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天的武者(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1106

  等他们彻底熟悉并适应了雷虎制定的政策还有环境,便自主不自主跟以往的所知所想对立冲突起来。
  探子们真要能够冒头,那时候他们已经彻底习惯了雷虎制定的规矩,无论言行举止还是行为作风都将跟主流格格不入。
  真到了那时,除非他们可以抛弃在雷虎这里奋斗多年赚取的一切,不然总会自觉不自觉彻底倒向吴侯领的。
  不是雷虎自信,而是出头的探子们已经适应并习惯了吴侯领的规矩和生活,很难回到以往的生活中去。
  也就是现代俗称的重塑三观,这是思想领域的战斗,雷虎不认为所谓的门阀世家,已经对这一方面的了解达到了极深的程度。
  “好,吴侯如此自信,咱们拭目以待!”
  宋智很有些气闷,这一次谈话自然不欢而散。
  更叫他不爽的是,之后几天时间,吴侯雷虎一直推说有事要忙,直接拒绝了他再次的会面请求。
  真真岂有此理!
  宋智郁闷得差点吐血,却又无可奈何。
  他发现在吴侯跟前,岭南宋阀的名头不好使了,对方根本就不在意,他自然不会傻到老是挂在嘴边,那样实在太过掉价。
  无可奈何之下,他干脆没有继续折腾了,反正大兄在他离开时,给他的任务可不仅仅只是试探游说吴侯暗地里给隋军麻烦。
  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仔细观察吴侯领的发展状况。
  最近两年,尽管岭南宋阀一直都处于比较忙乱的状态,先是跟隋军大打出手,而后又是接受隋帝的册封,其间需要麻烦的事情多得是。
  可就是如此,岭南宋阀依旧对南方的情报收集十分用心,一点都不敢马虎大意。
  这两年,要说南方之地最出风头,发展得最好的乃是吴侯领地。
  传闻吴侯领的百姓人人都分了田地,家家都有余粮,已经彻底摆脱了吃不饱饭的窘迫。
  单就这一点,就十分吸引周围的州县的百姓纷纷投奔,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分到田地,过上吃饱饭的滋润生活。
  对此,宋智却是嗤之以鼻,觉得吴侯雷虎太过心软。
  就算一直号称汉人正统,以汉家精英自居的岭南宋阀高层,也从来没将百姓放在眼里过。
  门阀就是门阀,自然要对管辖范围内的资源,做到绝对的垄断,不然又怎么能成为天下四大门阀之一?
  对于吴侯雷虎这种惠民利民的举措,不仅宋智,岭南宋阀高层全都不以为然,只是吴侯的举措他们也没资格置喙罢了。
  眼下既然宋智到了吴侯领,自然要好好观察一番这里的情况了,他更想知晓吴侯领到底象不象外界所传那般,是百姓的乐土?
  结果,当他放下心中的烦躁,亲身游走于人来人往的钱塘县时,被这里显示出来的勃勃生机,还有繁华喧闹给惊住了。
  街道整洁卫生,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两旁商铺林立吆喝讨价声不绝,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叫人看花了眼。
  如果不是行人商旅说的都是南方口音的话,宋智还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原的繁华市镇。
  这叫他感觉很是不可思议,感觉钱塘比起宋家山城要繁华喧闹得多,特别是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宋家山城绝对没有这么多种类齐全的货物。
  更叫他吃惊的是,这里的百姓个个气色红润生机勃勃,比起南方其它地方百姓的面有菜色,目含卑怯要强得太多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残酷的现实
  更叫宋智吃惊的是,往来市集的百姓行走之时,不自觉都是如行似列,好似久经训练的军将一般,身上带着股军汉特有的彪悍。
  不仅如此,往来百姓一个个筋骨强健气血充盈不说,从气息上看都练过武功,尽管在宋智看来都不入流,却也相当惊人了。
  这样遵守纪律又身强体壮的百姓,简直就是最好的兵源。
  整个吴侯领地起码有十几万青壮男女吧,如果他们的身体素质都有这样的水准,那他们随时都能转换成强力兵源。
  要是情况紧急,吴侯不顾领地损失极限动员的话,起码能整出三十万精兵,这可是一股极为惊人的力量!
  想到这里,宋智心中又惊有羡又是担忧。
  惊的是吴侯不声不响就积攒了这么强悍的底蕴,就是岭南宋阀极限动员的话,最多也就能聚拢二十万大军,而且大半都是没有经受训练,战力不怎么样的人马。
  岭南比不得太湖和钱塘郡,那里到处都是茂密丛林,土地的开发利用率低得可怜,再加上宋阀和各山蛮头人的垄断,想象吴侯领这般让百姓人人吃饱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不吃饱饭,身体就没有力气,加上没有经受长时间的训练培养,又怎么可能成为精兵坯子?
  满怀心思在钱塘城的街道上游走几圈,缩减所谓莫不叫宋智心生赞叹。
  他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街面上竟然没有遇到一个游手好闲的半大小子,至于青皮地痞干脆绝迹了。
  心中好奇,带着手下几位便装亲卫进了一家喧闹的酒楼。
  宋智虽然年轻,却也知晓酒楼乃是消息聚集之地,更是一城或一地民间消息散播最快的地方。
  果然没叫他失望,很快就从本地酒客的口中,解开了心中疑惑。
  童子军!少年军!
  难怪街面上几乎看不到撒欢乱跑的小童,还有精力旺盛却没有养家能力,游手好闲的少年,原来他们全都被吴侯手下的军队征兆,进入了这两处军营。
  光听名字就知晓,这两处是专门招收训练童子和少年的地方。
  只是……
  宋智心中疑惑再起,少年人还好说,他们虽然没办法扛起养家的重担,起码已经知晓了对错,同时也听得懂军令做得了训练。
  可是六七岁大小的童子,根本就没法操练好不好?
  可听酒楼里的酒客所言,他们却是对所谓的童子军和少年军十分放心,希望自家子弟能够被好好操练一番,学得一身本事就是以后不在军营中混了,出来后也能轻松谋得好差事养家糊口。
  这不扯谈么?
  一帮子久经操练的童子和少年,没学得军营中的那些陈规陋习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想要学得一身本事?
  宋智不知这帮送孩子进入童子军和少年军的酒客,是不是脑子坏掉了,连这点子情况都看不清楚?
  直到很久以后,他才知晓不是送孩子进入军营的家长脑子坏掉了,而是他一点都不熟悉吴侯领的规矩和行事方针。
  雷虎一直都有普及教育的想法,只有普及教育全民文化水准提升,领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各方面人才涌现。
  可惜此时的主流乃是世家门阀掌控一切资源,平民百姓基本上没几乎接触和学习有用的文化知识。
  这里也有书院,同样被士族豪强垄断,就算偶有寒门子弟进入学习,也是与士族豪强关系匪浅才有机会。
  再说了,所谓的寒门也是地方上实力不强的地主,钱粮不缺却是缺少宝贵的书本,只能向世家豪门低头争取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至于平民百姓,甚至就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每日都得为生计奔波,要为饱腹之事付出太多精力和心思,哪有功夫琢磨学习文化知识,挤身士族圈子的机会和底气?
  而且世家豪门也不允许世间有势力大肆普及教育,一旦出现立刻便会遭致他们的疯狂扼杀,他们绝对不会允许有害群之马动摇士族根基。
  雷虎倒是不怕士族豪强的打压,却也没心思整日里跟这些家伙纠缠,也不想成了被针对的出头鸟。
  所以,吴侯领没有出现蒙学,以及各种传授知识的学堂,不是雷虎手里没有先生,而是这样的机构根本就开不起来。
  不能光明正大开办蒙学普及教育,雷虎却是有曲线救国的法子,那就是创立童子军和少年军。
  对外号称乃是吴侯领军队的后备人才库,其实却是变相的学校,不过就是进行了严格军事化管理的学校。
  反正雷虎部下军队扫盲已经成了规矩,作为后备人才库的童子军和少年军自然也得扫盲认字写字吧。
  正如地剑宋智嗤笑的那样,一帮六七八岁的童子根本就没法进行军事操练,雷虎从组建童子军以来,就没想过拿军队的方式操练他们。
  真要那样的话,怕是没几个童子能活着长大的。
  不过就是普及锻体操和五擒戏,基本上一半时间在教官的知道下玩各种锻体游戏,另一半时间才是读书识字的时候。
  蹴鞠,羽毛球,藤球等等体育项目,足够参加童子军的小童子们每天都得到足够的锻炼,吴侯免费提供了他们的一日三餐还有换季军服。
  少年军除了上述那些内容之外,还有部分简单军事训练,在军营中的伙食和军服同样由侯府免费供应。
  无论是童子军还是少年军,都是强制要求加入的,不管是什么出身反正到了年纪都必须进入,不然的话就会成为领地异类,同时还要交纳一年比一年高的罚款,也只有那帮子士族豪强之家才出得起。
  这也是宋智在街道上,没有见到童子和少年的主要原因,他们都窝在军营接受文武两方面的教育去了。
  百姓们对此自然十分欢迎,不仅因为侯府帮他们养孩子,免去了家中的极大负担,而且还能让自家孩子在军营学到真本事,这才是他们乐意配合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一来,家中农活也少了帮手,不过他们倒是不怎么在意,不过就是多忙活一阵的事儿罢了,真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在这生产力极端低下的隋初年景,也活不到成年长大。
  至于街面上,为何没见到旁的繁华市集,总少不了的青皮地痞,那就是官府管控得力了。
  吴侯领尽管已经算是南方地区,数一数二的膏腴之地了,能让百姓吃饱还对未来有奔头可不容易。
  但雷虎明显还不满意,领地的发展潜力大得很,他自然不会满意这种小富即安的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