祖父安插在新丰的代言人。
  换而言之,其实很可能,新丰的事情就是通过这位的手,传到深居建章宫的皇祖父耳中。
  “张卿……”刘进目送着徐荣的马车远去,回头对张越问道:“请卿与孤仔细谈谈,这新丰郡兵的事宜吧……”
  在新丰,实践了数月后,刘进差不多能知道和掌握基层的事情了。
  但,在军事上,他依然不懂。
  这是一块短板,对于矢志于建立功业的他而言,完全无法接受。
  张越听着,笑着道:“诺!”
  君臣两人,便来到了县衙一侧的太上皇神庙,找一个僻静的偏殿,两人对坐而视。
  刘进先是郑重的一拜,道:“孤素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幸赖与君会,始知天下之事,今欲成军,孤敢问:君之所练之军,以何为事?”
  张越听着,立刻就明白了,这位长孙殿下的意思。
  谷梁学派和谷梁思想,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也不是那么好祛除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