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1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0/2766

  只是没有官军的认可,他们的传教之路跟道门一样艰辛。
  后来道门和藏传佛门怂了,因为贾赦率军一直打到阴山山口才止住前进步伐,身后内地跟来的佛门几大教派的寺庙遍地开花,在当地助军的瞥和下很快站稳脚跟,并大有取代被消灭的萨满之意。
  道门和藏传佛门好不眼热,随着贾赦大军所指,跟随他征战塞外的佛门诸派,大有再兴当年盛唐之时万里佛国之势。
  眼见来硬得根本不成,最后只得低头服软,贾赦不以为甚,狠狠从这两大教训身上啃下几层皮,要求他们付出比佛门其它宗派多出几倍的钱粮物资,而且他们指定的传教地点,还都是那种偏僻苦寒之地,道门和藏传佛门也是无奈只能答应,谁叫他们之前没有参与西征之战,想要搭顺风车就只能老实付出更大的代价,否则西北塞外根本就没他们的立足之地。
  等新纳入控制的塞外之地稍稍稳定后,贾赦将出征的边军将士全部留下,自己则带着亲卫营返回京都。
  时间距离他离开时,足足过了一年有余。
  得胜而归的他,并没有得到朝廷尤其是当今多少好脸色,甚至直接以常年不在京都,有大量政务需要处理为由被拿下了内阁首辅之位。
  贾赦依旧没有太过在意,扩地万里的大胜当今不可能无视,最后只是很小气的赏了个三等忠勇公的爵位了事。
  如此“赏罚不公”,自然引起朝野阵阵物议,贾赦没怎么在意这些,他身上刑部尚书的官职还在,依旧还是朝堂之上数一数二的大佬。
  不仅如此,忠勇公府突然加大了在海贸之上的投入,大笔大笔银子砸出,津门和鲁地的几大造船厂几乎全天候修建公府需要的海船。
  与此同时,贾赦派出两个庶出儿子,跟随海船一同出海,一月后回来汇报,已经基本控制了琉球国。
  他满意点头,继续持续加大对自家海商船队的投入,以琉球为基地开始将触角慢慢渗透南洋海域。
  他算是看出来了,没了太上皇压制的当今本性毕露,刚愎自用已经听不得外人意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迟早得出事。
  原本他还打算以朝廷的力量探索南洋海区及其地域,不过现在看来是不用指望了,还是自力更生自己来吧。
  旁人以为贾赦自甘堕落了,贾赦却是一点都不以为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慢慢开始布局。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应该早就结束的南方叛乱,依旧僵持不下。
  朝廷大军虽然拿回了金陵,可是大半个江南依旧还在叛军手里,最关键的是连年大战,使得江南地区的生产生活遭遇严重破坏,各地百姓流离失所情况相当糟糕,就算朝廷最后平叛成功,想要彻底恢复江南旧观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时间。
  贾赦只是冷眼旁观,并没有要出手的意思。
  朝堂上不是没有声音要他带兵迅速拿下江南叛军,以其在西北作战的凶猛,拿下江南叛军不过时间问题。
  只是当今没有同意,这事最后不了了之。
  贾赦依旧没有在意,面对某些势力代言人的小心试探,他没有丝毫的郁闷或者愤怒情绪,实力到了他这等地步哪会在意这些?
  只是,他光明正大以的商号名义,大肆在南方吸收流离失所的百姓,一家子一家子运送到津门和鲁地刚刚兴建的港口,直接坐海船送到新近占据的南洋岛屿,作为开垦和建设的人受之用。
  外面的人只知道,忠勇公家的海船商队,在南洋之地买了一座荒芜的小岛,这些流民都是送到小岛上劳作的。
  当今也没怀疑什么,甚至还暗示了各地官府大开方便之门,显然对贾赦这种将心思放在赚银子上的做法相当满意。
  至少,他就没有察觉,贾赦收纳的流民数量,几乎可供一县甚至半府之地的劳作所需,而商队的招人之旅却是没有丝毫减缓迹象。
  就在朝廷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贾赦手下的海商船队已经抵达南洋海域,等把这里的情况稍稍摸熟之后,便朝着一座足有大庆数省大小,岛上土著却不过数十万的大岛登陆。
  先期没有受到丝毫阻碍,等到大庆流民源源不断被送来,岛上土著察觉想要驱逐时已经晚了,船队水手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带着一票从流民中招募的青壮,轻轻松松就将附近的土著部落杀得大败,并一举俘虏近万土著。
  有了充足的人手,加上岛上没有被破坏的大片原始森林,很快距离海湾最近的一处空地慢慢出现了一座规划整齐的中原小镇。
  有了这处小镇作为登陆基地,后来的中原黎民源源不断的以小镇为中心,将势力范围迅速向整个岛屿蔓延。
  十年后,这处海船商队登陆之处,已经成为了一座完全由大庆之人主导的繁华城市,而且一座座标准的中原江南样式西欧小镇向四面扩散开来,此地已经成了大庆在南洋最重要的贸易港口,繁华喧闹一日胜过一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等到两位庶出儿子回报已在南洋立稳脚跟后,贾赦直接找上刚刚从圈禁状态被放出来的义忠郡王……
第1842章
余音袅袅红楼终
  江南之乱,足足持续了八年之久,才勉强平复!
  而且还不是官军主动收复的失地,而是叛军主动投降所致。不是他们坚持不下去,而是战火很快就要蔓延到这些叛军核心的土地,说他们爱护乡亲也好,不愿自己的产业毁于一旦也好,最后通过江南士绅跟朝廷达成协议,叛军投降朝廷不许大素祸及家族。
  朝廷这边也是疲惫不堪,尽管有河南和津门,以及新开发的鲁地财源补充,可朝廷依旧有些拖不下去。
  当今心中万分不甘,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答应了叛军高层的条件,当然私下里什么想法没谁清楚。
  协议一定,叛军首领李重光直接自杀“谢罪”,其余叛军高层一夜之间突然“人间蒸发”,朝廷后来大肆寻找却是没有找到丝毫踪迹。
  正因为如此,朝廷和当今才不敢对叛军高层的家族下死手,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协议所写。谁也不知道一旦当今撕毁协议,会不会引起那帮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突然消失不见的叛军高层出手捣乱?
  整整八年的叛乱,给江南地区带去了沉重的打击。
  尽管叛军有意识的没有破坏当地环境,可是兵险战危之下,有些事情哪顾得了那么许多?
  此时的江南不说满目疮痍也差不多,无论是盐政还是丝绸或者茶叶,以及瓷器等传统优势项目全都遭遇沉痛打击,不说一蹶不振想要恢复如初,没有十年之功想都不用多想。
  更叫后续接手江南之地官员欲哭无泪的是,连年战乱叫江南之地的百姓流失严重,尽管官军还有叛军都有意识的避免将战活波及江南百姓,可是江南百姓依旧受到了严重影响,流离失所者众多,粗簇统计江南地区的人口数量不足未开战前的五分之一。
  人口都到哪去了?
  不管是叛军还是官军,都没有轻易对百姓下手,可是这样的人口流失速度依旧叫人心惊。
  不用多说,除了倒霉被战活波及的少数人口之外,其余人口在这八年时间,一点一点被送到南洋开荒建城去了。
  当今还有朝廷诸公根本察觉不到其中微妙,只是对百废待兴的江南之地感觉头疼不已,没有足够的人口怎么恢复江南繁华?
  不仅朝廷,就是那些江南地区,并没有怎么受到战火波及的大地主们也郁闷了,他们手中拥有大量的膏腴土地不假,却是没有足够的忍受耕种,只能满心郁闷白白看着膏腴之地荒废,心中那个痛就别提了。
  他们倒是想吸引北方百姓南下耕种,可惜北地也缺人口缺得厉害。
  别的不说,贾赦之前率军拓地万里,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是草场和沙漠戈壁,可也有数量可观的膏腴之地,朝廷为了彻底控制这些地区,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捏着鼻子出台各种诱惑政策,送田送房子甚至还送西域美女,为的就是吸引足够的百姓前往新得到的领土扎下根来。
  如此,北方虽然没有经受战火波及,可是百姓的数量同样出现的短缺迹象。
  当今和朝廷诸公惊讶发现,眼下的大庆竟然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
  贾赦待在刑部尚书位置上八年不挪窝,静静旁观大庆朝的细微变化,再也没有主动出手过,只是顺势暗中推了几把而已。
  其中就包括几位王爷还有义忠郡王突然对海贸感兴趣,花费了不少银子打造海船商队,跟着浩浩荡荡的海贸大势驰骋海洋大赚特赚。
  不过他们的触角还在东海一带打转,并没有涉及到南洋那边。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敢,江南叛军高层几乎全是南方大海商,他们在南洋的势力极为强大,旁的势力过去捞食可能还没事,他们这些大庆皇室过去铁定倒霉。
  王爷们的贪财享受之举,自然让当今欢喜不已,甚至还大方的给予了极大的方便,一心想着让几位对皇位有威胁的兄弟子侄彻底沦陷在金钱的海洋中。
  他却是不知,这是一干王爷们留的后手,一旦事有不谐他们便会坐船远遁而走,谁都不乐意被圈禁一辈子当猪养。
  荣府这八年间的变化极大,贾母日子过得安乐,没有原著后期忧心府内之事,过了八十大寿依旧活得好好的,身子骨别提多健朗了,把个年过五十的王氏压制得死死的。
  贾宝玉十八岁了,在十五岁的时候,跟他命中注定的原陪薛宝钗定婚,并在十七岁之时完婚。
  小夫妻两的感情还算不错,没有林黛玉在其中引得贾宝玉心思浮动嘛。
  这小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拉仇恨,在十二岁的时候依旧如原著般被赵姨娘暗算,请来巫婆马道婆以巫蛊之术暗算了一把。
  如果没有西征跟萨满教巫师大打出手的经历,或许贾赦不会多想,可是这次他发觉了其中的不对劲之处。
  马道婆竟然通过巫蛊之术,暗中吸收贾宝玉身上的气运!
  这可了得,如此形式乃修士界大忌,一旦发觉必死无疑,这样的事情实在太遭恨了,一旦让人间王朝对修士界产生隔阂,那对修士界而言也是灾难。
  他第一时间通知了道门和佛门在京的代表,将马道婆之事跟他们说了说,后面的事情交有他们处理。
  后来,他听孙六说马道婆突然从京都消失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灭了口。
  说起孙六,当初西北塞外战火熊熊之时,他们这批中原武林大豪却是被拖在昆仑山角不得动弹。
  原来那次西北突厥突入边关,本就是圣门的手段,就连白莲教主动退出占据的边城,也都是圣门暗中弄的鬼。
  而一干中原武林豪杰,也是被圣门以召开武林大会选举武林盟主的名义诓来,直接陷在昆仑山脚动弹不得。
  只是可惜,大庆边关将士应对及时,后来贾赦亲自出马,更是率军远征万里,将盘踞西北塞外的蛮族部落打得逃出阴山之北。
  贾赦当时亲自率领亲兵营直抵昆仑山脚,一把大刀杀得圣门修士鬼哭狼嚎狼狈万分,就连所谓的圣主和护法长老等等高层修士联合出手,也没能干得过他,最后无奈低头将控制住的中原武林群雄放走。
  老二贾政依旧官场上的进步十分热衷,可惜八年时间过去了,他还依旧原地踏步,甚至就连自己手中的鸿胪寺少卿也快要保之不住。
  这厮找了贾母,贾母没少对贾赦抱怨,说政二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熬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该更进一步了吧,他这个做大哥的也不知道帮一帮。
  “别做梦了,正四品就是老二的极限,谁叫他的名字中有个政字的?”
  贾赦被烦得不行,最后干脆说出了实话,可把贾母和政二震得不轻,政二更是情绪低落带在工作之中,差点出了大篓子,最后还是贾赦出手才保住了他的位子,眼下也只能继续待在原位上坐吃等死了。
  总之,荣府一家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怎么说都算是京都三流权贵中的佼佼者,又有忠勇公府做靠日子还是过得相当滋润的,只要他们不自己作死。
  至于宫中那位元嫔,熬了足足八年后终于熬上了庶妃之位,还生下了一位皇女,不过也就这样了,元春到了这时已年过三十,算是“人老柱黄”了,基本上没有翻身的可能。
  忠勇公府的变化也不小,贾赦的孩子一个个成年,或出嫁或分家另过,同时府里多出了不少的第三代小不点。
  贾赦对膝下子女们没啥要求,他们愿意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他一点都没有插手介入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0/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