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766

  “妈的,跟李都司说说去,看都司大人有什么意见和想法?”
  “……”
  老吴女婿,滇军大将胡国柱一次无意识的视察,让辎重营一干官兵见识到了林沙林千总的“能量”,一下子将某些心怀不满的家伙震慑住,使得本就稳定下来的辎重营更加平静无波。
  第二日,总兵府签押文书下来,允许辎重营有限度参与民间运输业。
  林沙不得不亲自出马,借着死去老爹留下的一点面子,硬生生从昆明的大商家那里,弄到一笔运输任务!
  为了打好开头这一炮,先是将辎重营所有有品级武官召来议事,商讨这批货物的运输路线和运输路径,每日前行多少距离,到什么地方打尖留宿,晚上要是没赶上城镇又该怎么扎营警戒云云。
  事关辎重营以后的发展大计,一干后勤运输经验丰富的武官踊跃发言,就连那三位与林沙不对付,又被林沙狠狠敲打一通的底层武官,都耐不住气氛的感染说了几句意见。
  最后商讨何人出任务押送的时候,一干武官又纷纷闭口不言。
  古代的中远程货物运输可不是开玩笑的,不仅事儿苦累而且还吃力不讨好,这样的事情实在引不起一干官老爷们的兴趣。要不是民间运输业务利润不小,他们眼红其中油水想分杯羹,不然他们才没兴趣理会这些。
  林沙一见这情况,顿时心头火气上涌,冲着一干老油条就是一通厉声呵责,最后无法只得亲自点将,他肯定是要跑这一躺的,另外又点了两位于后勤运输方面素有专才,又没多少老油子毛病与他关系处得不错的八品外委千总随行。
  尽管心头很有些不愿和不舍,但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以及滇军更高的地位,林沙不得不打起精神,于两日后与商行交接货物上路。
  说老实话,清初时代的滇省开发真的很一般,道路状况不佳行走其间十分辛苦。林沙还是头一次吃这样的行路之苦,心情郁闷的同时也学到不少有用知识。
  比如望天明晓最近几个时辰的天气变化,还要知晓附近地理环境,有雨的情况下如何避雨,或者附近又有什么可以休息的场地等等等等。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演义小说里经常形容某某智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不是大话和虚言,这是一个合格谋士或者智囊必须拥有的技能。
  那两位被他点名随行的辎重营老鸟真不是盖的,可能他们没学过系统的后勤管理,但他们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做辎重营老鸟。
  这两货对昆明城附近的地形十分熟悉,刚开始几天基本上都是这两货安排运输队行程以及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过任何大的纰漏。
  就算出了昆明城,他俩也能及时找到当地向导,使得运输车队在路上从没出过差错,每晚都能在或大或小的城镇村庄歇息。
  这本事,啧啧在辎重营实在太过浪费。
  从这俩家伙身上,林沙可是学到不少行军运输过程中的有用知识,起码对后勤辎重运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他也没掩饰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不懂装懂惹人耻笑。如此不耻下问的态度,倒是引来两位老鸟的几分好感。
  为了以示郑重,林沙还拿出纸笔将其中要点记录下来,同时也将心中感悟以及想法写下。
  当然他也不是一味的学习,在路上展开的几次战场模拟训练中,他也表现出了让两位老鸟赞叹不已的奇思妙想。
  战场模拟训练,在后世烂了大街的概念,放在这时代却是极为新颖有效的训练手段,起码那两位资深老鸟便是如此认为。
  模拟敌人突袭时紧急应对,模拟恶劣天气下的应急措施,模拟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应变手段等等等等。
  老吴驻军滇省已经十来年,十来年的太平光景虽然没有磨灭滇军身上的血勇之气,但随着那批跟随老吴征战四方的老兵和老将纷纷病逝或者退出行伍,吴军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逐渐变少,战斗力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那两在后勤运输方面经验丰富的老鸟,也是老吴驻军滇省后才参军的,说老实话战斗经验真没多少,要他们说出战场是个啥模样基本没可能。
  而随行兵丁比那两家伙还不如,林沙也是无法只得采取集思广益的办法,大家一起琢磨战争时可能遇到的场面,然后代入到运输车队里做简单的模拟训练。
  效果如何林沙不清楚,但押送车队的官兵们兴致一直很高,都把模拟训练当作了游戏,倒也练得津津有味不嫌苦累。
  他觉得不能操之过急,眼下的状况就很不错,让手下官兵在游戏的心态中,慢慢适应各种模拟状态中的训练也好。
  就这么走走停停,一路搞了十几次简单模拟训练,从昆明到大理不过数百里距离,一行押送车队硬生生走了大半个月才抵达,与货商交接了货物拿到钱款之后,林沙跟手下一帮弟兄好好吃喝一顿,并没急着离开打算在此多驻留一日……
第0053章
点苍山下问明由
  大理是个好地方!
  尤其对于金庸武侠世界而言,这里在宋代更是江湖圣地般的存在!
  大理段氏!天龙寺!
  无论哪一个名头,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强大势力!
  不管鹿鼎记世界与射雕神雕世界有没有联系,都止不住林沙想瞻仰前辈高人的兴致。
  在客栈好好休整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出了客栈,四下打听天龙寺遗址的线索。
  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为很麻烦的事情,结果却十分顺利。
  大理人显然对天龙寺这座以前的皇家寺庙遗址十分熟悉,林沙刚一开口打探,被问询的白族老汉便满脸热情的帮他指点了道路。
  来之前林沙可是做过大量工作,对天龙寺并不陌生。
  天龙寺又叫崇圣寺,是南宋时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大理崇尚佛学,许多皇帝退位后都在天龙寺出家为僧。
  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据史料记载,“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斛”,“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是唐代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和佛教中心,有“佛都”的美誉。这些都与《天龙八部》中的记载吻合。
  而《天龙八部》中天龙寺在大理是一个支柱性的作用,简直就是段氏政权得以稳定的保障者,延庆太子被人追杀,第一个就想到来找天龙寺的枯荣大师主持公道便可见一斑,天龙六脉神剑也可说就是天龙寺的本门武功吧。
  小说中描写的“天龙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有“国寺”、“佛都”之称。在书中刚提及天龙寺时有写明,“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做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
  点苍山?
  问明了天龙寺遗址所在后,林沙却被其中一处山名吸引。
  点苍派的老巢就在大理,他此次来本就有上门拜访之意,如今竟突闻天龙寺遗址也在点苍山,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牵连不成?
  真有牵连的话,这其中的故事就难说得很了!
  记得看射雕电视剧时,南帝身边的渔樵耕读四大弟子中,就有一位的名头叫做“点苍渔隐”的,难道这厮与点苍派有所关联不成?
  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林沙心中带着莫名情绪,一路走走停停出了大理城,向城外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点苍山方向走去。
  “来者止步!”
  赶到点苍山山脚之时已到正午时分,不得不说内家拳有成者耐力就是强,已经连续奔走一个上午,可看他眼下情况脸也不红气也不喘,再走个几十里地都不成问题,却在唯一的一条上山青石小道上被两持剑劲装青年拦下。
  “请问山上可是天龙寺遗址所在?”
  林沙心中好不激动,脸上却没有丝毫异常表现,两位拦路的劲装青年身上,透出一股子特殊气韵,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
  “山上是点苍派山门所在,阁下如果不是拜访鄙派的话,还是早早离去的好免得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林沙身上的衣服虽说并不华贵,却也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穿得起的,加上身上时不时透出一股子杀伐之气,那两守山门的劲装青年不敢胡乱得罪,只得好言解释了一下。
  “点苍派?”
  林沙先是装作一副吃惊模样,而后露出一脸好奇问道:“是那种高来高去的武林门派么?”
  “自然!”
  那两劲装青年一挺胸膛,露出毫不掩饰的自傲之色。
  见两守山门的劲装青年没急着赶他走,或许是太过无聊的缘故?
  不管如何他心头一喜,凑了上去套起近乎:“一看两位小哥英姿飒爽雄气勃勃,定然是点苍派中的精英弟子!”
  说着,也没理会那两劲装青年赫然的模样,似摸似样的点了点头一副肯定模样。
  “说笑说笑,这位兄弟说笑了!”
  虽然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可被人吹捧感觉确实爽,那两劲装青年不承认也没否认,只是含含糊糊应了过去,脸上神色越发和善。
  “我听说少林有七十二门绝技,练成了一门都是江湖上难得的高手。武当也有太极拳和太极剑这样的神功绝艺,点苍派如此大的家业肯定不凡,不知贵派有些什么出名神功绝艺?”
  将两守山门青年吹爽了,他赶忙装作好奇直奔正题。
  两劲装青年一听,林沙竟把点苍派与少林武当齐名,顿时心中更爽,看向林沙的目光中满满都是“这小子识趣”,其中一个挺胸叠肚一脸傲气道:“兄弟你真有见识,我点苍派确实与少林,武当还有娥眉齐名!”当然说话这位,故意略过了剑法二字。
  “呀,了不得了不得,真真了不得!”
  林沙一脸钦佩,伸出大拇指作仰慕状:“没想到咱滇省也有这等武林大派,真真了不得哇!”
  两守山门劲装青年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得意和自傲。
  “不知道贵派可收弟子?”
  林沙话风突然一转,露出一脸急不可耐的热切神情。
  “这个……”
  两守山门劲装青年同时一愣,心道牛皮吹大了,把眼前这位身价不菲颇有杀伐气质的家伙给勾住了,这可如何是好?
  “怎么,贵派不收外来弟子么?”
  林沙心头一沉,脸上笑容有些勉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