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天的武者(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1106

  生产建设兵团可不是说着玩的,一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计,那些假和尚哪还有心思继续信佛?
  哎……
  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形势比人强,要想不被吴国公彻底隔绝在领地之外,嘉瑞老和尚知晓南方佛门必须低头。
  不然吴国公完全不需要使什么激烈手段,南方佛门同样得垮塌大半,到时候可没什么条件可讲了。
  很显然,南方佛门再想要过得以前那么滋润是不用想了,甚至就连发展也基本可以不用指望,能不能守住眼下基业都难说得很。
  见老和尚有低头服软的意思,雷虎不以为意笑着道:“鉴于此时佛寺之中龙社混杂良莠不齐,本公欲效仿天竺那边设立佛学,由老和尚你这样深韵佛学奥妙的高僧传佛宣法,老和尚意下如何?”
  佛学?
  嘉祥一双老眼瞪得溜圆,就连呼吸都急促几分。
  真要是在南方设立佛学,以嘉祥老和尚的资历和对佛经的研究深度,肯定能够成为其中的掌控者。
  这可是能够在佛门历史上,扬名青史的大好事啊。
  就是心态平和如嘉祥,都忍不住心中火热,想要牢牢把握这样的大好机会。
  到时候佛学真要立起来了,指不定南方佛门便能压过北地佛门,成为中原佛门的主流,作为主持人的嘉祥老和尚会得到多少好处,想想都忍不住心头阵阵激动。
  呵呵……
  见老和尚上钩,雷虎心中忍不住轻笑。
  这世上除了圣人,怕是没人能逃过名与利的诱惑。
  雷虎一下子抓住了嘉祥老和尚心中的痒处,之后的事情自然顺利得紧。
  他提出的一系列不算过分要求,老和尚都答应下来,要求只有一个,尽快将佛学建立起来。
  就是老和尚不提,雷虎都会将佛学尽快建好。
  眼下的局势,并不怎么适合玩度牒那套,雷虎就想出了佛学这等变相的度牒之法,只要真的推行开了,到时候佛门内部都会出现巨大的分歧,用不着雷虎刻意针对就能收到奇效!
  佛学是个门槛,将把佛学出身僧人与普通僧人分割开来,就是一种变相的科举,只不过这是佛门内部的科举,与外人没有相干的地方,影响力会小上许多,也不会碍了商民势力还有朝堂的眼,正合适眼下的南方佛门试验一番。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婚
  佛学的出现,在南方佛门掀起阵阵惊涛骇浪。
  四大圣僧中,三论宗的嘉祥老和尚为了能够在佛学之中占据更大的影响力,甚至不惜跟另一位圣僧,天台宗的智慧老和尚辩了几回禅,倒是成了南方佛门盛世。
  事关各自流派以后的发展,就算四大圣僧这样级数的老和尚都放不开,更别说下面一个个精力充沛的壮年和尚了。
  总之,之后的许多年,因为佛学之事,南方佛门内部,南方佛门跟北方佛门之间都闹出不少矛盾,就是慈航静斋和净念禅院出面调解都不成。
  这可是整个大隋,唯一被官方认可的佛学,作为佛学的开创者和首届主导者,可顶能够在中原佛学史上留名。
  相对于这样的名头,慈航静斋和净念禅院这样的所谓佛门圣地,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就是中原佛门推出来的佛门武学集大成之地罢了,论起佛学精深根本就不值一提。
  有了佛学其它一切好说,建康一带七百多佛寺很快开启了浓缩过程,没用几年时间便主动收缩到了三百家不到,而且随着佛学毕业的僧人逐渐出现,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
  佛学的存在,逼得佛门和尚的素质,不得不向上提升一截。
  有了进入门槛,跟读书科举一样,要是没读过甚至没背下几本佛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真正的佛门中人。
  如此一来,那些混迹佛门的假和尚便没了多少立足之地。
  要么发奋图强多读多背诵几本佛经,要么就只能被真和尚们驱逐出佛门。
  雷虎这一手,轻描淡写让南方佛门内部清理污垢,不仅大为减少佛寺数量,而且僧人数量也跟着大为减少,就连佛寺拥有的寺产也跟着大为缩水。
  等佛寺手里的寺产减少,建康当地百姓能够得到的耕地自然增加,本来开始向四周地区流失的人口逐渐稳固下来,等国公府针对建康地区的基础社市建设纲要确立,建康之地很快便成了一块大工地和热土。
  没了佛门作为阻碍,整个吴国公领地再一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数百万人口被彻底调动起来,以科学的组织和严密的纪律约束,还有完善的后勤补给体系作为后盾,能够爆发出的能量极为惊人。
  到了大业二年的时候,根据官方统计整个吴国公领地的人口数量,竟然已经超过了五百万,正向六百万狂飚突进。
  在这个人口就是生产力的时代,经由吴国公府组织起来的五百多万百姓,能够爆发出来的能量有多恐怖,想想就能知晓。
  因为政令能够传播到最底层的乡村,还有城市街道一级,国公府能够完全发挥治下民力的作用,而不是北地官府的普通做法,想要完成什么工程,都得强力征调民夫服役。
  话说苦役对于百姓来说几如洪水猛兽,比起官府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还要令百姓恐惧。
  大隋官府虽然比不得秦朝那般暴虐,可挥霍民力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丝毫顾忌,至于因此死伤的百姓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
  就象当初几年前杨素修建仁寿宫那般,直接征调关中百姓数十万,等仁寿宫建成之日,因为劳累过度还有其它方面原因,死去的劳役数量差不多占了征调百姓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说,为了给隋帝杨坚修建仁寿宫,短短一两年时间关中百姓死亡超过十万,最后甚至惊动杨坚大发雷霆之怒,可结果如何?
  独孤皇后说了几句好话,杨素不过被训斥几句屁事没有,相反还得了杨坚的看重,在被忌惮的同时竟然升到了丞相高位。
  杨坚和杨广这两任皇帝都不是省油的灯,动不动的征调民夫数十万乃至百万,弄起大工程来完全不顾征调百姓死活,只一个劲要求速度和质量,至于因此大面积死亡的征调百姓,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杨坚还是杨广,都是门阀做派,根本就没怎么将百姓的性命当回事。
  杨坚还好一点,经历过北周朝堂的倾扎,对于民间的情况还有些了解,施政的时候还会有所考量。
  杨广就完全不同了,他自从出生后便一路顺风顺水,门阀世家的做派深入骨髓,根本就没怎么将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
  这不,刚刚当上皇帝还没一年,便急烘烘征调百万民夫修建东都洛阳。
  临近的关中河洛之地青壮百姓被抽调一空,甚至都影响到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还有因为高强度的劳动每天都有数十上百劳役或生病或死去。
  也就是杨坚留下的底子雄厚,朝廷根本就不在乎当年和今后数年河洛地区的粮食欠收,不然怕是要出乱子的。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雷虎接到来自关中河洛地区的情报后,总结分析出来的,跟他的关系不大。
  怎么说,吴国公乃是南方诸侯,当然用藩镇描述更为确切,朝廷就算征调劳役,也跟吴国公治下百姓关系不大。
  再说了,以雷虎手下搞基础工程建设的能力,只要朝廷不胡乱插手,在期限内完成根本就不成问题。
  就是几乎耗尽大隋国力的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南段数百里,在雷虎主政期间也陆续完工,损耗的民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劳改营的劳改犯为主力,再辅助生产建设兵团的百姓,将大运河南方段的土方工程划区处理,加上足够精良的挖掘和运输工具,将损耗的民力控制在最小范围,便完成了运河南方段的挖掘疏通工作。
  雷虎之所以如此作为,不仅仅只是想要避免大业年间运河挖掘时的民力损耗,也是因为领地内的交通需求。
  有了运河与领地内天然水系连通,将整个领地精华地区都以水运方式连接起来,对于领地内的交通状况大有裨益。
  吴国公治下的工商繁茂发展,都离不开环绕整个领地的运河和天然河流水系的沟通和联系,雷虎可不是单纯为了避免以后的民力消耗,才会早早挖掘南方段的运河水系。
  ……
  话说到了大业二年,吴国公领却是发生了一件轰动之极的大事。
  吴国公雷虎成婚了!
  一下子娶了两位国公夫人,一位乃是阴葵派宗主祝玉研之女单美仙,一位则是岭南宋阀阀主之女宋玉华。
  雷虎和单美仙的结合,乃是圣门内部需求,同时也算是青梅竹马修成正果。
  至于他跟宋玉华的婚事,那就是岭南宋阀主动之故。
  为了这桩政治联姻能够完成,天刀宋缺这厮主动离开磨刀堂,亲赴钱塘城和雷虎交涉,最后两方达成一致结成私下联盟。
  至于原本故事中,宋玉华应该是嫁给蜀地独尊堡堡主,大名鼎鼎的武林判官解晖之子,自然就被蝴蝶掉了。
  开什么玩笑,独尊堡有独霸蜀地武林的架势,看起来确实有拉拢的价值。
  可跟吴国公一比,独尊堡屁都不是。
  论武功和江湖威望,武林判官解晖只是一地之雄,跟雷虎这样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根本就没啥可比性。
  不是吹牛,只要雷虎愿意,随时都能以江湖手段,叫独尊堡彻底完蛋。
  至于手中的势力和实力,独尊堡更是没法和吴国公雷虎相提并论。
  雷虎治下拥有三郡之地,后世南方最精华的浙,苏两省大半都在雷虎治下,手下百姓五百万之众。
  更别说雷虎麾下虽然只有五万正规军,可都是足以横行天下的强军。
  另有数十万预备役,随时都能重新拉回军营,只要稍加训练就是天下强军的存在,独尊堡拿什么比?
  就是江湖势力,国公府麾下三大门派,铁门乃是名副其实的南方第一大帮,只等门中出现一流高手,那就真的能够雄霸南方武林了。
  鹰爪门和地趟门的势力同样不可小觑,论规模论武力都算是南方一流江湖实力,随随便便都能拿出数十位江湖二流好手的强大势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