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天的武者(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1106

  到时候朝廷就不用劳心费力花费巨大的精力和代价,将地方上的税银押解回京,直接从京城的钱庄提取等额银子就成,起码替朝廷每年都省去了数百万两银子的损耗,绝对是大功一件。
  至于钱庄能不能从地方衙门拿拿到税银,这一点当今是不怀疑的。
  能把钱庄开到京城并且将影响力扩散到地方的,哪一家简单得了,地方官吏再是蛮横也不敢硬来,最多从中分润一点点好处而已。
  那就是钱庄跟地方衙门交涉的过程了,跟朝廷没多大关系,当今也用不着劳心费力理会这些。
  要知道,从地方将税银押解入京不是个简单活计,眼下的交通状况十分糟糕,税银车辆的分量又沉重得很,还得派出足够人手保护,就算走水路也不能说一定安全。
  每隔几年,都会来一波劫银事件,或者干脆运送税银的官船直接在运河翻沉的大案,里头的水实在深得很,当今也不乐意在其中花费太过心思和精力。
  大老爷提出的主意确实不错,要是能够完成的话,以后朝廷得少多少麻烦,对地方上的控制又将加强不少。
  地方上没了借口扣留税银,根本就没实力跟朝廷对抗,想要做什么事都得朝廷的财政支持,如此一来朝廷的威权将会大增。
  当前前提是,大老爷这次能够成功,说服京城里的那些钱庄答应这样的交换条件才成。
  大老爷对此相当有信心,税银可以说是代表了朝廷的意志,但凡哪家钱庄能存入一地税银,那名声和影响力都会忽忽上升,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的机会,对于钱庄扩张势力范围,是很有帮助的事情,大老爷不仅有信心能够做好,还有把握叫加入的钱庄交纳巨额入门费。
  无论是当今还是户部尚书,对于朝廷信用基本没啥概念,也不知晓朝廷信用的巨大作用,竟然轻而易举把这样的好事让给大老爷。
  其实大老爷还有更好的主意,那就是将交通钱庄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策性钱庄,跟现代时的国有四大行一样,直接将地方税收纳入前扎管理体系,那样更加方便也能让工部一举成为和户部平行的大衙门。
  只是大老爷想过之后并没有这么做,主要还是钱庄培养有现代思维的管理人才还太少,还有一个就是整个官僚集团的氛围十分不怎么样,一帮科举上来的文官对现代金融一无所知,而且贪婪起来真是恐怖之极,别好好的主意最后却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敛财工具。
  一旦国家金钱掌握在某些利益集团手里,而且还是半调子的那种,实在是太过危险,一个不好就可能引发潮剧动荡甚至出现战乱。
  红楼世界可是有神仙还有修行者存在的,大老爷此时的神魂修炼也达到了一定层次,能够模糊感应到气运的存在,万一要是因为他的缘故导致大齐动荡,指不定要背负多大的气运反噬。
  尽管他不是很在乎,却也不想主动招惹麻烦上身,再说了步子迈得太大不是什么好事,还是一步步的来好了。
  主要还是,大老爷没法彻底掌控新生的金融业,他是绝对不会拱手相让的,就算提前将现代金融业引进大齐朝堂,会对大齐王朝产生巨大的利好,可无法掌控的局势依旧叫他不愿太过犯险。
  这次跟户部尚书强怼一波,自然引来户部上下的敌视,想要从户部要到银子更加困难了。
  就算有当今的叮嘱,户部想要动手脚也太过简单。
  大老爷早就受够了受户部挟制的滋味,要是户部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倒也罢了,可户部上下却是要借着手中的便利,大肆捞取好处就叫大老爷难以容忍了。
  什么玩意,凡是从户部划拨的银子,还没出户部大门呢就被主动弄掉三层,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
  这还不是最叫大老爷不爽的,户部每次拨付银子都十分不痛快,明明可以一次付清的银子非要分几次,每次都得工部主动派人上门讨要,各种陪笑就不说了,那种暗地里讨好好处还象是施舍一般的嘴脸,实在叫人恶心。
  好在大老爷初入工部便是二把手左侍郎,这种陪笑塞好处的活计用不着他亲自出马,不然以他的性子只怕要闹出人命的。
  可是自从大老爷当了工部尚书后,工部开始大搞基建,被户部卡脖子的次数多了,这才被逼出了一个交通钱庄,最后结算的时候工程银子能拿到手的也就是六成出头,简直比吸血鬼还吸血鬼。
  按大老爷的说法,老子都混成正二品工部尚书了,还要他在户部尚书跟前自觉矮一头,凭什么?
  尼马户部尚书也不过只是国库的管理者,户部又不是你家的,丫的搞出这么多的潜规则,简直就是恶心人,旁忍耐可能不敢得罪户部,大老爷却不会惯着他们的臭毛病!
第三百二十八章
参军赴边
  叫户部尚书乃至整个户部上下吃惊的是,大老爷真的在三天之内,于京中几家钱庄商量妥当,以地方税银为抵押,从这些钱庄直接调取等额银钱。
  大老爷相当不给面子,直接将户部之前的工程欠款余额,还有新的工程银子全款扣除后,才将剩余银子送归国库,引起户部上下极大愤慨。
  这是赤落落的破坏规矩,大老爷扣除的工程款项都是全额扣除,根本就没有按照老规矩由户部先没掉三成银子。
  怎么说也是十万两银子级别的巨大利益,大老爷这一手直接让户部上下损失了十几万两的进项,能有好话才怪。
  可大老爷不在乎啊,户部的舔躁真挚都无法直接传入他的耳中,在当今跟前也没法上眼药,大老爷又岂会在乎这些?
  而且工部的行为,却是开了一个相当不好的头。
  引得刑部,礼部和兵部都蠢蠢欲动,既然工部能想办法将经费解决了,他们也能想办法解决啊,到时候不用看户部的脸色,真真喜滋滋。
  户部有后院着火的迹象,一时急得不行忙着扑火,虽然对始作俑者大老爷恨得牙痒痒,起码短时间内是没功夫找茬了。
  有了银子好办事,之前联系好的施工队很快就忙活起来,一边提前在京城通往边关的官道上修修补补,一边跟在大队京营官军身后,将又有了破损的官道整修一通,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等一切上了正轨后,大老爷也就清闲下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其它的事情,比如族学武学的毕业生想要前往边关攥军功。
  “你们几个的胆子倒是不小!”
  看着眼前几位身强体壮气血充盈的族中青年,大老爷笑道:“你们家人是什么想法,允许你们去战场冒险么?”
  “大老爷,我们已经说服家人了!”
  其中一位族中青年恭敬道:“我们练了一身武艺,又学了不少的行军布阵之法,不正是为上战场准备的么?”
  那位族中青年倒是不客气,直言道:“大老爷当初设立武学,将先荣国公传下的部分战场经验教授,也希望我们这些后辈子弟,能够在战场上凭真实本事建功立业吧!”
  “说得好!”
  大老爷拍掌笑道:“有志气!”
  眼前这帮族中青年也是大胆,在边关局势刚刚有些和缓的时候,便主动向族中长辈提出去战场建功立业的请求。
  这事,在京城贾氏一族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和平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久到京城贾氏族人都差点忘了,贾氏一族是以军功起家的,后辈子弟大多游手好闲没个正经营生,依托宁荣二府的名头,在京中讨生活。
  当然这是族学改革之前的状况,那时大老爷也窝在荣府蛰伏,宁荣二府的掌权者要么能力差劲要么贪图享乐没什么上进心,整个贾氏宗族都处于一种即时享乐的颓靡氛围之中难以自拔。
  也就是大老爷崛起之后,宁国府贾珍为了巴结讨好,这才在大老爷的暗示下整顿京中族学。
  一直等大老爷在苏省任职回京后,族学才彻底走向正轨,加上之前的积累,算是初步培养出了部分族中子弟。
  很显然,武学比正经的科举要受欢迎得多,而且毕业的速度也相对卡得多,只要肯下苦功锻炼,只需一年左右就能从武学毕业。
  当然,刚刚毕业的武学学生实力一般,放在军中也就是个什长或者队长的水准,在京营之中锻炼尚可,要是去边关就是送菜。
  部分颇有上进心的武学学生并没有急着离开学堂,而是继续在武学深造,持之以恒的锻炼武艺,同时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中知识,这些都是两任荣国公和先宁国公留下的宝贵经验传承。
  虽然武学传授的只是粗浅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最大不过一营,可武学学生只要学好学透了,又对军中规矩了解清楚,担任一营小校不在话下。
  到了这时,不管是在京营熬资历还是去边关搏前程,都可以尝试出头。
  当然,如果武学学生特别有练武天分的话,大老爷在考较过后不会吝啬一分府里收藏的外功秘籍,让他们能够在练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眼前几位青年族人,大多都是练有荣国府收藏外门武功,一身实力相当不俗,又对战阵之法军队规矩颇为熟悉,这才有信心提出前往边关建功立业。
  不然,要是他们没两把刷子,单单家人父母那一关都过不去,更不用说拿到族中讨论了。
  一旦得到了族中长辈同意,他们除了会奔赴边关搏前程之外,家族也会向他们倾斜资源,帮助他们在边军之中迅速立稳脚跟,免去初来乍到的麻烦。
  想要在军中混迹,初始时有没有后台十分重要,能免去初入军中菜鸟的许多麻烦,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军中,然后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外敌的挑战。
  至于最后能不能成才,顺利的建功立业,那就得看他们的真本事,以及有没有足够的运气了。
  “只是你们想过风险没有?”
  大老爷也不玩虚的,直接道出前往边关的风险:“这次可是跟胡人大战,一个不好就可能战死杀场,可能什么都捞不到!”
  “大老爷,我们要是没有做好准备,又怎么可能花费这么大的精力练武。有学了那些枯燥无味的战场经验和带兵之法?”
  那几位青年族人互视一眼,默契一笑开口说道。
  “那好,如你们所愿!”
  大老爷哈哈一笑,点头赞许道:“希望你们能表现出色,记住到了边关最重要的是保住性命,只有性命还在就有希望,不然皆休!”
  说完,挥手让他们离开,至于青年族人去边关战场之事,还需要操作一番,作为贾氏一族青年一辈的有为族人,自然不可能去了边关当小兵。
  起点不说多高,最起码一个队长的官职是跑不了的,不然就是拼死拼活杀到最后,功劳也不见得是自己的,边军的水也深着呢。
  话说边关战事也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之前的紧张态势,变成了焦灼的互拼消耗阶段。
  得益于京营先锋步骑及时赶赴边关战场,与边军联合拼尽全力将肆虐的胡骑锋芒拦下,在边关的广阔地域大打出手。
  随着京营后续人马持续抵达,胡骑的嚣张气焰被彻底压制,然后就形成了眼下两军互相拼消耗的焦灼状态。
  这对大齐而言相当有利,毕竟是内线作战,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员的支援都能源源不断增援上去,胡骑那边却是死一位就少一人的状况。
  随着时间流逝,局面对胡人只会越来越不利。
  眼见如此局面,京城上空笼罩的阴霾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正常的亢奋。
  不知什么时候起,勋贵圈子便有了派遣家中子弟前往边关效力,趁机捞取军功的想法,而且大部分勋贵家族族长都持支持态度。
  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贾氏一族的族中青年想要前往边关建功立业,倒是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认为贾家不过是跟随潮流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