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天的武者(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1106

  更别说,独孤阀和宇文阀也都在西域立下根基,占下或方圆三千里或方圆五千里的藩国,成功的成为大吴帝国的藩属国主。
  这样的消息,对于同样势力庞大实力强悍的世家豪强而言,绝对是极大的刺激,叫他们心中痒痒好不羡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臣子的滋味,怎么比得上自家当国主的滋味美妙?
  尽管到了西域,还需要从简陋开始重新奋斗,可对于手中握有大把资源的世家豪强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更别说,吴帝雷虎相当豪爽,并没有将一干失意枭雄赶去西域封藩建国就不管不顾了,后续源源不断的资源投送一点都不含糊。
  东都皇宫中传出消息,吴帝鼓励天下豪杰出征塞外封藩建国,为大吴帝国屏蔽外族威胁,定不吝支持封赏。
  消息在大世族圈子里流传,引得一干野心之辈蠢蠢欲动。
  当然了,更多的世家豪强却是想在大吴帝国的朝堂上逐风竞雨,成为大吴帝国一等一的权势家族。
  可惜,雷虎不会给他们机会。
  中原之外地域广阔,足以安置众多的野心之辈!
  全球遍插红期!
  以此时的生产力和技术,想要做到此点并不困难。
  有野心的家伙成长起来,雷虎自然不介意送他们出外奋战。至于不乐意出外,偏要在中原折腾的,那就劳改好了。
  随着三大门阀,并一干失意枭雄在西域立稳脚跟,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大吴关中与河洛之地的内部压力陡然一松。
  门阀就是门阀,李阀,独孤阀还有宇文阀尽起全族之力,每一家的族人和仆役,包括投降的附庸等等,数量加起来都不下二十万!
  二十万是个什么概念,中原繁华大县的总人口数量也不过如此,可见门阀的底蕴之深厚。
  就是如此,三大门阀都留下上千族人继续在大吴效力,作为大吴和他们所建藩国之间沟通联系的人手。
  在吴帝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下,大量的粮草物资以及军器运抵西域,同时还有不少的贫苦百姓受到鼓惑也跟着过去。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和物资迁移,一度引起关中与河洛之地的粮价波动,幸好雷虎早有准备,急调江东储备粮草北上,迅速平抑粮价,顺便抓几个敢于囤积粮食卖高价的商人去劳改营待个十年。
  雷虎经营江东二十年可不是开玩笑的,江东之富绝对远超中原豪强想象。
  别说只是一时的粮价波动,就是以江东一地供应全国三年粮食都不成问题,显然某些势力还是小觑了雷虎的实力啊。
  三大门阀和失意枭雄的离开,整个关中与河洛之地的氛围都轻松不少,朝堂上的压力也跟着减轻。
  接下来,要对付的便是五姓七望!
  对此,雷虎并不在意,这里是高武世界,一切以武力说话,五姓七望影响力再大,在锋利的兵锋面前只有跪的份。
  时间到了吴兴十年,中原大地已经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商业贸易都有了极大发展。
  用了整整五年时间,雷虎命令手下官府做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因为战乱结束的迅速,此时整个中原大吴帝国的总人口达到三千万左右。
  相比大隋鼎盛时期接近五千万的人口,少了差不多一半,可见战争对百姓的伤害之大。
  这还不算江东之地迅猛增长的人口,二十多年的安定环境,使得江东人口大爆发,到了吴兴十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万。
  也就是说,整个中原地区的人口才只有区区一千万出头!
  当然,被北地三大门阀,以及一干失意枭雄带走的数百万百姓,并没有算在其中。既然这些百姓跟着失意枭雄们走了,自然就不是纯粹的大吴百姓,不会计算在人口统计之中。
  尽管中原,关中与河洛之地的百姓损失严重,到处都是荒芜的田地,想要恢复旧观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这对大吴朝廷而言却也有好处,人少施新政的阻力便小得多了。
  为了避免地方豪强的阻力和干扰,还是以军队培训的方式,推广全民识字运动,同时普及最初级的武艺锻炼之法。
  这时代的世家实力相当惊人,特别是他们垄断了知识,所谓的寒门难出归贵子,便是他们垄断知识的结果,雷虎在江东早就打破了这些狗屁倒灶的潜规则,自然不会让世家彻底掌握一地的知识传承,还有上升通道。
  加上生产建设兵团的组织,将地方上的人力利用率提高到最大,让普通百姓与地方世家切割,慢慢削弱地方世族的影响力。
  这些事情,短时间内便能看到效果,江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朝廷手里掌握了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根本就不担心地方世家力量的反弹。
  甚至,雷虎巴不得他们做出过火之举,然后趁机将他们一族全部流放西域。
  他不喜欢根深蒂固的地方世家,不过已经在西域成功立稳根基,并封藩建国的那帮枭雄应该会喜欢。
  这些,都是大面上的事情,雷虎虽然关注却也没耗费太多心神,手下有成熟的行政监察体系存在,用不着他事事亲历亲为。
  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追求的乃是人人如龙的状态,一切都是以人为本,至于其它的一切都是为此服务。
  当然,他的这种想法肯定得不到中原主流世界认可,而所谓的主流世界,自然指的就是世家豪强的圈子。
  他们巴不得百姓越愚昧越好,越弱小越好,如此方能让他们轻松的获取最大利益,子子孙孙都是人上人。
  这怎么可能?
  不说这世上就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和势力,所谓的千年世家也顶不住时间消磨,雷虎根本就不会答应出现这样的状况。
  他要让中原成为世界的中心,趁着掌权的时候让整个天下走上不同的道路,再也没有封建王朝更迭的隐患,就算以后有了变故,因着人人如龙的状况,也能很快恢复并且迅速挺立于世界之颠。
  在江东的二十年时间,雷虎已经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只要他还在一日,大吴帝国还在一日,这样的制度和决策就不会停止,让整个华夏的子民全都达到人人如龙的标准,既而推动整个族群的身体进化。
  在天地元气活跃异常的世界,整个族群身体素质更高一层意味着什么不用多提。
  只袄生存环境不出现突然的剧变,身体素质得到进化达到更高一层的族群,便能源源不断出现各类高手,以整体优势全面超越其它人类族群。
  甚至,雷虎有某种隐隐的猜测,真要让整个华夏族群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和进化,而且还能占据此方世界的主流,指不定整个天地都会升级,往更高级的世界进化。
  人可以进化,世界怎么就不能进化?
第五百三十四章
信仰之争
  西域的诸侯国遍地开花,从当初大汉的西域长史府向北向西,十几个诸侯紧密连接在一起,直接囊括了方圆数万里的空间。
  不说北地三大门阀这种级数,自带数十万族人的强悍存在,就是窦建德和梁师都这样的狠人,借助大吴帝国的势也在西域杀出一片天地。
  比起世族门阀坐大,还有帮派势力惊人,佛道和魔门交杂的中原,西域的地方势力以及宗教势力都好对付得多。
  此时的天方教还没有起势,西域教派混乱互相仇视不说,小国林立也是纷争不断,哪里争得过经历血与火磨砺的中原枭雄?
  要不是吴帝雷虎横空出世,就是李阀最后得了天下,还不得花费许多时间一一清理各地的军阀枭雄势力?
  别看史书上把李阀的军事能力吹上了天,所谓的战神李世民败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是背后的势力出手帮忙解决麻烦的,哪一个枭雄都不是易与之辈。
  也就是吴帝的实力太强,单单江东之地的实力,就不比整个大隋差多少,更别说面对战乱不休军阀势力割据的中原群雄,一路横推没有丝毫阻碍。
  失败的中原群雄干不过吴帝这样的猛人,可不代表他们干不过西域一干小国,至于此时依旧还算强盛的波斯帝国,相比吴帝掌控的中原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吧。
  都是打老了仗的狠人,其中尤其有一些猛人,就是放在中原都是叫人不敢轻易招惹的狠角色,放在西域简直就是纵横无敌的暴龙。
  比如,正史鼎鼎有名的西凉霸王薛举,一身战场武艺那真是堪比霸王之勇,西域诸国之中几乎没有他的对手。
  再比如,李阀的天生猛将李玄霸,一手一个八百斤的大锤挥舞如风,哪个西域强者顶得住这样的强猛攻击?
  话说李玄霸这厮猛得一塌糊涂,当初李阀之所以投降得那么干脆,除了大势已去之外,就是李玄霸这样的猛人败在了吴帝雷虎的陌刀之下。
  失了最后依仗,李阀想要保全族人性命的话,就不得不老实投降。
  也就是吴帝雷虎没有清除后患的想法,不然象是李玄霸这样恐怖猛人,怕是依旧难以活得长久。
  话说隋末武将和三国时期的武将传承一致,都是以练气强身为要,专门修炼的战场杀人技,可能比武较技的能力不怎么样,可放在战场上的威能相当恐怖,李玄霸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雷虎当初在大兴城下,跟这厮打过一场,单纯依靠本身的恐怖力量,这厮能够发挥的威力绝对不下于先天后期的一流顶尖高手,放在战场上绝对是威力恐怖的大杀器。
  要不是雷虎本身就是炼体大宗师,一身气血能量磅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甚至已经触发身体开始向更高层次进化,无论是力量还是对力量的掌控都在李玄霸之上,怕是那一战想要取胜还真不容易。
  雷虎甚至都怀疑这厮打开了某段基因锁,释放了身体的某部分潜能,这才拥有如此超脱常人的实力。
  可惜他手里没有这方面的机器,不然非得把李玄霸这厮切片研究不可。
  这家伙在中原的名头不大,应该是被李阀当作底牌,放到了西域那片广阔地带,那就是战阵无敌猛将。
  李渊也是有趣,不知是不是压制不住前两个儿子了,干脆趁着封藩建国的机会,打发前两个儿子自立,他则将李玄霸这个武力无双,可智力却不怎么样的小儿子牢牢抓在手里。
  还真别说,效果相当显著,李渊接着几个有能力但能力却不拔尖的儿子,还有一干族人成为西域诸侯国坐头把交椅的存在,李玄霸起了极大作用。
  这些且不去说它,随着一干诸侯国在西域立稳脚跟,并且迅速扩张影响力,佛道两门十分迅速的跟进,将影响力也蔓延过来。
  吴帝雷虎早就跟佛道两门打好招呼,大德圣僧作为关中佛门的代表性人物,跟着第一批赶赴西域传法的佛门弟子,一同来到了李渊的诸侯国。
  这里百废待新,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兴建房屋修建道路还有城池,还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大德圣僧是个有能为的存在,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便是魔门鼎鼎大名的邪王石之轩。
  这位也是被突然变化的中原局势震住,还没反应过来,出身道祖真传一脉的吴帝雷虎已经同意了中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1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