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2766

  以他的高深境界,冥冥中自生感应,想要更进一步或者有所突破的话,修养精神壮大自身“精气神”却是唯一途径,这才是他强势逼迫全真七子,可以自由进出全真教藏经阁,翻阅众多珍贵典籍的主要原因。
  道家修炼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以及炼虚合道。内家拳秉承道家学说而创,各境界之间的区分也以道家修炼四大层次区划。
  内家拳丹劲境界,实则相当于道家炼气化神之境。
  也就是说,此时的林沙,已经拥有了同等于道家炼气化神的境界修为。
  可这,没什么鸟用!
  他有炼气化神的境界修为又如何,除了对自身气血以及身体掌控更加精微细致之外,也没啥其它神奇能力。
  内家拳中的抱丹境界是指炼成了丹田混元气,形随意动,可凌空发劲,意之所到即可制人。
  这是纯粹的武力境界,内功修为达到先天也一样可以做到!
  但林沙对于炼气化神这个说法,也只在现代时的拳经上见过,至于他的具体含义却是不甚明了。
  不过既然其中有一个“神”字,单从字面上理解的话,自然跟人的精神脱不了关系,如果顺着炼精化气来理解的话,炼气化神无外乎将体内精气化作神之养分,用以温养壮大精神!
  炼精化气很好理解,同时林沙对此境界也是感触颇深。
  内家拳修炼到这一境界之时,食量消耗之大称一声“饭桶”都不为过,由食物精华转化而来的能量,强筋健骨滋养身体效果一等一的强。
  要是没有足够食物提供身体所需精华的话,筋骨血肉得不到补充滋养而消耗巨大,那就是自损元气以补充能量消耗,简直就是取死之道!
  内功修炼也同样如此,从五谷食物中摄取的精华直接转化为内力真气之属,而后间接滋养身体使得身体素质在内力真气的帮助下缓慢增强,与内家拳直接作为身体血脉筋骨发育成长的养分,乃异曲同工之妙。
  而炼气化神,只是气与神两字不同而已,难道同样是将体内精气或者内力真气之属,通过某种特殊手段化作滋养精神壮大的养分不成?
  对此,林沙只能双手一摊表示无奈,他根本就摸不到头脑好伐?
  当然,无论是内家拳修炼,还是内功修炼,都对精神有极好的壮大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凡是修炼内家拳和内功有成的好手,精神状态比之普通人要强上许多,这是傻子都看得出来的变化。
  可问题是,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被动式的,根本就没法掌握也没有具体的办法可言,都是顺其自然慢慢精神就壮大饱满起来,只知道练武壮神,至于其中能量如何转化,又以何种方式转化却是完全没有头绪。
  为此,林沙很是苦恼,境界修炼没有前路的状况实在太过糟糕。
  直到他拜访桃花岛黄药师,领悟了一种精神修炼之法,而这时翻阅大量道家珍贵典籍,才明白了“炼气化神”的具体含义……
第0363章
探索
  黑,无边无际的黑。
  茫茫混沌上下左右一色,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不分方向不辨东西。
  突然,一点光明从混沌深处亮起,像是黑夜中的萤火虫,随风摇曳上下摆动,一副随时都有可能熄灭的架势。
  光亮缓缓升起深入混沌核心,凝立不动散发微弱光芒,照亮周围小片空间。
  呼!
  林沙长长呼出一口浊气,收起胸前所结光明大手印,缓缓睁眼眼中光亮一闪而逝,瞬间恢复清澈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失误,失误,真是大失误!”
  他脸上一会儿欣喜一会儿又是郁闷,缓缓从蒲团上起身只觉精神振奋神清气爽,头脑前所未有的空明清醒。
  一晃十来天过去,这些时日他天天都跑全真教藏经阁,狂啃那一本本晦涩难懂的道家典籍,一边琢磨一边极力吸取其中有用信息。
  为了内家拳的境界更进一步,他主要关注典籍中有关“炼气化神”境界的描述,以及隐晦透露的修炼之法。
  全真教就不说了,力主三教平等,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核心典籍。
  其修行智慧则以祖经《道德经》、《四子真经》、《文始真经》、《清净经》、《四品经》为主;修行方术以内丹一脉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规定道士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苦己利人。
  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对他的帮助不大,他所需要的正是从这些经典之中,归纳出的精神修炼之法。
  显然。全真七子就算再大方,也不会将全真教的根本之法拿出,这事涉及到了全真教的根本利益没得商量。
  不过,从全真教收集典籍中,他却是明了之前猜测可能是真。
  王重阳修纂的道家典籍中,可是明确指出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不实,追求“阳神”、“真性”不灭才是真。
  看到道经上所注内容之时,他一下子便悟了,王重阳当真可能阳神飞升!
  另有《金关玉锁诀》所言:“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而《立教十五论》亦道:“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看到这些直指“飞升”本质的内容。林沙心中之震撼可想而知。
  不过追求“阳神”超脱并非他本意,而且也受不了王重阳为此限定的太多条条框框,好象修仙不是为了超脱束缚,而是接受严格约束和限制一般。
  当然,他也知晓全真教那些严厉门规条款,为了就是让门下弟子通过这种手段修持明心见性得以识道,但识道又是什么?
  反正林沙看的道家典籍越多,心中一些疑惑被解开但更多问题又冒了出来,简直烦不胜烦郁闷得差点吐血。
  虽说全真典藏道经之中,也有一些简单的修炼方式,不过这是基础而且适合道门弟子,对林沙却是作用不大。
  无法之下,林沙只得整理数世所学,看能不能有直达更高境界的功法,不为修炼只为借鉴。
  没想到这一整理,就发现了之前被遗忘的一门精神修炼法门——密宗大手印!
  回忆完整的密宗大手印精神修炼之法,再结合半月时间所看道家典籍,他顿时便明了炼气化神精义所在。
  还真跟他之前所想那般,炼气化神其实与练精化气没多少区别,只是使用特殊手段将自身精气,转化为玄之又玄的精神力量。
  而佛门以及道家都有特定的修炼法门,尽管他半也所看道家典籍中没有说明,但通过某些隐晦暗语还是琢磨出了一点意思出来。
  想要修神,最好的办法无外乎感悟自然,以自然妙缔回馈壮大精神,这也就是深化传说中经常提到的悟道,又有别称“天人合一”!
  当然,这种状态可遇不可求,一生之中能遇到一次就是天大造化,有那修真之士一辈子都没这种福缘也是正常。
  针对此种情况,道家以及佛门高士创出效果差上一截的办法替代,谓之“观想法”!
  因为这是主动修炼精神的无上妙法,每一门观想之法都是道家和佛门宗派的根本大法,不是亲传嫡系根本就不得传授,期间又经历多次改朝换代战火波及多有遗失,如今每一副都是各大道家以及佛门宗派的核心之物,常人想要见上一面都不容易。
  在倚天世界之时,他倒是听说张三丰创出太极拳十年后,亲自创出一副观想太极图以及配合观想之法,作为武当一脉的核心传承,只是可惜一直不曾得见。
  不过他手里资源丰富,当初占据西域之时,密宗各小支脉为了取得在西域的传教权,却是不惜血本送上“投名状”,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龙象般若功》以及《密宗大手印》!
  前者乃密宗护教神功,载于《龙象般若经》上,青藏一带多有密宗信徒习练,是一门普传强力武功,没有修炼到四层以上只有强身健体之效,这也是中原之地很少流传的缘故。
  后者乃是密宗一脉精神修持大法,修到最后能与佛祖金刚同在的高深法门,从一开始便以精神修炼为主,却是一门极好的精神修持之法。
  不过林沙对此也有疑惑,因为《密宗大手印》修炼到至高境界,简直就是佛祖金刚化身,据传拥有不可思议之大神通!
  可这也是问题所在,他担心修炼到最后被所谓佛祖金刚同化,成为一具只有佛性没有自身思维的化身,跟道门所谓道化一个道理,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过回头一想,他不由自失大笑,所谓的佛祖金刚化身,用道家的境界划分起码都是炼虚合道之境,他现在连炼气化神都摸不着头脑,离那个境界还远得很。
  于是,他抛弃一切干扰,好好休整了一日,重修丢下多年不练的密宗大手印!
  有倚天世界修炼的经验在,他很快便进入状态,并于识海一片混沌中凝聚一点光明,照耀一片昏暗的识海。
  效果极其明显,现在他就感觉头脑情形思维敏捷,之前一些没想通透的问题瞬时而决,思绪飘飞对今后的修炼做出一个大致总结和模糊规划。
  出了房间来到小院里,停身站定轻轻握拳,清晰感受着体内气血流畅奔涌,筋骨血肉跟着轻轻跳动齐鸣,猛然绷紧条条青筋犹如虬龙盘结,气血汹涌整条手臂都好似壮大一圈,耳中似有浪潮奔涌之声回荡。
  轰隆!
  一拳轰出,身前气流激荡化作狂风阵阵,仔细体悟手臂气血回流激荡,筋骨皮膜与空气摩擦时的一点一滴,不由自主露出丝丝自信微笑:对身体的掌控,竟是不知不觉更上一层楼!
  “公子你这是?”
  正在厨房忙活的李嫂,被院子里晴天霹雳般的巨大响动吓了一跳,急忙抄起大锅铲冲了出来,见到林沙凝立于小院之中不禁好奇出声。
  “没事,刚才是我在打拳!”
  林沙回头微微一笑,没有隐瞒也没有多做解释。
  “哦,哦,那我回去做饭了!”
  李嫂脸色有些不自然,相处半月她自然知晓林沙乃高来高去奢靡莫测的江湖中人,对他弄出偌大动静倒也不算吃惊,闻言勉强挤出个笑容返回厨房,嘴里还小声嘀咕:“真是个怪人!”
  “嘿嘿……”
  林沙轻笑着摇了摇头,没将李嫂的小声嘀咕放在心上。
  咻!
  回身凝立片刻,他猛然伸指隔空一点,一道阳刚十足的烈阳指劲激射而出,发出凄厉尖啸嗤的一声,在简陋的竹制篱笆上射出一个对穿小洞。
  可他对此却不甚满意,眉头轻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只是单独的真气攻击,完全没法利用体内充盈的气血能量!”
  利用密宗大手印精神修持之法,在识海凝聚一点光明效果确实不错,不仅对体内气血的掌控越发精微细致,就是对体内真气的操纵也有丝丝进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