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江山(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09

  “卿北征中原,北敌闻风而丧胆;执掌禁军,敉平国家祸乱,功劳甚大。孤初掌国柄,战战兢兢,还请卿继续为国效力,忠忱如初。”
  这一套话,仍然是皇帝召见有功臣子时的套话。不过比之有气无力,满脸病色的皇帝,由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太子朗声说来,却也有它感人的魅力。
  张守仁叩下头去,向太子答道:“臣,鲁莽武夫,不知朝仪阁范,在朝为官,多有触犯国法之处。太子虽然褒奖,臣却愧不敢当。臣愿辞去禁军兵马使一职,到外州任职。”
  太子显然是没有料到,张守仁竟然不顾自己的褒奖,一张口,便提出要自贬到外州。
  与文官一样,能在京城任职,是无上的荣耀。京中的兵马使,完全可与外州的统制使比肩。张守仁刚刚立功,就自请外调,在本朝,也算是少有的事了。
  这样突发的状况一出现,太子原本庄严肃穆的脸上,竟露出一丝惊色。他自幼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读的是儒家的经书,从来不曾经历过真正的政治斗争。那夜之事,若不是他知道父皇就要逝世,太师和诸多的文臣都支持于他,再有,皇太子一旦名份确定,在本朝还没有被废除的先例,有这么多强力的保重,有众多谋士的帮助,他才敢下了决心。饶是如此,那一夜,他整夜都不敢睡觉。耳边总是隐约听到将士的呐喊厮杀声,一夜数惊。到了天亮,局势稳定,石嘉自杀身死,他监国的地位稳固下来,这才完全放心。
  “呃,卿……张将军,你是能孤有什么不满么?”
  张守仁落落大方,向太子施了一礼,答道:“臣岂敢!只是臣年纪太轻,缺乏历练。若非如此,也不会被那石嘉利用。有此一事,臣自知资历见识不足以在京任职,自请出京出自至诚,请殿下恩准。”
  第三卷帝都风云(二十)
  如何处置张守仁,原本是太子和身边谋臣难题。这张守仁在禁军中得罪的人很多,以前还有石嘉这样强势的人物为他撑腰。石嘉一倒,禁军等若陷入了权力真空。这样的情形下,高级军官的意见,对太子一派来说,显的至关重要。至于张守仁,原本就是计划中要牺牲的对象,只是这个过程不是自己发动,而是他主动提出,到打了太子一个措手不及。
  他目视左右,旁人却无法在这种场合为他提供意见。太子无奈,只得向和守仁问道:“既然这样,孤亦不愿勉强将军。将军,意欲往何处?”
  张守仁心中欢喜。这太子没有经验,其实臣下提出要求,他只需说知道,让臣子退下,等着他决断就是。此时这太子被自己的言语逼住,竟当面询问自己去向,这可真是再好不过。
  他顿首道:“殿下,蒙兀人亡我大楚之心不死。臣前次自中原袭拢回来,对伪朝和蒙兀驻军的情形,比之朝中诸将多有了解。臣的私意,是想回襄城,相机潜入敌境,汇制地图,联络义军,扰乱伪朝。若是殿下恩准,臣感激不尽。”
  他所说的这些,大楚朝廷这些年来,倒也并没有停过。不少中下层不得志的武将,或是在边远地区为官的文臣,捱不下去,便自请为使臣,或是潜入敌境,随便联络几股义军,颁赐给朝廷诰令,便算成功。回朝之后,自然就有别的任用。
  这些事,大楚朝中原本并不愿做。只是开国时,鉴于前朝对义军的态度所招致的恶果,太祖和开国诸将,都颇为痛恨。是以定下规矩,在敌境内心怀故国,起兵策应的义军,朝廷不得视若不见。因为此故,才有这些被朝中大臣视做劳民伤财,殊无做用的举措。而北方义军,声势也远不及前朝当年,曾经动辄号称数十万的义军,在现下的中原已经多半销声匿迹,偶有小股义军攻破州县,也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
  听闻张守仁要往敌境,太子也不觉愕然。转念一想,心中暗道:“这人也算聪明,知道军人得罪的人太多,职位太高,朝廷不好安置。此时要求出境,不过是避祸罢了。”
  当下含笑道:“将军可想明白了,深入敌境很是危险。”
  “臣百死而不悔。”
  “很好。孤这就颁令,任你为唐、邓、许、陈四州宣慰使,凡四州所有军政大事,皆由将军决断。”
  太子决断完毕,自觉去了一个心病,忍不住伸手打了一个呵欠,自觉不雅,急忙缩回手去。
  他身边的内侍知道太子倦了,急忙张着公鸭嗓子叫道:“张守仁退下!”
  “臣张守仁告退。”
  向太子的方向叩首行礼,张守仁倒退出门,只待出殿之后,方才转身。他目视左右,周围的大臣与内侍们均是以同情的目光看向他。
  他微微一笑,心中却是充满喜乐。
  “守仁,你怎么突然想起要举入敌境?我知道你的心思,不过,我已经与几位将军商量,一致保举你到兴元府去。你怎么也不同我商量,就出这个昏招。你这样的避祸,又是何苦!”
  张守仁刚刚步出殿门,就在石阶上遇到了匆忙赶来的王西平。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吕奂府中的石阶上,想不到,在京城的最后一次会面,又是在清思殿前的石阶。
  “王将军,其实我也不是纯为避祸。若是避祸,大不了调出京城,往兴元,或是西南,还是做我的兵马使。请旨往中原,实在是北方吃紧,不趁着蒙兀内乱的机会,我大楚将来必有亡国之祸。”
  若是换了旁人,必定耻笑张守仁不自量力。王西平却是重重点头,向他道:“也好,提前做些准备,多了解山川地势,联结义士,将来打起大仗来,没准会有些用处。”
  他虽是赞同张守仁的意思,其实话语当中,还是并不将张守仁这次出行当一回事。
  北地糜烂已久,原本三千多万的人口,止有三分之一,又是一马平川,蒙兀大军随时可以从草原上回师南下,就是搞出什么局面,也瞬息间化做乌有。
  见张守仁仍是满脸沉静,竟似不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回想不过两年前,这个青年还是满脸稚气,自己不过扶他一把,他就满脸的惶恐,思想起来,也是趣事一桩。
  当下向张守仁笑道:“罢了,论起见识心智,你远在我之上。前路如何,还得靠你自己。总之,万事小心,我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
  两人拱手话别,自此别过。王西平辅佐太子即位,虽然军人不问政治,隐隐然却也有接任石嘉地位的实力。张守仁回到营中,将印信先行封存,待朝廷正式派来接印使后,封还印信,又到枢密院接了宣慰使的印信、节符,再领了二十万贯的经费,制作了旗号,领取军械物资,半个月内忙了个四脚朝天。
  待一切办妥,正是盛夏时节。他在禁军内的亲兵,与他感情深厚的不多。何况深入敌境,很是危险。
  “好好,你们都留步。”
  张守仁任第三军的主将时日不久,况且卖力操练士卒,待他出营卸任时,前来送行的,不过寥寥数十人。
  他在禁军内的亲兵,愿意跟随他的,不过十余人。好在,尚有小伍等背崽亲兵环侍左右,又雇佣了百姓运送物资,粗略看来,倒也不是特别的冷清和凄凉。
  张守仁见那些送行的军官,一个个都是面带敷衍,他也不愿与这些军人多说,只是略略拱手,便让他们回去。
  正欲出门之际,却见吴百慎匆匆打马赶来。驰的近些,便能看到他满头满脸的汗水。
  “张将军,我可算赶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