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2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2/2766

  同时坊间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新任刺史勾结黄巾余孽对付地方豪强的流言传出,说得有鼻子有眼叫人真假莫辨。
  豫州刺史听闻消息勃然大怒,一边加强对鲁国各城加强戒严,一边完全放松对乡间的监管控制,责令地方官府对流言采取严厉的封查措施,但凡抓住敢于传播流言之辈全部抓入大牢问罪。
  那股黄巾余孽大素肆虐,连连攻破散布乡间的一家家田庄和粮库,将里头的钱粮席卷一空,只给地方豪强留下一片狼籍损失惨重。
  可他们还真无法直接冲着官府发火,流言只是流言,根本拿不上台面说事。最关键的是,那伙黄巾余孽里头,可是出现了黄巾力士的身影!
  要说新任豫州刺史对他们不满,想要对付他们说得过去。可要说这位依靠平定黄巾之乱,才能坐上刺史位置的广宗候能够调动拥有黄巾力士的黄巾余孽,根本就没这样的可能!
  ……
  “真没这样的可能么?”
  面对手下唯一谋士阎忠的疑惑,林沙嗤笑出声不屑道:“黄巾力士虽然不好弄,却也不是完全整治不出!”
  率军攻破黄巾军老巢广宗,林沙可是在张角的天公将军府,找到了不少的好东西。
  像是金银财宝之类的玩意,他让出了大部分给手下将校,而手下将校不感兴趣的一些书简和某些仪式用具,则被林沙悄无声息没下。
  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太平要术》三卷,以及张角保存的数盒符纸,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
  通过三卷《太平要术》,林沙知晓了张角的玄术底细,竟然不是想象中的道术,这厮竟然想信仰封神!
  难怪张角一身神通,却还要流连红尘四处传道,最后高举反旗准备建立所谓的地上神国!
  林沙对所谓的信仰封神没啥兴趣,中华大地可是儒门和玄门的天下,根本就没有信仰封神的土壤。
  别说张角的举动不可能成功,就算真的成功了,想要建立地上神国也是痴心妄想,大汉周边国家和地区倒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不过,从三卷《太平要术》中,林沙得到了炼制驱使黄巾力士的方法,这次为了给鲁国地方豪强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便动用了这方面的手段,效果很好。
  他手下有三十万黄巾俘虏,其中太平道虔诚信徒数量不多,却还是有数千之数。
  林沙秘密从这数千人中,寻到了身体素质符合条件的家伙,然后以缴获的符纸和玄术手段,硬生生泡制出了几个黄巾力士出来。
  黄巾力士的出现,让旁人根本无法把屎盆子扣在林沙头上。
  如果说他可能借用手下黄巾俘虏做不法之事,但黄巾力士却不是他能够驱使得了的存在,这是普罗大众心中的固有想法!
  所以,尽管鲁国流言满天飞,林沙在雒阳的关系不时传来消息,有鲁国豪强出身的官员弹劾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没法将黄巾余孽出现的责任栽在他身上。
  “君侯好手段!”
  阎忠心头震动,虽然他心中早有猜测,可得到林沙亲口证实,心中依旧相当震撼:那可是黄巾力士!
  “没什么,不听话就要好好教训!”
  林沙脸色平静,冷声道:“不跟地方豪强争夺利益那是某的事情,可不代表他们就可以蹬鼻子上脸不识好歹!”
  阎忠信服,而后跟林沙又仔细琢磨一阵,这才满脸开怀离开。
  豫州刺史部官军封锁鲁国与外界官道足足一月有余,而黄巾余孽也肆虐了小半月,最后鲁国境内的地方豪强损失惨重受不了啦。
  这时候傻子也知晓,豫州刺史对他们心怀不满,不然以广宗侯林沙之前的行事手段,怎么可能任由一股黄巾余孽在治下肆虐这么久时间?
  对于林沙的行径,鲁国地方豪强自然十分不满,可他们拿新任刺史毫无办法,同时也心知肚明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到底也是他们不知好歹,率先得罪了新任刺史才有眼下麻烦。
  鲁国地方豪强不是没向雒阳朝廷寻求帮助,可惜根本就没效果,叫他们次竟的是,新任豫州刺史林沙,好象已经跟十常侍狼狈为奸,根本就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
  而豫州其余区域的地方豪强处于观望状态,一点都没有想要插手帮上一把的意思,这下鲁国地方豪强真的坐蜡了。
  攸关自身利益之事,他们还没想出解决新人刺史的麻烦,他们内部就就乱起来了,尤其是之前明确得罪了刺史林沙的鲁县张氏,更是受到了整个鲁国豪强势力的排挤打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看着主动上门负荆请罪,脸色一片惨淡的鲁县张氏家族族长,林沙悠然说道。
  目送张氏族长千恩万谢离开,旁边的阎忠笑道:“君侯果然好手段!”
  有了这次的经历,鲁县张氏与整个鲁国豪强势力都有了深深隔阂,以后都不会有联合的可能。
  对豫州刺史而言,不是铁板一块的鲁国豪强势力,就不会有多大妨碍。
  有张氏家族的存在,刺史部可以做很多事情,到时候整个鲁国都不会是麻烦。
  他不得不佩服广宗侯林沙的手段,简单轻松就把鲁国豪强势力解决,相信那些观望的豫州豪强势力应该有所选选贼了。
  林沙但笑不语一脸高深莫测……
第2427章
大治之相百姓安
  果然不出阎忠所料……
  当刺史部官军撤离,鲁国逐渐恢复正常秩序,以张氏家族为首的地方豪强乖乖俯首之后,整个豫州的豪强势力都震动了。
  不管心中是否真的服气,此时没哪家豪强势力愿意跟刺史部发生正面冲突。
  不就是设卡收税么,十五税一而已算不得什么,又不是逼着他们投靠,损失一点点利益换取刺史部的好感还是很划得来的。
  这就是赤落落的现实!
  之前刺史部要设卡收税,地方豪强还是三个不服四个不满,甚至还推出了代表跟刺史部打擂台。
  结果刺史部态度强硬,使出雷霆手段震慑一番后,这帮豪强权衡利弊立刻就换了嘴脸,一副奉公守法好百姓的架势,套度转变之快实在叫人无语。
  “这帮豫州豪强想要试探某的脾气,现在他们应该知晓某不好说话了吧!”
  私下里,林沙跟阎忠交流的时候,对所谓的豪强势力嗤之以鼻,不过就是一帮欺软怕硬的货色罢了。
  确实,有了这次的试探之后,刺史部的修路搭桥计划顺畅不少,尽管到了各郡和各国依旧少不了各种扯皮,却再也没有主动抬杠的情况出现。
  谁心理都有杆秤,新任豫州刺史可不是好惹的主,只要不是跟林沙有深仇大恨的话,就不会拿家族命运开玩笑。
  看林沙那疯狂不择手段的架势,真把他惹毛了,大军一围哪家都受不了,就是汝南袁氏也是一样。
  毕竟此时还不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大豪强都有军事民用为一体的钨堡,面对蛮横不讲理的官军可没多少办法。
  压下了地方豪强的反对声音,刺史部组织的修路工程速度进一步加快,郡与郡,郡与县,县与县之间的官道,全部都是碎石道路。
  没有专用的碎石工程机械怎么办?
  举石头砸啊!
  此方世界天地灵气浓郁,普通成人的力气都有数百斤,军中将士肉食丰富隐含样不缺,个个都是千斤大力士,正好碎石活计作为将士们的一项锻炼科目,一举两得相当便给。
  三十万黄巾俘虏之中,足足有十三四万成年青壮,在混乱的局势中老弱妇孺的损耗十分惊人,此乃人间惨剧也是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则。
  这些黄巾青壮俘虏的力气虽没有肉食油水不缺,刻意锻炼身体素质极佳的将士差,但在有纪律的组织下,将负责官道添加碎石夯实并不费劲。
  林沙没有亏待他们,也没有把他们往死里整的意思,尽管每日的吃食比不得官军将士,可比起在黄巾军时的待遇也不差什么,每日都能吃个七份饱,偶尔还能沾点油腥,这样的生活甚至叫大部分皇甫俘虏有不愿离开的强烈意愿。
  这么庞大一笔人力资源,林沙自然也没有想着放手的意思。有三十万黄巾俘虏在手,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撇开朝廷和地方豪强势力,起码不会轻易被朝廷和地方豪强势力拿捏了去。
  而三十万人的粮食需求极大,朝廷可不会拨付半分,都得豫州刺史部习性解决。
  要不是林沙真的有办法解决三十万黄巾俘虏的吃饭问题,还想依靠三十万张嘴的巨大需求,带动豫州的经济,换了任何一个豪强家族都承担不起,就是汝南袁氏也一样。
  豫州刺史部的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得到了明显好处,三十万人的吃喝拉撒,随便漏一点出来,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百姓而言,都是了不得的惊人好处。
  柴米油盐酱醋茶,豫州百姓手里不是没有好东西,只是没有将手里资源获取成钱财的渠道罢了。
  豫州刺史部组织的三十万人规模工程队,不仅帮助沿途百姓将手头字类的资源全部换成钱粮,还有进一步刺激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活力的作用。
  林沙不是个苛刻的主,尽管三十万工程人员全是俘虏充当,可每日消耗的粮食菜疏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有各种其它物资需求都相当惊人,比如布匹药材之类的东西就必不可少。
  大头可以让地方豪强得了去,刺史部甚至还能利用官府的信誉赊欠大半,就算只有小半让普通百姓得了好处,对整个豫州的民生经济都有极大好处。
  不仅如此,因为三十万工程人员的巨大布匹和药材消耗,刺史部还特意派遣精干的宣传人员,深入到各郡各国乡亭一级,将刺史部的需求直接告之最底层的百姓,让他们知晓官府的收购地点以及价钱,减少其中可能被乡亭土霸盘剥的可能。
  这样的行为前所未有,所谓朝令不下县,这是大汉四百年约定成俗的规矩。
  尽管朝廷会任命乡老和亭长,可广大的乡村实际上掌控在地方宗族手上,宗族高层对于底层族人有着惊人和约束和控制力。
  刺史部的行为,明显破坏了这样的规矩,明知自身利益将受到削薄,自然引来乡村宗族高层的不满。
  可不满归不满,胳膊扭不过大腿,他们在自家地盘上作威作福也就罢了,根本就没资格跟刺史部炸刺。
  不要说他们,就是豫州两郡郡守和四国国相,都对刺史部把手伸得过长不满,可刺史林沙实在太过强势,他们就是不敢配合也没那胆子。
  中平三年,豫州两郡四国官府首脑,因为不配合刺史部施政,短短不足一年时间足足换了两茬,下面的县令和县长更换频率更加迅速。
  刺史林沙摆明态度,他直接划下道来,愿意遵守配合的留下,不乐意的直接滚蛋,三条腿的蛤蟆不要找,想当官的人可多得是。
  他的手段简单粗暴,直接拿钱把十常侍砸晕,给灵帝的好处更是多得叫人眼红,之后的事情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2/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