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281

  “景纯,如何?不负所托吧。”高士林笑道:“这小子真急了,我怀疑若是再拦着,他或许该动拳头了。”
  “还好说不负所托,明明你让你把人留下,等他们走远的。”这是曹媛在埋怨,微微摇头轻叹道:“没想谦谦君子的庞公子,却是如此的……”
  “其实话也不能这般说,德孺兄也是心怜幼妹,害怕她给文玉欺负了,不过你们也知道文玉是什么样的人,才华出众,诚实忠厚,岂能是他想象中的纨绔子弟,但无论我们怎么解释,他却是不信……”高士林心中大乐,附和感叹起来,看来是没少在妻子面前诋毁庞恭孙,一席先扬后抑,明褒暗贬说得十分顺畅。
  曹雅馨臻首频点:“不是好人,居然做些棒打鸳鸯的事情。”
  心中激动,高士林热泪盈眶,恨不能抱着曹雅馨欢呼雀跃,以感谢她点睛之言,自然,在楚质杀气腾腾的注视下,高士林很明智打消了这个念头。
  “好了,此事暂且搁置不论。”反正众目睽睽之下,楚珏与庞莹将少男少女之间的青涩爱慕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官权贵看在眼里,应该能打消他们的一些念头。
  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之得,心中欢喜,楚质微笑说道:“才卿,就该你上场了,先去准备,我们期待你精彩的表现。”
  “行,你们尽管睁大眼睛看清楚吧。”高士林自信满满道,站了起来,前去牵马备弓拿箭,而曹媛也纤步随行,小手仔细为他整理衣裳上的折皱,待他出场前的瞬间,还悄然奉上了香吻,使得高士林如有神助,简直比吃了五石散还要兴奋。
  扬鞭驰马,别看高士林平日似有几分轻浮,其实在读书射奕方面,还是颇下苦功的,特别是为在曹媛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秀,一个月来勤学苦练,没有丝毫松懈,有天赋且肯努力,成功自是必然的事情。
  不出意料,奔马驰行几圈下来,九箭飞疾,皆中靶心,成绩与庞恭孙并列第一,场外顿时欢呼雷动,而一向喜好热闹的高士林,却出人意料的纵马而下跑到场外,楚质等人当然是笑脸相迎,就要开口夸赞之时,高士林骑马来到曹媛旁边,突然弯腰拦抱。
  美人在怀,伸手环抱,不顾曹媛娇呼,高士林策马而回,在校场上兜起圈子来,待看清怎么回事之后,一时之间,喝彩掌声更加热烈起来,响彻云霄。
  场外的参赛选手立时眼睛微亮,寻思着待会也如此作为,标新立异之举,高士林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观众呼声久久不息,而且也没有人想过要以扰乱会场秩序的理由,赶高士林出场,就是高台之上的天子皇后,以及一帮王公大臣,也是笑容可掬的看着热闹,绝对不会以什么驾前失仪的名头来治高士林之罪。
  毕竟现在是举国同庆之时,只要不做些伤风败俗,有辱观瞻的事情,无论怎么玩闹嬉耍,众人都可以接受得了,况且,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不说那些高官勋爵,就连身为皇帝赵祯,年轻之时,最喜欢的却是关扑与角力搏戏。
  关扑,就是赌博,搏戏相当于后世的相扑,不过赵祯的兴趣比较独特,最喜看的是女子相扑比赛,男子相扑形式一样,女子相扑也是裸露颈项臂膀,乃至腰围,所以被人称为妇人裸戏,一经上演,场面可谓是万头攒动、热闹非凡。
  自然,皇帝的两个爱好,没少给台谏官员犯颜直谏,可是赵祯却搁置不理,到了近几年来,兴趣才慢慢淡化。
  连妇人裸戏这种在明清时期,绝对是有碍风化的活动,都可以在京都汴梁城,堂而皇之的上演,高士林小小的举动算得了什么,怎么会有人认真计较,而且高士林也识趣,享受的十几次万民欢呼,便得意洋洋的抱手向四方回礼,慢慢腾腾的纵马下场。
  “夫君,下次可不能这般胡闹了。”回到席位,曹媛娇声说道,美目却情意绵绵,小脸兴奋之意未消,余留一抹醉人的残霞。
  抚着脸颊,高士林呵呵直乐,看来刚才怀美纵马的时候,肯定发生了什么不足向外人道也的事情,回味之余,口中答应连连,至于心里是否真这样想,那就两说了。
  两人柔情蜜意,忽然发现旁边几人暧昧的笑容,曹媛顿时有点娇羞,在她的轻柔掐捏下,高士林腆着脸说道:“想到待会能与庞德孺一决高下,以我的身手,结果定然不言而喻,也算是为文玉出口气,一时兴奋失态了,见谅、见谅。”
  众人无语,楚质微笑道:“才卿,可莫要太得意,须知骄兵必败之训,况且公正还没有出场呢,难道你就这么不看好他?”
  大舅哥还是要奉承的,高士林连忙告罪不已,表示等到决赛时,一定会手下留情的,惹得众人一片笑骂讨伐。
  有了庞恭孙、高士林、楚珏的成绩在前,自然给后继参赛者一些压力,有人心里素质较高,能化压力为动力,表现出彩,有人却紧张过度,失误连连,在一片嘘声中,再无颜留下来参赛,灰溜溜下场而遁。
  曹评运气不佳,抽签排在末尾几名,但是对于他的实力,众人却是不怎担心,一边观看其他选手的射弈,一边点评戏笑,好不热闹自在。
  “说什么呢,这般热闹?”忽然,身后传来温和而熟悉的声音,众人回身观看,却是相貌俊逸汝南郡王世子赵宗实和俏美艳丽的高滔滔,在她的怀里,还抱着个三四岁模样,长得清秀可爱的小孩。
  “姐姐、姐夫。”高士林喜悦叫道:“鍼儿也来了。”
第四百四十章
对面相逢
  楚质等人连忙起身行礼,而高滔滔怀中的小孩,也有模有样的抱着细嫩小手,笑容可掬的唤道:“鍼儿见过媛姨、馨姨,还有才卿舅舅。”
  “鍼儿真乖。”见到粉雕玉砌似的小孩子,曹媛与曹雅馨天性中的母爱登时萌生勃发,兴致冲冲地围在高滔滔身边,戏逗着他脸婴肥的小脸。
  赵仲鍼,汝南郡王世子,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赵宗实的长子,对于楚质来说,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仔细推算,他自然明白,而今给自家媳妇拧着小脸嬉戏的小孩,却是日后启用王安石,实施熙宁变法的神宗皇帝赵顼。
  庆历八年四月出生,时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成云,八月,赐名仲鍼,这是宋史的记载,问题在于,在汴梁日久,楚质却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仔细微想,也可以理解,皇帝出生嘛,没点异常,别人反而奇怪,至于未即位前,为什么别人不说,很好解释,天生异象,一般肉体凡胎,岂能看得见,后来,为什么史官可以知道……
  这更加简单,皇帝让他知道,史官怎么敢说没有此事,就在楚质胡思乱想之时,却见赵宗实和声笑道:“景纯,实在是抱歉,你成亲之时,我正好奉命出行岳州,未来得及参加贺宴,真是失礼了,下次有机会……”
  得到楚质的配方,一直困扰赵宗实多年的头痛症状明显好转,心中感激之情自然难以言喻,自然对于未能亲自参加楚质婚宴感到扼腕叹惜。
  “咳,咳。”发现曹雅馨目光轻瞄,楚质连忙出声打断,轻轻笑道:“人不来,其实不要紧,只要礼物到了,自然不会责怪世子。”
  稍微回神,自知失言,这种事情,当着人家夫妻的面说有下次,实则不是祝福之言,赵宗实歉意微笑,撇开话题道:“才卿刚才表现极好,你姐姐很是喜悦,拉着我与鍼儿过来给你助威,对了,听闻公正也要参赛,曹虞侯在台上,似乎颇有期望,可不要让他失望啊。”
  温言和语,让人如沐春风,曹评含笑谢过,高士林却是欣喜不已,他的心思十分单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得到姐姐与妻子的承认,足够他乐上十天半个月了。
  其乐融融闲聊片刻,也到了曹评出场的时候,在几人的鼓励声中,曹评自信微笑,动作轻盈潇洒的翻身上马,纵马微行,气定神闲,慢条斯理地检查弓矢,丝毫没有受到场外人潮声浪的影响。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曹评表现得太过轻松写意,只要有几分眼力,都可以看出他的自信,自然,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自信往往就变成自负自傲,曹评当然不是这种草包。
  也是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当曹评轻松自若的返回席位时,场内鼓乐阵阵,小校挥舞彩旗,报出九箭皆中的斐然成绩,而且在骑射的过程中,也不知是否故意如此,当一箭射出,曹评根本没有观看结果,直接纵马而去,如此再三,其中溢于言表的自信,分外引人瞩目。
  相貌英俊,身手不凡,出身世家,深有底蕴,又是后戚,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金龟婿,特别是校场之中表现出来的潇洒飘逸风度,让不少亮丽的怀春少女如遭电击,美目流光异彩,若是顾及淑女风范,恨不能大声娇呼呐喊,抒泄心情。
  高台上的王公大臣,听得家中女眷的暗示,打听清楚曹评的身份之后,得知他还没有成亲,一时之间,曹佾身边就开始热闹起来,前来敬酒攀谈的官员络绎不绝。
  高官权贵之间的联络感情,并不影响比赛的继续,过了不久,三十二名参赛者全部射弈完毕,经过评选,很快评出五个表现完美,九箭皆中的选手出来,继续参加下轮比赛,不过这回,可不是射靶那么简单。
  其实,标靶的目标极大,两尺方圆,中央红心要比巴掌还大两分,骑者可在三十步距离外射箭,若是在平时,能在数千人筛选出来的三十二名选手,人人皆可过关,问题在于,有些人心情受到比赛气氛的影响,出现诸多失误,最终只有五人脱颖而出,分别是庞恭孙,高士林、曹评、还有两个禁军中的低级武官。
  这个时候,在小校的招呼下,五名选手齐聚,接受观众的欢呼,然而,匆匆赶回的庞恭孙,脸色似乎有点异样,或许是没有找到楚珏与庞莹的缘故吧。
  抽签,决定参赛的先后顺序,在一帮亲人朋友的激励下,高士林首先出场,笑容灿烂迎接观众的喝彩,忽然,见到几个小校推出来的标靶,笑容立敛。
  规矩依然不变,十支长箭,三十步距离,可量目标由停滞不动的草靶,换成一盏巨大的走马灯,与一般走马灯不同,这个特制的灯具上有九截蜡烛,在风力的作用下,呈圆缓慢转动,金色的火苗跳灭,耀眼夺目。
  限时一刻钟之内,不准破坏灯具,将烛焰打熄,听起来简单的规则,却让高士林泛起难来,心里直骂出这主意的混蛋,可惜时间不等人,一声锣响,唯有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拍马而去。
  没有经验,心思纷乱,害怕把破坏灯具,有了顾忌,开场自然不利,一个冲刺,高士林出现了罕见的脱靶现象,几分沮丧情绪浮现,幸好还能调节心情,在阵阵鼓乐的催促下,几个来回,背囊空空,十支箭矢全部射出,只打灭其中五点烛焰而已。
  场外半是喝彩,半是唏嘘,而高士林本身,却是垂头丧气的策马而归,只觉无颜面对楚质几人。
  “才卿不必泄气,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鹿死谁手,也未必可知。”高滔滔劝慰道:“或许他们的表现更差。”
  旁边几人也安慰起来,握着曹媛递上来的柔软小手,高士林心情有点好转,但是却不能立即释然,望着紧接上场的庞恭孙,又是一阵腹诽诅咒,或许是冥冥之中,高士林的诅咒怨念法力大增,庞恭孙的表现也颇有些让人失望。
  十支箭矢,只打熄四盏蜡烛,比高士林还稍逊一筹,这个成绩,庞恭孙似乎也有点难以置信,脸色微沉,匆匆而下,场外嘘声成片,比之刚才更甚。
  “呵呵,他也有今天,最终还是我赢了。”见庞恭孙成绩连自己都不如,高士林心结立解,得意大笑起来,毕竟他参赛的目的就是如此。
  “你呀,就知道幸灾乐祸。”曹媛埋怨着,小脸也露出欢喜笑容,毕竟夫君才是自己的依靠,他高兴就好,管其他人如何。
  对于高士林的类似小人得志的心理,众人无语,见他不再愁眉苦脸的,也就没有多加理会,转看向曹评。
  “公正,有没有把握?”楚质轻声问道。
  看着场上排名三号的选手,策马飞疾,准确无误地打熄第六盏烛灯,曹评脸色不变,淡然说道:“一半,一半,毕竟以前未试过如此骑射,缺乏经验,或许要看有无运气了。”
  适时,三号选手,以十支箭矢,打灭七盏烛光的成绩,在观众的喝彩声中,意气风发的扬眉而下,听着小校的呼叫,拍着曹评的肩膀,楚质微笑说道:“其实不必想那么多,保持冷静,尽力而为即可。”
  “公正,大家相信你可以的。”高士林讲述自己的经验:“别相信眼睛瞄准的,要凭着感觉来,还要注意风向……”
  “必不负众望。”曹评牢记在心,微笑说了句,策马奔行,很快,以卓著的成绩证明他的承诺无虚,箭囊空空,而那缓缓转动的走马灯,只剩下一盏烛焰微微闪耀。
  掌声雷动,喝彩声震耳欲聋,曹评淡然而归,应该是习惯严于律己,还不时微微摇头,似乎对自己的表现颇有不满,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其实,若不是风吹把羽矢颤了下,最后那盏烛火,我应该可以打灭的。”
  “公正,大家知道你很行,但也要给人留点余地啊。”高士林揉着鼻子,全部打熄,岂不是显得自己太差劲了。
  谁都能看出他的心思,众人轻轻哄笑,而校场之上,最后的参赛者,似乎也有几分紧张,手中轻抖,成绩极为突出,一箭就把走马灯的骨架射断,灯具跌落,九盏蜡烛俱熄,却是坏了规则,在观众的哄堂大笑中,黯然而去。
  骑射比赛,最终以曹评夺得冠军而结束,领了奖赏,观众却没有散去,因为校场即将上演他们期待已久的女子相扑,想到可以观看到以劲暴香艳的场面,谁人舍得离开。
  说实话,对于传说中的妇人裸戏,楚质也蛮好奇的,只不过现场之中四位男士,有三个是拖家带口的,在女伴的无声威胁下,清咳了下,赵宗实提议道:“要不然,到苑阁里休憩片刻?”
  楚质与高士林相互对视,十分默契的点头,独自一人曹评也不好意思说要留下来,只能随波逐流,几人向苑阁走去,听赵宗实微笑道:“景纯,父亲时常提着要与你见面,恰好他也在阁里,少不了当面致谢。”
  “只是偶得奇方,对世子有些微作用,没能治本,不敢居功。”楚质口中谦虚着,跟行赵宗实走进一间清雅的苑阁中,稍微打量,却与一双凄婉的美眸目光交触,心中一怔,脸色立变。
第四百四十一章
想瞒我多久
  金明池属于皇家林苑,其中建筑自然富丽堂皇,就是供人休息的厅阁,也是装饰亮丽华美,花团锦簇,厅门悬挂半幅檀香珠帘,雕工精细,极是古雅。
  透出串串帘珠,一张熟悉却显得有几分清减的秀美容颜,清亮而幽邃的眼眸,如遮掩了一层朦胧的薄雾,四目遥遥相对,只觉得恍恍惚惚,犹如隔世,一切时光陷入寂静。
  “夫君。”曹雅馨小心翼翼扯了下楚质。
  惊醒过来,却见大厅中央位置,一个年约五十出头,身穿华贵紫袍,面容周正,有点不怒自威模样的人,却是赵宋皇家大宗正司,汝南郡王赵允让。
  与赵宗实一样,身为宋太宗四子商王赵元份的世子,当年真宗长子周王赵祐去世后,也曾经接赵允让入宫抚养,直到现在的皇帝赵祯出生,才返还府邸。父子命运相似,但是结果却不相同,赵祯的运气要比父亲真宗差些,直到驾崩之前,依然没有皇子继位,得到诸多大臣的直谏,才确认了赵宗实的储君地位。
  后世经常有人觉得,如果赵祯有子的话,轮不到赵宗实即位,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宋神宗,没有了王安石变法,北宋可能不会灭亡那么快,然而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感叹,不过那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而今的楚质心神恍惚,只懂浑浑噩噩的上前行礼问好。
  “楚校理的大名,本王可是风闻已久了,总听宗实提及,自叹弗如,却一直无缘相会,今日得见,楚校理果真如同传闻般的英姿不凡,且才华举世公认,确实比宗实厉害多了。”赵允让笑道,膝下固然有二十二个儿子,但是他最疼爱的却是十三子赵宗实,不然也不会立其为世子,日后继承王位。
  对于赵宗实患的头疾,自然是赵允让的心病,发现太医御医束手无策,就广请天下名医大夫,可惜也是只有些微效果,正在忧愁烦恼之际,却得楚质献上的药方,虽然不能彻底根除顽症,却能减轻痛楚,十分之难得,或许长年坚持,病痛自然消除。
  受人恩惠,自然要涌泉相报,可惜那时楚质已经奉旨赴任杭州,却是让赵允让觉得有几分遗憾,还好如今楚质回到汴梁,有的是报答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