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16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3/2766

  荣府,王氏为薛家人举办的接风宴上,薛姨妈高兴得合不拢嘴。
  尽管贾家绝对掌权人,内阁首辅贾赦没来,这本就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他们薛家还没那么大的脸面,能让堂堂内阁首辅来参加他们的接风宴。
  不过忠勇侯夫人带着数位庶女前来赴宴,已经让薛姨妈受宠若惊高兴不已了,这得多大的脸面啊。
  对于姐姐王氏那不满的神色,薛姨妈很是不解,他们薛家还没资格让内阁首辅看重吧,赦大老爷真要来了他们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
  不仅张氏来了,贾敏也来了,她当然对王氏如此大张旗鼓打脸的行径不满,不过总是一家子亲自面子上摸不开,也知道王氏的性子如何,懒得理会罢了。
  不说几位中年妇人见面之后如何勾心斗角,这边薛宝钗以“主人”的身份招待林黛玉和忠勇侯府一干千金,当然还少不了已经九岁却依旧混迹在内宅的贾宝玉,外加一个在荣府作客的史湘云。
  红楼原著里的几位主要小姑娘,基本上已经全活了。
  薛宝钗见到灵秀聪慧的黛玉,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又见到个个谈吐不凡教养极佳,一身世家小姐气派的侯府小姐们,心中的兴趣十分复杂,她可是知晓这些侯府小姐全是庶出,没想到却被培养得如此优秀。
  初次见面,自然不可能聊得太过深入,可只是一些比较浅层的交流,却让一干才华满腹的小姑娘们大起知己之感,一时娇笑连连热闹不凡。
  而在荣府外院,贾珠亲自接待薛蟠,酒桌上就表兄弟两人,孤零零的叫人感觉冷清得难受。
  一番热闹的接风宴并不热闹,薛姨妈的身份太低了,虽然出身王氏嫡支,毕竟只是商人妇,面对一位四品诰命,一位三品诰命还有以为超品侯夫人,心中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薛宝钗也用同样的感受,无论是林黛玉还是侯府庶女们,以及史湘云的身份都不是她可以望其项背的,真论起来就连探春都不如,这叫一向骄傲的她心中十分难受。
  身份上的巨大差距,叫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中不爽的同时又十分羡慕嫉妒恨。
  ……
  不说荣府那虚假的接风宴,再说贾赦这边,他此时正在皇宫里跟一干朝廷重臣参加当今紧急召开的临时会议。
  勤政殿气氛紧张沉闷,一个朝堂重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默不做声。
  “诸位卿家,你们怎么看这次的倭国之事?”
  当今没了耐心,冷哼一声率先开口问道:“这次损失的人手可不少,一定要狠狠的报复回来才是!”
  “这是一定的!”
  作为内阁首辅,贾赦自然要率先表态,冷声道:“那帮倭人竟然敢劫杀咱们的人手,那就要做好付出惨痛代价的心理准备!”
  “倭国人口不少,其国中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想要找回场子不是很容易啊!”
  礼部尚书杜文冷哼出声,朝着当今拱手道:“陛下,大庆乃天朝上邦,没必要因着一点点小事跟倭国交恶!”
  此言一出,勤政殿一下子变得落针可闻,在场朝堂重臣看向杜文的目光,显得格外诡异复杂。
  “这是什么话?”
  贾赦满脸冷厉,没好气道:“难道被倭人教训了一通,还不能还手不成?”
  “不过一帮商贾之流,在倭国不守规矩被教训就教训了,难道朝廷真要为他们出头不成?”
  杜文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然毫不客气反驳道。
  “照杜尚书这意思,是打算忍气吞声了啊!”
  贾赦一脸笑吟吟,笑意却是未达眼低,冷声道:“那杜大人就出面平息那帮商贾的怒火吧……”
第1823章
万里东洋起波澜
  朝堂出了不小麻烦。确切的说是津门海贸商队出了麻烦……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津门港跑高丽和琉球的海上商路,已经被跑熟跑惯了,就连一干参与进来的民间海商都跑熟了。
  到了这时候,高丽和琉球的市场,已经开始饱和甚至开始出现了过剩情况,要不是贾赦以朝廷的名义干涉得力的话,只怕这两条海上商道要出问题。
  一些胆子大,或者说后台硬的海商,赚得盆满钵满以后,便不满意于朝廷指定的海路通商,准备自己单独开辟海上商路。
  他们想要像朝廷当初开辟高丽和琉球商道一样,做头一个吃螃蟹的人,赚取最大利益。
  而他们的目标,便是与琉球国相距不远的倭国!
  可惜他们不知晓,第一个吃螃蟹的不一定能得了好处,反而会引来杀身之祸啊,难道朝廷就不知道倭国的市场,比高丽和琉球加起来还大么?
  结果,头一波暗地里赶赴倭国做生意的海商全军覆没,被倭寇抢得哭爹喊娘连小命都搭上了。
  这下引发渲染大波,这些海商背后都有权贵撑腰,一下子损失这么惨重谁也接收不了啊。
  于是,权贵们一边向朝廷建言,跟倭国官府交涉,一边又纠集一批海上亡命之途,准备跑去倭国祸患一把。
  随着津门港海贸的兴起,聚集了大批豪商巨贾之外,也少不了一些想要做无本买卖的家伙。
  在陆地上津门府查得很严,有内阁首辅贾赦时常关注,不管是哪位担任津门府邸知府一职,都不敢怠慢了去。
  津门府第一位知府贾敬已经功成身退,于半年前到鲁地做了正三品的按察使,朝廷对其的封赏不可谓不厚重,也就没有因为摘桃子的事情引发什么官场动荡。
  可惜,短短半年时间,第二任知府因为管控不力,致使津门府的海贸市场出现混乱,被内阁首辅贾赦毫不犹豫拿下。
  眼下的津门知府乃是第三任,行事手段不说有多厉害,但起码中规中矩叫人拿不住大毛病,对朝廷尤其是内阁的命令不敢有丝毫马虎,生怕步了前任的后尘那就追悔莫及了。
  因此,津门府陆地上的强人不说绝迹,却也没有多少生存土壤,京畿府就在旁边,朝廷和一干权贵的眼睛死死盯住这处大肥肉,能有多少剪径强人插手余地,于是他们纷纷跑到了海上。
  伴随海上商贸的繁盛,津门府外海终于出现了海盗的身影。
  刚开始时零零星星不成规模,可是后来慢慢结盟抢掠有了点点实力,在北地外海也算是一股不弱实力。
  当然,由于朝廷的不姑息政策,津门外海这边的情况还算好的,那些海盗团伙也算识趣没有主动找死。
  后来情况慢慢有些变了,就贾赦所知,某些京都城里的权贵,还有一些实力极强的海商,跟这些海盗有了秘密的联系。
  贾赦并没有因此做出过分之举,只要那些海盗群体作势不太过分,或者直接亮出旗号打劫海商船队,影响了津门港的海贸生意,他们愿意如何外人也管不着不是?
  只是没想到,这次吃了亏的权贵,竟然纠集了一批不成规模的海盗,去倭国找倭寇的麻烦去了。
  结果,倭人好象早有准备一般,等那帮海盗大半上了岸,便有数千倭人武士冲出一阵大砍大杀,直接将他们斩杀的岸边,吓得后面留守海盗船的喽罗飞快掉转船头准备跑路,结果却被倭人的海船围住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那些倭人杀光了来犯之敌后,竟然直接乘坐海船浩浩荡荡直扑临近的琉球王国,于琉球外海大肆劫掠大庆海商,要不是刚好有水师船队巡逻至此,一番激烈战斗将其惊退的话,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乱子。
  这下,朝廷不能视而不见了,这就是当今紧急召开小朝会的缘故。
  只是叫贾赦没想到的是,礼部尚书杜文竟然要“息事宁人”,摆出一副“;礼仪之邦”的嘴脸,大谈什么不与倭人结怨之类的屁话。
  因为不知名原因,红楼世界的倭寇潮并未出现,南方沿海出现了大股海盗群,却没有多少倭人参与其中。
  这样的事情,对于已经身为内阁首辅的贾赦来说很好理解,一切不过都是利益使然而已。
  朱明之时,除了大宗时期出现了名传千古的郑和下西洋之外,后来的朱明朝廷宣布了禁海令。
  可惜,土木堡之变后文人掌控了朝廷主流,在海贸巨大的利益刺激下,所谓的禁海令形同虚设。那些海商背后的大金主,哪一个不是在士林拥有极大影响力的地方大族?
  而为了垄断海贸巨利,这些地方大族更是勾结倭国破产武士和浪人,弄出了朱明延绵百多年的倭寇之乱。
  其实所谓的倭寇,真正的倭人只是少数,大部分却都是沿海活不下去的百姓,还有某些别有用心之辈暗中组建的武装力量罢了。
  红楼世界所在的大庆以及前朝都没有禁海,使得沿海地方势力无法垄断整个海外贸易,当然也形成了极为强大的海上势力。
  大庆朝从太上皇那时开始,就陆陆续续出现了禁海的声音,贾赦自然知晓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当今和太上皇都没有理睬,就没有强行出手罢了。
  而礼部尚书杜文,就是禁海派官员的首领,其家族乃是南方沿海地方大族,虽然明面上没有参与海贸,但暗地里不管跟其余沿海地方大族有所牵连,还根已经逐渐在南方沿海形成规模,以及强悍武力的海盗势力有隐秘联系。
  这是贾赦通过通政司的情报,以及丐帮在南方的情报搜集结合,得出的结果,没有明确证据却也差不了多少。
  想要对付这样的家伙其实相当简单,用不着搞什么人道毁灭,只要叫当今和朝廷权贵看到海贸的巨大利益,其所发出的禁海言论自然无风而止。
  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津门港海贸兴盛以来,凭借巨大的海贸利益吸引,朝堂上的禁海之声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只是没想到,杜文这厮还这么的“坚持”,没见朝堂之中一片“肃杀”目光么?
  丫的简直就是自绝于朝堂啊,津门海贸牵涉了多少朝中权贵的利益?
  “杜尚书觉得朝廷应该如何做?”
  贾赦没有喊打喊杀,只是笑眯眯看着这厮的表演。
  “朝廷应立即停止跟倭国的争斗,并派出使节跟倭国各地将军商讨陪礼事宜!”杜文嘴上的胡子一翘一翘,满脸正经昂声道:“如此,方能彰显我大庆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气度!”
  哗啦!
  勤政殿一阵喧哗,在场朝堂重臣,完全没想到杜文竟能说出这般不要脸的话来,合着挨打了还要上前赔礼道歉不成?
  当今气得浑身哆嗦,一双目光冰冷如刀,恨不得将这不知死活的老小子直接砍死,丫的这说的是人话么?
  要知道,津门海贸的真正大头是当今,得利最大的也是他和朝廷,如今因着海贸关系国库丰盈,针对各地出现的灾荒以及乱情,朝廷能够从容采取手段,调拨钱粮物资也前所未有的大方,这种舒爽感觉可是他当皇帝这么多年来头一次感受,怎么能让它就这么消失?
  原本还想饶这老小子一命,朝堂上不能出现内阁首辅的一言堂,不然就算当今和太上皇再忌惮,贾赦也讨不了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3/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