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天的武者(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1106

  话说得轻巧,好象不含一点威慑力,可越是如此史家双侯,还有王家的一位重要分支族人却是心头一凛,不敢有丝毫怠慢。
  “书院最重要的功能,可能就是分配科举名额了吧!”
  收起脸上笑容,大老爷将心中的猜测道了出来:“这是我的猜测,至于准不准也没什么把握!”
  咝!
  话虽如此,可史家双侯和王氏旁支依旧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大老爷说什么猜测,这事十有七八就是真的。
  “恩侯,这可是掉脑袋的大事啊,暗中分配科举录取名额,难道那些文官胆子大到这等地步?”
  史老三是个粗人,却也知晓操作科举录取名额的罪有多严重。
  “谁说他们暗自分陪录取名额了?”
  大老爷淡笑道:“只是考官大多熟悉自己出身书院学子的行文风格,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稍稍偏了一下!”
  “就是如此,也相当了不得啦!”
  史老二惊叹道:“瞧瞧那些科举大省的录取名额,绝大部分都是出自各家书院的学子,留给寒门子弟的只有少少的一点清汤寡水!”
  “科举里的门道多着呢,书院就是一票文人的纽带,是文官集团绝对不容许外人染指的区域!”
  大老爷冷笑道:“这么说,今天我要是收下了你们两家的子弟,以后贾氏族学的学子,再也别想能考中举人!”
  见几人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大老爷冷哼道:“根本就用不着明火执仗的对着来,只要暗地里动些手脚,贾氏族学以后将再无前程可言!”
  可怕,实在太可怕了!
  史氏双侯以及王家旁支满心震撼,原本以为勋贵家族的优势极大,族中子弟只要有才,就能轻松进入官场,还能站在一个不低的起点。
  可是现在看来,文官集团也不遑多让啊,他们把持了科举,只要后辈子弟不是太差,同样能够轻松步入仕途。
  “那可如何是好!”
  史老三郁闷道:“史氏家族可没有办学的人才!”
  旁边的王氏旁支也点头附和,王家能喊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口号,可想而知王家对读书的看重程度。
  “这事简单!”
  大老爷笑眯眯道:“贾家族学无法直接接纳你们两家子弟,我可以帮你各自规范族学章程,只要按章办事就成!”
  听了这话,史氏双侯和王家旁支一脸苦笑,大老爷好奇问道:“怎么,你们不乐意?”
  “不是不乐意,而是家里的氛围就是那样!”
  史老二郁闷道:“除了我们两兄弟,族中对于在族学加大资源倾斜,并不是十分赞同,我们兄弟也担心族学好一阵坏一阵的耽误了后辈子弟!”
  :“王家的情况更糟!”
  王氏旁支苦笑道:“要是不能时刻监督学堂运作,怕是转眼功夫族学就得变味啊,实在为难!”
  “那你们两家干脆联合在一起,在城外寻个偏僻庄子,把适龄子弟全部扔进去,由两家派得力人手监督,至于教师之事我来负责如何?”
  只是稍稍一想,大老爷就想到了解决办法,直接提出来问道。
  “这主意好!”
  史老三拍掌大笑,点头道:“史王两家子弟混在一起,也好有个竞争对手,到时候要是表现得太差劲的话,可就别怪族里惩罚太狠了!”
  王氏旁支也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谈妥了这些,几人又闲聊几句便散了。
  等人都走了,大老爷的目光才变得悠远深沉,嘿嘿轻笑出声。
  一个时辰后,正在乾清宫勤奋办公的当今,接到戴权送来的密报,仔细查看没有问题后制裁打开浏览。
  看着看着,当今的脸色就慢慢变了。
  如果大老爷和史氏双侯,还有那位王家旁支族人在旁边,肯定能够发觉密报上的内容,正是大老爷跟他们说的有关科举之事。
  大老爷说的时候,当时可把史氏双侯和王氏旁支族人惊得不轻,他们都被文官集团如此隐蔽的手段惊住了。
  当今此时也是一样的震惊,虽然知晓历次科举肯定有不妥当的地方,可当今却认为科举大体都是好的。
  只是看了大老爷的讲述后,当今的心一下子沉入谷底,怎么也没想到看似最为公平的科举,竟然已经彻底被文官集团把持。
  大老爷的话说得并不详细,可当今所知信息却不是大老爷能比得上的。
  心中存了怀疑,把他上位以来的几次科举情况回忆一番,很容易就能察觉问题的严重性。
  正如大老爷说的那样,能够科举考到进士的学子,刨除少少的意外,其余几乎全是那些有名书院的学生。
  其中,尤以江南那几将著名书院的弟子最为出色。
  不可否认,这些书院教出的学生确实有真材实料,他们的科举成绩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与身后的书院联系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很不爽了。
  当今就是这么个想法,心中一旦存了怀疑的念头,看什么都有问题。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大齐朝堂上的高级文官,几乎有大半都是出自那几家著名书院,正如大老爷所说那般,他们以书院为纽带形成了利益联盟,也是各个文官派系的由来。
  尽管知晓这样的事情其实很正常,只是当今为何会有惊心的感觉?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敛财
  大老爷的眼神不错!
  上朝的时候,清晰看到当今看向那些文官大佬的目光中,带着犹疑和审视的意味,不由暗暗一笑。
  接下来几天,京城官场出了不少乐子。
  传闻当今内阁的几位阁老,都被当今揪了错漏狠狠训了一通,搞得灰头土脸好不狼狈。
  另外还有一些文官集团的重臣,也莫名其妙受到了当今的申斥。
  一时间,京城官场人人自危,都不知当今发的什么疯?
  消息传入大老爷耳中,他只轻轻一笑,当个笑话听了。
  那日跟史家双侯说科举之事,以大老爷的实力自然知晓‘隔墙有耳’,还只能是当今的人手。
  反正又不关他本人的秘密,大老爷自然不介意开炮了。
  任谁是皇帝,听了大老爷的那一番话,心情都好不了,更何况他的话可是实话,一点都没弄虚作假。
  之前在苏省任官,作为一地政务长官,尽管大老爷不负责教化以及科举之事,可江南之地文风鼎盛,他手下的情报探子又不是吃素的,很容易就探知一些蛛丝马迹。
  布政使手里握有大把资源,还知晓许多的隐秘之事,只是稍稍串联对照,就能察觉江南科举的一些隐秘。
  跟史氏双侯和王家旁支说的话,绝对不是夸张。
  单单苏省的科举,大老爷经历两轮,其中大半得中举子全是各地书院的学子,不是说他们没有真材实料,而是被他们压制的寒门子弟,没想象中不堪。
  江南地区文风鼎盛,经济又相当发达,大老爷主政苏省后经济更加繁荣。
  当地百姓乡绅又十分重视子弟教育,就算他们所能请到的先生实力不如书院的厉害,可偌大一个苏省寒门天才何其多?
  他们可能在考试经验上不如书院选手,可才华和写文章的水平却是一点不差,最多稍有疏漏而已。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凡是没有加盟书院的寒门天才,少有能够一举而中的。
  哦不是名声太大,又很有考试天赋的话,很难得到考官的认可,成为真正的举人。
  要么他们加入某家书院,要么苦熬日子,等那一届考官大发慈悲之心,让早已双鬓斑白的寒门天才过关。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可惜,大老爷只是布政使而不是巡抚,不然他就有资格插手苏省科举之事,不说一革科举弊端,起码也得给寒门天才一个出头机会。
  这些事情都是真的,大老爷收藏的资料库中都有记录,哪天他要是不高兴了,或者对苏省的人和事不爽了,直接送去当今案头就能要许多人的命。
  别看文官似乎难以世袭,可他们通过书院这个纽带,能够让科举有成的文官子弟有了最好的后路,只要家族不衰总有起复之时。
  这也是许多武人羡慕书香门第的来源,他们只看到书香门第动不动百年不衰,却是没有看清这帮文人玩的真实把戏。
  大老爷之所以会暗中知会当今,自然有让当今牵扯京文臣精力的想法。
  贾家族学一口气考中十二名秀才,虽然对文官势力的影响微乎其微,却也难保有文官集团的家伙看不过眼,想暗地里给贾氏族学使绊子。
  大老爷本人倒是不怕,可贾氏族学难免会受到沉重打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