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校对)第9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9/1924

  “董先生……”江升看到董越,嘴角微微抽搐,特别是在看到董越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后,他就更加难受!
  因为……
  别看他如今,顺利拿到了博士头衔。
  但……
  得到的只是《诗》博士,而非春秋博士。
  这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彻底的失败!
  当代学术界,普遍承认孟子的说法:王者之际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
  在这个礼乐崩坏的世道(这是汉代皇帝也承认的事情),王者不存海内,所以,真理和道理都蕴含在春秋之中。
  诗经只能算是一个补充和借鉴、研究的方向。
  更紧要的是,拜博士的时间太巧妙了。
  刚好是太子将要主导治河都护府的关键节点,天子和朝堂忽然拜他为诗经博士。
  这明摆着就是想要让他远离太子,至少不能跟随太子南下!
  而始作俑者……
  除了董越,还能有谁?
  要不是,顾念着自己的地位和年纪,换年轻时候,江升真的能将自己腰间的拔出来丢到董越身前!
第715章
诸子齐聚(2)
  “江先生……”董越轻声笑着,对着自己面前的这位老朋友说道:“吾记得当年,先生与吾父辩论,曾以偃兵为要,力主非战!”
  董越说着,眉毛都飞舞了起来:“如何今日,却来此地?”
  江升听着,不动声色的哼哼了一声,答道:“偃兵,非是休兵!”
  “乃是为天下,为万民而作!”
  “圣人亦重兵戈!”
  “舜伐有苗,禹继征之,书云: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故圣人也非独有仁德,亦有雷霆!”
  董越听着,呵呵一笑,脸上更是流露出了‘你也有今天?’的神色。
  正巧,此时从远方驶来一辆马车。
  一位须发皆白,看上去至少有八十岁的老人,巍颤颤的在弟子们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董子和江子在谈论些什么?”老人拄着鸠杖,戴着通天冠,走上前来,轻声问着。
  “老师怎么来了?”董越一见,立刻上前恭身拜道:“不肖弟子越恭问老师安!”
  便是江升,也不得不上前,执弟子礼拜道:“老先生安好!”
  “先生不在鲁郡纳福,怎么来了长安?”
  “老朽听闻,长安出了位年轻后生,颇通经义,难耐猎喜之色,故此来也!”老人轻声说着,别看他年纪很大了,走路都有些巍颤颤,但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而且很有气势。
  最起码,无论是董越还是江升,在他面前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察言观色。
  没办法!
  当时间走到今天这个节点,当年叱咤文坛的儒门领袖们纷纷凋零。
  这位老人,已经是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儒门领袖了。
  他和董仲舒、胡毋生、鲁申公,当年的地位相差无几。
  他显赫的时候,董越还只是一个孩子。
  就是江升,彼时也只是一个不得志的地主子弟。
  更紧要的是——他有着超然的地位。
  在儒家内部,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两大阵营对立的今天,这位老人是为数不多,能同时得到两个阵营尊敬和认可的大儒。
  因为……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而这位老人,便是当世唯一的礼法权威,《礼》在汉季的第四代传人,故礼官大夫、广陵内史徐襄。
  在整个汉室,他的地位和济南的伏生后人一样是超然的。
  伏氏家族能超然是因为保留了尚书。
  而徐家能超然,是因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礼》。
  徐襄的祖父徐公是高堂公的唯一传人,而高堂公是《礼》的最后传人。
  哪怕徐家能传承下来的,只是孔子《礼记》的残篇,仅有士礼的范围。
  但这也让徐氏家族,把持了汉家的礼仪解释权。
  从太宗孝文皇帝到现在,汉太常卿的礼官大夫,全部都是出自徐氏家族的子弟和门徒!
  整个天下的士人,也都以去鲁地徐家听讲,学习礼记为荣。
  董越年轻时,就被乃父亲自送到鲁国,在徐襄门下听讲三年,虽然只是记名弟子,但老师就是老师。
  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所以董越起身后,就立刻上前,取代了原本搀扶着徐襄的一个年轻人的位置,扶着这位老师,轻声道:“老师来的正好,方才,江先生和学生谈到了古圣人用兵的事情……”
  “江先生说,圣人亦用兵戈,以威天下,以顺万民……”
  徐襄一听,眉毛一跳,看向江升,问道:“江子,这是真的吗?”
  江升顿时脸色跟吃了翔一样难受!
  谷梁学派和公羊学派,在很多事情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就像战争。
  公羊和谷梁,同时反对不义之战!
  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便是最激进的公羊学者,也不会支持‘不义之战’。
  因为,那不仅仅有悖良心,更是欺师灭祖——孔子、孟子、荀子,终其一生,都在抨击不义之战。
  所谓的春秋之诛,就是诛乱臣,诛不义。
  但,在具体的战争问题上,两者立场完全南辕北辙了。
  在过去,公羊学派高举‘大复仇’‘大一统’思想的旗帜,立场鲜明的支持对匈奴、南越、朝鲜的用兵。
  为什么打匈奴?
  因为君子报仇,十万年都不算晚!
  当年匈奴人的暴行,必须得到清算。
  为什么打南越、朝鲜?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春秋王正月,大一统!
  这个理由就已经足够!
  但谷梁就不一样了。
  谷梁学派,素来主张的是偃兵,是弭兵。
  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爱发电,国家仅需要保护好禹贡标识的诸夏九州本土的安全,外面的夷狄禽兽,打生打死,就随他们去了。
  反正,死的又不是诸夏人民!
  对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9/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