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天的武者(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1106

  另一边,道门的反应也很快。
  北方道门正传的楼观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由主事歧辉亲自带队,直接赶赴钱塘城与吴侯会晤,想要探一探吴侯的真实心思。
  《长生诀》作为道门奇功,该不该如此天下传扬,弄得几乎江湖人士人手一份?
  当然,道门各派其实都有《长生诀》的摹本,只是一直都没有道门传人领悟入门而已,眼下闹出如此声势,道门自然要做出及时反应。
  另外,吴侯弄出这么大的声势,显然不可能没有一点谋算。
  很有可能,吴侯有把握有人能够领悟《长生诀》的行功运气图入门,直接成就先天之境。
  这样的良才美玉,如此发展得蒸蒸日上的楼观道自然想要收入麾下,以壮大楼观道的实力和声势,歧辉此行正是与吴侯商讨此事。
  吴侯可是出身道门别传之道祖真传一脉,而且还是前派主的入室弟子,他要是将能够领悟《长生诀》入门的良才美玉全部收入麾下,导致道祖真传一脉太过做大,叫道门主流各派情何以堪?
  楼观道主事协北方道门一干核心成员南下,雷虎没有亲自接待,而是请师傅清虚老道湖面,他另有要事处理。
  话说隋帝杨坚病重,关中那边的局势十分紧张。
  倒没有势力想着反叛,此时的大隋国势强盛,谁要是敢于闹腾,最后免不了兵败的下场,傻子才会做那螳臂当车的举动。
  可是,眼见杨坚的身体不好了,值此新旧交替之际,许多势力都想着浑水摸鱼,为自己也是为家族狠狠捞上一笔。
  作为太子,大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杨广上位是板上钉钉之事,除非杨坚突然下狠手废除太子,否则他上位不会再有任何阻碍。
  只是,对于杨广上位不满,或者说想要捞取更大利益的势力,却是不想这位轻松安稳的接过皇位。
  比如,佛门就不怎么乐意。
  一旦杨广顺利安稳的做了皇帝,少不得要压制佛门的发展,谁叫其背后支持力量最大的江湖势力,乃是阴葵派呢?
  还有其余三大门阀,他们倒是跟杨广没什么私人仇恨,可惜门阀利益跟皇朝利益冲突,杨广的威望比起杨坚可要差得远了,他们自然想要趁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为自己也为家族拿下更多的权柄和利益。
  总之,眼下的关中表面平和,私下里早已是暗流汹涌激荡不休了。
  本来这跟南方势力没多大关系,比如岭南宋阀根本就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远远观望关中的风起云涌。
  可雷虎不同啊!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族门阀,乃是以军力崛起的藩镇势力。
  而且他跟北方世家门阀的关系一般,在关中大兴朝堂也没多少利益纠葛,关键他头上还有一个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这就很叫太子杨广待见了。
  杨广坐镇扬州期间,跟吴侯领的关系一直保持得很不错,这时候便起了想请雷虎北上坐镇潼关威慑宵小的心思。
  没办法,想要趁机兴风作浪的势力太多了。
  除了朝廷内部的重臣,还有世家门阀之外,就连关外的突厥都不怎么安分。
  隋帝杨坚不知为何出了昏招,竟然帮助突厥的启民可寒统一了混乱的东突厥,真以为这位对大隋忠心耿耿啊?
  要是大隋出了内乱,看看这位突厥雄主会不会起兵南下?
  此时的东突厥实力相当惊人,控弦百万掌控的土地面积不比大隋小,还有武尊毕玄,魔帅赵德言这样的顶尖高手辅佐,绝对不是好相与的存在。
  特别是武尊毕玄还有魔帅赵德言,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强手,一旦他们趁大隋帝位更迭的关键时刻捣乱,那真就是天大的麻烦了。
  所以,杨广也不知是处于个人心思,还是有幕僚提点,却是想请雷虎北上,不说参与关中的纷争吧,起码也得震住草原上蠢蠢欲动的武尊毕玄和魔帅赵德言,让关中的江湖局势趋于平缓。
  给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除了当初雷虎试探着讨要的会稽郡之外,还大方的将丹阳郡也作为的添头。
  雷虎不得不心动,丹阳郡是什么地方?
  就是此时的建康一带,可以说是长江南岸在吴侯领发展起来之前,商业最为发达也最是发话的地区,绝对的膏腴之地。
  杨广的手笔不可谓不大,尽管知晓内里有很大问题,雷虎都不得不接受。
  一旦手中握有吴郡,会稽还有丹阳三地,雷虎便控制了后世的江浙两省精华地带,还有苏高官江以南的精华之地都在掌控。
  这里水系连绵水运发达,土地肥沃乃是产粮重地,而且南方大部分人口还有汉民都集中于此,对于雷虎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宝地。
  他现在什么都不缺,领地里的粮食生产相当富余,商业发达百姓生活安定,就是关中精华之地的百姓生活都比不上。
  可惜,领地里严重缺乏人口,尽管雷虎使尽各种手段,除了最开始时的官道修缮工程动用了民力之外,其余的运河挖掘工程,还有其它一系列工程都是由买来的俘虏作为劳动主力,再也没有过多耗费民力。
  然后就是各种鼓励声誉,甚至破天荒的颁布的相当严格完善的奖励制度,还有更加完善的医疗教育以及孤儿抚养机制,几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花费了十多年时间,领地的人口才过了两百万,达到了两百三十万的水准。
  没办法,之前整个领地的人口基础太少,加上各种迁移过来的南方百姓也不过只有区区八十万,十来年功夫主要靠生育能达到接近两百五十万已经相当不错了。
  按照雷虎和侯府一干幕僚,征集了各地官府和驻军,以及生产建设兵团核心人员的意见,估计下一次人口爆发期应该在十年以后,等新生孩童彻底成长起来的时候。
  眼下,每年能有十万以上的婴孩降生,雷虎和侯府幕僚就得高兴好一阵了。
  可是,如果雷虎这时能够掌控会稽和丹阳两郡的话,治下人口数量一下子就能突破四百万,甚至达到四百五十万左右的水准!
  这已经很了不得啦,要知道南陈灭亡时,官府户籍上的人口数量,才刚刚两百万出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笑话。
  最近几年南方战乱频繁,都是更南边的吴越之地以及岭南边陲出了事情,倒是跟南方的精华地区没什么牵连。
  十来年的安定生活,就算医疗水准再差,人口也慢慢起来了。
  雷虎很是自信,等他彻底掌控了会稽和丹阳两地后,以领地此时颁布的鼓励生育政策,还有逐渐完善过来的医疗体系,到时候人口增长又将出现一个爆发期。
  十年以后,智不定他所辖领地的人口会超过一千万!
  真到了那时,等杨广自己作死,先拿下整个南方,然后再挥师北上,提前事先以南统北的局面也不是没可能。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领地要能顺利扩张,其间还不能发生太大动荡和波折。
  雷虎当然知晓杨广肯下如此重注的原由,不过他不在乎。
  只要他坐镇领地,不管哪路牛鬼蛇神都得靠边站,不老实不听话就送去劳改营好了,反正这里一直都缺乏劳动力。
  当然,前提是他得答应马上北上坐镇潼关,帮杨广威慑宵小才成。
  这样的机会,雷虎自然不会轻言放弃。
  他之前已经跟师傅清虚老道说好了,这次他会亲自去北方一趟,领地就交给清虚老道坐镇看护了。
  同时他还跟圣门各派驻领地代表打了招呼,甚至和岭南宋阀宋缺也沟通好了,真到了万一之时宋缺也会亲自出手的。
第四百七十章
声势浩大
  天亮了,扬州城逐渐热闹起来。
  城门于卯时启开后,商旅农民争相出入城门。
  昨天抵达的舟船,货物卸在码头,就趁此时送入城来,一时车马喧逐,闹哄哄一片。
  从扬州东下长江,可出海往倭国、琉球及南洋诸地,故扬州成了全国对外最重要的转运站之一,比任何城市更繁忙紧张。
  不过今天的气氛却有点异样,城里城外都多了大批官兵,过关的检查亦严格多了,累得进出商民大排长龙。
  不过虽是人人心焦如焚,却没有人敢口出怨言,因为在官军的护卫下,扬州总管和手下官员一同出城,聚集在南城的码头上等候。
  如此情况,自然叫进出商民好奇不已。
  要知道,扬州总管乃是大隋重臣,能叫他亲自出城迎接的存在,除了此时已经重病的皇帝外,也就只有太子还有靠山王等几位手掌实权的老辈王爷,以及门阀世家的家主了。
  许多百姓一边等候进城,一边好奇观望,同时还忍不住议论纷纷。
  究竟是哪位大人物,竟然能够劳动扬州总管大驾?
  很快,悠扬的军号声在长江水面响起,一只庞大的船队慢慢映入岸边官民眼中。
  桅杆上高高飘扬的吴字大旗分外张扬,稍低一些的雷字将旗在江风中张牙舞爪好不嚣张。
  暗边的官民中,见到船队心头齐齐一震,不少人脸上露出轻松笑容。
  远处的商民百姓中,有那见识广博的,见到此等场景不由小声惊呼:“不想竟是这位亲自出动!”
  “什么大人物出动,竟然有这么大的排场?”
  旁边的商民百姓好奇发问:“好象南方之地,没有这么牛的大人物吧?”
  “谁说没有?”
  那位见多识广的百姓,撇了撇嘴没好气道:“没见江船桅杆上的旗帜么?”
  “那是吴,吴侯的大旗吧?”
  眼尖的商民忙不迭开口,惊呼道:“下面悬挂的雷字将旗,莫非是吴侯他老人家亲自出马了?”
  “正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