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江山(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09

  张守仁盘算半响,算起来,现下离秋种时间已经不远,要开始培育良种,再以以后式的不少精耕细种的办法,加上严密的统制管理,用种种的办法,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以山民的那种到了农时,就把种子漫无目地的抛洒在农地里,除了除除杂草,再也不管,任凭老天赏饭。这样的耕作法,一亩地平均产量,不过一二百斤罢了。就是老天作美,风调雨顺,最多不过三四百斤的产量。比之后世动辄过千斤,甚至千五百斤的产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选种、细耕土地、调节水利、除草除虫,间隙成苗,这些后世农民看起来非做不可的事,在古代中国,却是极其少见。南方农民倒还好些,守着大量的河水,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灌水排涝,北方农民,有时候十几里路不见一条小沟,官府不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以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做,自然是绝无可能。是以在中国古代,北方农民除了在秦国时有良好的法规法例,保证精耕细作和水利建设外,再没有一个王朝和政府,愿意投入精神在此类事上。长久时间下来,农民自己也放弃了与土地的斗争,干脆放任不管,任凭老天赏饭。这样一来,稍有天灾出现,就会引发大规模的灾荒。而灾荒一出现,则又引起大规模的动乱,王朝的覆灭兴亡,就这样轮回不止,一直到中华文明渐渐衰落,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成果,慢慢消失在文明的长河中。而西风东渐后,灿烂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已经成了裹小脚,留辫子的怪物,被文明起来的西方人所诟病不耻。
  “小伍,让你们买的麦子,买来了么?”
  “买来了,一亩撒四十斤左右,算起来是六万亩地,咱们买了四十万斤粮,播种之外,一冬的粮也差不多了。”
  “好,你在每千斤里,选取一斤的麦子,送到我房里。”
  “是,一会就叫人去办。”
  张守仁看着呆坐在树底纳凉的众农人,向小伍问道:“怎么回事?”
  小伍也是纳闷,立刻派人前往打问。稍顷过后,便有一个亲兵过来回报道:“他们说太累了。日子过的苦也罢了,这样做牛做马的,还不如在家里过苦日子。”
  张守仁闷哼一声,冷笑道:“果然如此啊。”
  他也是贫家出身,原本对下层的民众拥有着天生的好感。只是后来看许多资料和分析,才明白,可怜人有可怜之处,也必有可恨之处。懒惰、随性、缺乏进取精神,特别是极端封闭和保守的小农意识,是中国农民骨子里的最令人痛恨的东西。
  “人是苦虫,不打不行。小伍,派人上去,用棍子打,打倒他们起来为止。”
  小伍面露难色,向他吃吃道:“将军,这不大好吧。”
  张守仁将眼一瞪,怒道:“你不去,我过去如何?”
  小伍不敢再说,只得点头道:“是,我这就带人过去。”
  2006-11-2522:16#41
  5ar5
  紫殿风云使
  UID248889
  精华3
  积分2157
  帖子1090
  总积分2157
  辛劳25
  经验11
  阅读权限10
  注册2005-4-11
  状态在线第四卷逐鹿中原(六)
  第四卷逐鹿中原(六)
  他得了将令,不敢再怠慢,只得带了几十人,一面持刀护卫,一面以大棍打向那些不肯再起身做事的俘虏。
  棍棒打在人身,发出一阵阵噗噗的闷哼。不过片刻功夫,哀嚎求饶之声已经响彻山谷。开始还声言打死不再起身的众人,不过在头上被敲了几棒,立刻老实,一个个爬起身来,老老实实的依着吩咐,前去做事。
  “将军,差事办妥了。”
  张守仁点了点头,向小伍笑道:“你还小,在敌弱我强的情形下求发展,你要知道一件事:要以最快的效率来做事,而不是最好的。
  小伍若有所思,虽然并不尽然理解,却也展颜笑道:“是了,我明白了。”
  张守仁却又转过话头,向他道:“开垦耕地,平整山林,种树,播种,这些都是大事。以前有屯田校尉,我看,你就来做这个屯田校尉吧。胡光和你,一个暴性子,一个年纪还小,他去做中军护军,你就来负责屯田开荒。不要成天围着我转悠了,在这里谁还能谋害了我不成。”
  小伍不敢反驳,低头应了。
  “分垄要细,要深。不要让他们敷衍了事。要上好底肥,懂么?”
  “是,我知道了。”
  “我让人画好了图纸,寻了木匠,就地打造水车。这里的河水流量不小,足够灌溉这几万亩地了。建十个水车,分垄开渠,用水沟来灌溉水利,晓得了?”
  “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