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大穿越(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2766

  面对指责,林沙只轻轻一句,便让绝大部分不满声消失得干干净净。
  林沙没逼着他们也在公众场合如此作为,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真要给脸不要脸的话,洛阳城头悬首示众的那一溜血淋淋的头颅,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本将军警告诸位,不要在越王跟前胡说八道,小心本将军事后翻旧账!”
  什么叫跋扈,这就是跋扈,整个洛阳留守朝堂,几乎就成了林沙的一言堂。
  不服,不服的林沙也不对他动粗,先在留守朝唐上被逼着大骂李渊一家子,怎么狠毒怎么来,怎么不留情面怎么做,总之先断了这些家伙跟李渊联手的可能。
  就是刘邦这样可以唾面自干的流氓皇帝,都受不了有人敢出言漫骂,更别提出身贵胄的李渊一家子了。
  然后,从那位不服官员身上查起,没有问题就查他们家人,真要是全都没有问题,林沙也就认了。
  他不是个噬杀之人,这点容人之量倒是不缺。
  可要是被他查出了问题,那对不起,大牢还有劳改营还有不少空位,可以直接入住,服务态度良好绝对让客人满意。
  洛阳留守朝堂,就在林沙的强力弹压下,迅速恢复了平稳,并将李阀造反到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没了那帮人在隋营心在李的家伙暗中捣乱,就连朝堂风气都有不少改善。
  以铁血强硬手段,轻松平息了洛阳城里的乱象后,林沙又将目光放在山西和关中地区。
  首先借由越王杨侗的名义,给山西发去一道缴文,带了朝中数位文笔一流的枪手,大骂李渊狼子野心逆贼一流,并列数李渊N条罪状。
  说起李渊造反的经过,以及后续所作所为,实在让人感觉不耻得很。
  尽管李渊造反,可山西的情报还是源源不断汇总而来,让林沙和洛阳留守朝堂一干人等,很快就弄清楚了李渊造反的具体经过。
  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隋帝杨广所在的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孤立了。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都是李世民的密友。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密谋起兵。
  起兵造反的计策确定后,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
  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
  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时坚决不同意,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一会儿李渊还是答应了起兵,对李世民说:“我爱护你,怎么忍心去告发你呢!”
  “李阀狼子野心,李渊早有反心,李世民也不是好玩意,竟然伙同外人给自家老爹拉皮条,这样的儿子还真是省心啊!”
  在留守朝堂议事之时,林沙冷笑连连毫不留情,口中各种讥讽嘲笑连绵不绝,直接把李渊和李世民钉死在耻辱柱。
  在缴文中,他将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的厚颜无耻全都亮了出来,并宣布山西全境隋军同剿逆贼李渊。
  林沙当然知晓,单凭这些想要消灭早已布置多时的李阀,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根据情报显示,其实早在许久之前,李渊便已经做好了造反的准备。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
  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
  隋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
  这事自然只是说说而已,此时的隋帝已经基本失去对北方的掌控,想要拿下势力盘根错节以及尾大不掉的李阀阀主,简直就是玩笑。
  但是李阀却借机发难,尤其李世民更是积极奔走,常跟左右言道:“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于是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招到数千人。
  这时,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招兵买马,怀疑李渊要造反,便密谋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帝邀功请赏。
  不料,这一密谋被晋阳乡长刘世龙获悉,告知了李渊。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先发制人,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借此将二人囚禁。
  农历五月十七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名正言顺地命人将两人推出斩首。六月,又遣二子李建成、李世民率军攻杀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同时,李渊又设下空城计,吓退了突厥的军队。接着,李渊开始作起兵反隋的准备工作。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在发布的檄文里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
第0785章
络绎不绝
  林沙更是知晓,能够堵住李阀兵出山西的两位隋军大将,宋老生和屈突通,前者败得莫名其妙,后者干脆就是初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李阀之前做了太多准备,内里关系盘根错节,水深得让人触目惊心。
  不管是真实历史上,还是大唐原书中,李阀起兵后几乎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丝毫阻碍便拿下长安。
  可是现在,有了林沙的存在,李阀休想占得便宜!
  “奉征北大将军令,由秦叔宝和罗士信两将镇守潼关要塞!”
  “奉征北大将军令,长安隋军作好应对逆贼李渊的准备!”
  “奉征北大将军令,屈突通作战不利免去河东守将之职,由大将程咬金接任,务必不让逆贼李渊可以轻松攻打关中!”
  “……”
  林沙要么不做,要做就是一连串手段。
  越王杨侗那小子很是好哄,林沙只是跟他说了说形势,并很直白告诉这位少年王爷,李阀筹谋已久,只怕现在关中很多城市的官员,以及各地驻军,被李阀渗透得差不多了,只怕李阀兵锋所指不会有任何阻碍。
  有了之前被一干不怀好意的大臣哄骗,无知无觉便跟林沙交恶的不好经历,又有在幽州军锻炼几月的经历,越王这小小少年倒是成熟不少。
  林沙的态度还算诚恳,又没把他当小孩子哄劝,这小子便干脆不理会这些,全权让林沙处理针对逆贼李渊的事务。
  本来,林沙没有插手长安防务的想法,无论是坐镇的代王还有王世充,都不是啥省油的灯。
  只是让他没料到的是,代王指挥宋老生和屈突通阻拦李渊西进关中,结果却败得一塌糊涂,王世充趁机掌握了长安的话语权。
  这厮第一时间向林沙来信求援,表示了对独自守住长安的极大担忧。
  不愧是隋末数一数二的枭雄,这么快就看出了关中的问题来了。
  历史上,李渊起兵之后,几乎一席卷之势轻松拿下整个关中和长安。
  这里头,要说没有古怪,傻子都不相信。
  而在大唐原书中,李阀拿下长安的过程更加顺利。
  帝都长安,可谓天下第一雄城。
  高达数十丈,城墙厚实无比,就是让人搭云梯慢慢攀爬,起码也得小半刻功夫。
  城墙上防御的重型武器可不在少数,只要操作得当分派合理,李阀大军就是攻上个十年八年,不将长安城里的粮食耗得干干净净,也别想踏足长安城半步!
  可结果呢,长安却连半个月都没守住。
  王世充显然看出了问题,尽管他可林沙这般凶狠,却是知道向林沙请求援助,帮他解决长安以及关中内部的某些问题。
  既然王世充都求上门了,林沙自然不会客气,说起来如果长安配合洛阳一同行动的话,能叫李阀好好喝一壶的。
  于是,他第一时间便直接下令,要求长安留守王世充,捉拿留在长安作为人质的李阀嫡系李秀宁以及李元吉。
  可惜,命令下得还是太晚了些,不知道王世充到底是什么想法,是不是有事后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心思。
  李秀宁和李元吉都提前溜出了长安,林沙也没有理会这些“小事”,接着便向王世充要了潼关守将一职。
  他做好了最坏打算,如果关中情况依旧如原书历史那般,他不介意亲自带兵杀入关中,给李阀那帮阴谋家一个狠狠的教训。
  想要进入关中,潼关就必须握在手里,否则连门都进不去,还打个屁的仗啊?
  也不知道王世充是不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竟然想也没想便答应了林沙的“苛刻”要求。
  既然如此,林沙自然不会矫情什么,第一时间便派出了秦叔宝跟罗士信两员大将坐镇潼关,随时观察关中局势变化。
  这两位,在原书中此时都加入了瓦岗,跟在李密身边混饭吃。不过眼下却是没这个可能了,好好的官军大将不当,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投靠瓦岗贼寇。
  在公开或者私下场合,林沙不止一次对同僚或者下手冷笑道:“李渊算什么东西,竟厚颜无耻得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答应将征伐所得的子女玉帛送给突厥人,教人齿冷。”
  “本将军在雁门关打得突厥人鬼哭狼嚎,他倒好,直接给突厥人当奴才了!”
  “李渊自立为大将军,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以大儿子建成、二儿子世民为三军正副统帅,准备进军关中。这下好了,遂了李二的愿!”
  “我早就说过,李世民是个不安定因素,他们家就他一个白丁,要是李渊不反他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就连他那个性格有些莽撞的弟弟李元吉也比不上!”
  “现在好了,一下子坐上了副统帅的位置,无论身份地位在李阀内部的话语权都大大增加,果然是个野心之辈,小小年纪心机便如此深沉,甚至为了出头不惜为自家老爹拉皮条,呵呵。”
  不管这脏水泼得有没有效果,林沙都不会放过往李二脸上摸灰的举动。
  这厮太嚣张了,整个李渊造反的过程中,就这厮蹦达得最欢。
  李建成还没开口呢,这厮已经把事情都被办得差不多了。
  “李阀打的倒是如意算盘,却不知正中刘武周的下怀。只要太原空虚,刘武周不乘机攻下太原才怪。而且李阀未来的情况,谁知道会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2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