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2766

  林沙所要做的十分简单,就是或直接或间接理顺“身体”秩序,要么改朝换代要么内部大刀阔斧的改良,他自然倾向于第一种选择。
  而是接下来十数年时间,神州大地各路义军风气,鼎盛之时更是崛起十八路反王搞举义旗,与元蒙朝廷针锋相对!
  明教作为最大的反元急先锋,单单直接或间接支持的义军便有近十支,五散人中的彭和尚更是直接披挂上阵,直接率领一路义军纵横驰骋威风不可一世。
  凡是明教支持的义军日子都过得十分滋润,有五行旗源源不断的钱粮军械支持,他们不仅日子过得滋润,而且在与元蒙大军对战之时的表现,也是极其亮眼很快便成了反元阵营中的旗帜和头号势力。
  有西域这个大后方,不仅钱粮物资供应充足,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极为出色,替义军提供了不少各种类人才。
  像是常遇春和徐达这等名将之才,在义军人马中脱颖而出后,很快便被当地明教分坛选派回光明顶总坛,经过短暂培训后又调往西域五行旗驻地,在五行旗开办的武校之中进修接受深入培养。
  有从屠龙刀中得到的《武穆遗书》,还有古今中外一系列著名战事作为参考教材,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说个顶个都是军事指挥方面的精英,起码比拿手下弟兄性命作为学费自己摸索要强得多。
  不仅移器军活跃异常,武林各大门派也不甘落后。
  少林派内部有不少支持元蒙朝廷的和尚,圆真就是其中代表。没错光明顶一战后圆真依旧混在少林,谁叫少林一向广开方便之门,吸纳绿林好汉和江洋大盗的传统,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
  这次亲元派和尚突然发难,差点夺得少林方丈之位,这可把反元派和中立派和尚气得不轻,于是坚定的加入元行列之中。
  至于娥眉,崆峒和华山等武林门派,在上次光明顶事件后吃了大亏,也是不遗余力加入反元行列,这让反元形势一下子变得十分明朗利好。
  别小看这些江湖门派,它们在当地就是最大的土豪,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个个钱粮充足门徒众多,稍一训练就是实力不俗的义军人马!
  也难怪到了笑傲世界时,江湖势力经过朝廷的多年打压和牵制,实力也大多只限于纯粹的江湖武林,这种潜势力实在太过强大。
  元蒙朝廷也是有能人的,起码全国兵马大元帅汝阳王就是个明白人,更何况还有赵敏这位聪明姑娘在旁协助,一边调兵遣将镇压各地叛乱的同时,一边调集手中江湖高手对明教采取疯狂的打压。
  因为元蒙鹰犬的主动挑衅,不久后光明顶和天鹰教也直接下场反元,主要牵制效力于元蒙朝廷的鹰犬高手。
  林沙也不是一味躲在幕后做推手,他游走天下期间但凡遇上战事,直接拍马杀入元蒙大军之中,一杆长枪所向无敌替义军扫清不少障碍,被不明真相义军将士送了一个“银枪无敌”的霸气绰号。
  与元蒙朝廷整整打了十年,煞气冲天血流成河,各路义军如雨后春笋冒头,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竟硬生生将战力尚存的元蒙朝廷赶回草原。
  当元蒙余孽惶惶如丧家之犬被赶回草原之时,林沙正站立于燕山之颠,体内气血受到莫名气机牵引一阵躁动,在血脉中迅速游走九圈之后又平复下来,让他好不可惜郁闷,明明已经触摸到丹劲门槛却犹如雾里看花总隔着一层让他几欲抓狂。
  此时的他已到了知天命之年,道家境界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于是他毫不犹豫去了一趟武当,跟百二十岁的张老道交流论道一番,而后恍然大悟明白了差在哪里。
  接下来数年时间,没了外敌的各路义军自相残杀,经过一番血战最后还是朱重八占得先机成了天下之主。
  可惜谢逊和谢无忌父子对天下没有兴趣,不然以五行旗的实力早早就得了江湖,哪还有朱重八什么事?
  朱重八在金陵登基那日,林沙乘小舟端坐于长江之上,在那礼炮锣鼓之声震天响起之际,体内气血自然而然跟着翻涌颤动,之前心头迷雾已全然消失,内家拳丹劲境界只隔着一层薄薄窗户纸。
  他乘舟顺流而下出了长江口,看到碧蓝大海瞬间,脑海中突然闪过“百川入海”四个大字,顿时浑身筋齐鸣气血翻滚如龙,丹田中一股热气顺直而上直冲喉咙而去,浑身骨节一阵噼里啪啦作响,张嘴一声如龙吟虎啸般怒吼,声狼滚滚如雷霆轰鸣激起无数浪涛翻卷!
  体内气血翻滚澎湃,心神凝合如一于丹田瞬间聚合,在敏锐感知中一颗虚幻血丹凝聚于丹田中心,感觉虚幻血丹中蕴涵不可思议之能量,身子下意识前倾右脚猛然前跨,一记凶猛霸道的炮拳轰出。
  轰隆!
  脚下小舟猛然一阵剧烈摇晃,身周三丈外的海水被猛烈的爆炸性力量轰得冲天而起漫天飞撒,林沙直觉身子一阵空虚腿脚一软便坐倒船舷甲板上,看着那漫天飞撒海水忍不住心头兴奋哈哈狂笑出声。
  “哈哈哈……”
  笑声在海天之间飘荡久久不散,内家拳丹劲已成从此已踏入传说之境……
第0304章
苏州林氏
  南宋庆元元年六月
  细雨绵绵水雾迷蒙,苏州太湖边上的某处小村笼罩在这迷蒙水雾之中,若隐若现如梦似幻。
  村子不大就二三十户人家,全部都是林姓乃苏州大族林氏的旁支族裔组成,耕读传家民风淳朴远近闻名。
  一向平静安详的村子前两日出了件大事,鳏居多年的老秀才林五突然从外头抱回了一个足岁婴孩,取名林沙并且还要将其记入族谱,当作他这一脉的唯一直系后人。
  这对于林氏宗族来说可是大事,村中族老以及头面人物纷纷被惊动,齐聚林五秀才家盘问跟底劝其不要意气用事。
  孩子的来历很简单,是林五秀才在太湖边的沙地上捡到,身上没有任何证明其身世的配饰,又或者书信什么的。
  林五觉得他与这孩子投缘,刚刚看到孩子时小家伙也正好睁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还冲着他裂嘴露出无齿微笑。
  他当时便心神震动爱心泛滥,起了收养之念也好在他百年后有个哭灵摔盆之人,免得落了个晚景凄凉的下场。
  族老和村中头面人物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孩子来历蹊跷还是小心一点为好,林五想要抱养孩子从族中选择就是,何必舍近求远冒这风险?
  林五却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只道他跟抱回的孩子十分投缘,就选定这小娃娃了。至于从族中抱养族人肯让他还不放心呢,谁知道孩子养大后是更亲近他亲生父母还是他这个养父?
  族老和村中头面人物无法,又劝林五暂时熄了将孩子记到族谱之念,等孩子大了些后看其性情再做不迟。
  林五却是寸步不让,怎么说他都是通过了苏州府发解试,在官府学案那作了登记的正经童生秀才,见过世面也经历过世态炎凉,哪不清楚族老和村中头面人物心中打的什么算盘,不过是暂作缓兵之计而已。
  “孩子小的时候不上族谱,等大了懂事了再记上去,孩子心中会作何感想?”
  于是,事情就此僵持不下,无论林五还是组老都没办法说服对方,此时距离年末祭祖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他们慢慢商议筹谋了。
  似乎察觉到了处境危险,小小婴孩林沙在后半年六个月时间里,向林村村民展现了足够的聪慧和天赋。
  族老上门没两日他便摇摇晃晃能自行走动,三个月后便已能在林五家简陋的小院子里飞奔撒欢。
  年底祭祖之前,在林五的悉心教导下,竟已能咬字不清背诵整篇《三字经》!
  这下不仅林村震动,就连宗族嫡支都有所耳闻,苏州城里的族长甚至亲自过问表示关注,林沙加入林氏宗族的事情一下子没了阻碍。
  林氏本是书香世族,最是看重有读书天赋的子弟,如今林沙表现出了在读书一项上的极高天赋,不管如何先拢进宗族再说。
  就这样,林沙小盆友在过年祭祖时,姓名被族长郑而重之记在林五之后,成为林氏宗族的一位旁系成员。
  而林沙,也确实没有辜负林氏宗族对他的期望。
  一岁半便背熟了宋代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三岁之时又能将《百家姓》熟练背诵,五岁之时便将《千字文》也牢牢铭记于心!
  要不是养父林五一直压着怕他过分动脑损了身体,只怕林沙三岁之时便能完全将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背诵下来,就是如此林村上下族人也无不夸赞林沙天赋过人有状元之相,其神童之名更是远近传诵。
  几次年末祭祖,林五和林沙父子都受到族长的亲自点名表扬,这在宗族内部也引起不小轰动,两父子在族中地位急剧攀升。
  神童享受的待遇真的不要太好,除了读书这个严肃活计之外,林沙小朋友做点其它出格之事,不仅不会受到批评反而还得到各种包容理解,让其他同龄小孩甚至年岁稍长的半大少年羡慕嫉妒不已。
  就比如,他每日一大清早便起床,在小院子里扎马打拳呼吸吐纳,被村人看到便夸赞一句小小年纪便知强身健体,有了副好身板以后读书也不劳累。
  林五虽然惊诧却也没有过多询问,只以为养子林沙不过是照猫画虎,学那些江湖武师胡乱折腾,跟旁的族人一样想法,只要不影响读书上进,有一个强健体魄自然更好。
  可无论是族人还是林五都不知道,林沙打的拳法和站的马步,都与寻常江湖武师大为不同。也不是学自江湖武师之手,而是脑海中自然而然就有这样的记忆,因为这事太过神奇他虽然年纪还小,却也知道不能胡乱出口引人注目。
  因为他从小习武练拳之故,又有族中支助粮米营养不缺,小小年纪便比同龄人长得壮实高大。五岁后便入读村中私塾样样拔尖,受到先生关照族中看顾,他也不负重望短短三年时间便熟读四经。
  他在读书方面表现出了惊人天赋,甚至一度惊动苏州族长一脉,时常被叫去聆听一下大儒族长的教诲,并一再告戒他戒骄戒躁不可骄狂,要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这点本事还差得远云云。
  林沙小朋友连连点头应是,他性子本就沉稳得令人诧异,从不因他人夸奖而洋洋得意也不会受人诋毁便暴躁不安,自小一副君子坦荡荡虚怀若谷架势,让族人惊讶之余欣喜万分,对其更为看重几分。
  因为他小小年纪便表现出了沉稳的大将之风,嘴巴也牢实可靠,所以从五岁开始族中高层便有意培养其务实能力,处理很多不重要的族中事务之时,都会把林沙喊到跟前学习一点也不避讳。
  因此,别看林沙小小年纪,对外界所知不比一般城中普通百姓差倒哪去。
  南宋庆元年间,宋帝尊岳飞为鄂王,废秦侩身上一切封爵赏赐,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对金国采取强硬态势,宋金关系开始变得紧张。
  此时朝堂上韩侂胄一党独大,凡是想要在朝堂上有所作为的官员,都不得不投身其阵营获得晋升资格。
  当然这些朝堂大事离林沙小盆友还隔得远,林氏家族世代书香自然少不了出仕入宦之辈,这也是林氏从宋室南迁后一直保持苏州大族的底蕴所在。
  这些且不去说它,他更感兴趣的是林家内部事务。
  苏州林氏传到这一脉嫡支只余两房子弟,其余的都是出了五服的旁系族人,包括整个林村的林氏族人都在此列。
  通过那些碎嘴姑婆的闲言碎语,让林沙大感惊奇的是,林家这样的书香世家竟然还出了一位江湖侠女,闺名林朝英!
  要知道宋代读书人天生对武人反感,更不用说地位更低的江湖中人。
  实在很难想象,苏州林氏这样的书香大族,竟然还会出现江湖人士,而且投身江湖的还是备受宠爱的嫡支小姐!
  林沙心中八卦之火熊熊燃烧,可惜这事好象被列位嫡支的绝对禁忌,族人平常根本就不敢言说,他能听到的消息也都是碎嘴婆娘的只言片语。
  足足花费一年半时间收集整理,他才大概明白了这位嫡支小姐的情况。
  林朝英是现任林氏宗族族长嫡亲妹妹,自幼聪慧天资不凡,小小年纪便被隐居于太湖的江湖异人看中收为关门弟子。
  因为那时宋国与金国还在北方大打出手,烽烟四起战火连绵,江南之地随时都面临金国兵锋威胁,林氏随时都有倾覆之危,当时的老族长管不得文武之别,很是干脆的放手让唯一嫡女林朝英学武。
  林朝英也确实天资不凡,小小年纪便学得一身十分厉害的武艺,而后在林氏老族长不清楚的情况下闯荡江湖,锄恶拔奸名动江湖与北边的抗金义士王喆并称于世,被好事江湖人士齐称“北王南林”!
  后来不知怎么的林朝英便与王喆相识并相爱,两人联手抗金在江湖上传下一段佳话。可消息传到林氏老族长耳中便犹如晴天霹雳,顿时气得暴跳如雷急令林朝英返家不许再在江湖上闯荡。
  谁料林朝英也是个倔脾气,认定了王喆非其不嫁,不仅将老父的严令置之不理,抗金失败后还跟着王喆一起隐居终南山。
  林氏老族长气愤一阵后率先服软,怎么说林朝英都是他唯一嫡女看重得紧,最后无奈表示她跟王喆在一起可以,但王喆必须三媒六聘走过正常程序迎娶林氏嫡女,不然私厢授受以后林家的其他女儿还要不要嫁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