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479


马蹄包铁踩踏在城中的青石板路上,时不时的踩出火光来,配上玄甲骑兵,锋锐雪亮的长矟,一股威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东藩中山王府的玄甲重骑!”
“玄甲骑!”
“大破海盗的玄甲骑兵。”
议论声中,中山王府的玄甲重骑的名号,也就正式的落在了东藩铁骑营的头上。
所有的骑兵都以铁面具覆盖脸部,但可想而知他们脸上的神色是何等骄傲与自信的模样。身为男儿汉子,身为军人,眼前的情形,就是梦想中最为荣耀的时刻。
陈满眼睁睁的看着五百多骑在人群中策马奔行,又绕过街角,进入宗室街,然后直趋升格后的中山王府,有不少府军将士已经接替了捕盗营官兵的职掌,站在街道上肃清道路,给这些玄甲重骑让开通道。
陈满在此时居然想道:南安侯府不过百来间房,怕是住不下这么多人。
但骑兵蜂拥而至,将原本的南安侯府的四周都驻满了。
到了地方之后,骑兵纷纷下马,很多将士在号令之下,持矟牵马肃立。
良久之后,又传来几声军令,骑士们开始解下马鞍,放在原地,照料战马,放置好武器,等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不过是过去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
“全体坐下,原地休息!”几个骑马的武官在宗室街纵横驰骋,毫无顾忌的大喊道:“殿下没有准备咱们的居所,就在街道上休息,不得喧哗,不得扰民,不得有违军纪。”
一个个骑士答诺行礼,在纵横几圈之后,数百骑士居然就这么身上着甲,盘腿坐在原地,或是背靠墙壁,但身形依然挺拔,犹如在马背上一样,巍峨如山。
陈满看的大汗淋漓,不管是赵王,或是林斗耀,又或是哪一个禁军的军都指挥,没有哪一个将领对军队的掌控能达到如此地步。
徐公达也一直趴在窗边观看,他们这座酒楼位于两条大街的转角处,对眼下发生的事大抵上都算是尽落眼底。
中山府军骑兵的威势,具甲,给人的冲击力已经够强了,更叫人难以接受的就是这般的令行禁止,对军令的执行和畏惧,没有丝毫折扣,甚至完全看不出来作戏的成份。
由此可见,中山府军,已经是完全不同于大魏军队的存在,更高效,军法森严,军令庄严,这是一次完美的蜕变,令人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真想象不到……”徐公达看了半天,直到确定那些骑兵就在沿街的道路到街角休息,很多骑兵取出了水囊和干粮,就这么吃起来,并且还吃的很香。
可想而知他们会盘腿坐到天明,然后肃立护卫,到明天之后,估计中山王徐子先会在祭祖之后直接出城,应该是去南安镇的别院那里居住。
徐公达叹了口气,他已经完全放弃了和徐子先较劲的念头,反而兴致勃勃的观赏起了那些中山府军骑兵的军容。
过了一会,徐公达面露笑容,转头对神色阴晴不定的人群说道:“不管怎样,中山王确实是练兵的高手,咱们福建路有这么一支强军是好事,最少咱们不必再担心有海盗杀进福州,坏了我等安享太平之福的大好光景。”
这话倒是有些意思,不少老成稳重的宗亲勋贵们纷纷点头。
徐公达神色轻松的道:“大人物都得有雅量,我和明达不过是少年时的小小争执,我呆会就去中山王府,当面给他请个罪,想来他也不会太记恨我了,嗯?”
陈敬中,陈敬辅兄弟二人神色难看,他们牵扯进了与赵王府合作毒杀齐王之事,他们也明白徐子先对法度的执行相当严苛,在东藩搜捡海盗绝不宽恕的作风,还有徐子先坚持法度,绝不宽恕的态度都传扬开来,徐公达或许真的没事,他兄弟二人是不要想得到宽恕。
最少,直接参与的陈敬辅,一定会被徐子先严惩,绝没有第二种可能。
“算什么,不过几百人……”陈满妻子看着窗外,满脸怨毒的道:“我家庄上的庄丁拉出来,也能凑起几百人……”
“闭嘴!”
陈满突然转身,重重一耳光扇在喋喋不休的妻子脸上。
第四百四十二章
礼成
鞭炮声和欢呼声都是越来越近,很快接近了昌文侯府。
当骑马的徐子先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沸腾的声响达到了顶点。
好几万人拥挤在昌文侯府附近,他们的欢呼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成亲的是一位出生在福州的亲王,亦不是见证徐子先的飞黄腾达和人生得意之事,而是他们自发的感激,这种感激之情是用眼下的情绪来见证和表达,福州有眼前的这位强者,足可保障众人继续过眼下这种太平无事的生活,而他们,只有用阵阵欢呼声来表达这种情绪和信任的情感了。
身着红袍的杨世伟,郑里奇,包括也应邀赴宴的林斗耀等人俱是从府门处迎接出来,每人均是笑容可掬。
他们在昌文侯府赴宴,等会儿还会去中山王府,福州城中的这一桩大喜事,可是要将这些达官贵人们给忙坏了。
就算是萧赞等赵王一系的官员,该给的面子还是得给,他们也是聚集在昌文侯府,这幢府邸之内,光是身着圆领红袍,腰悬银鱼袋的四品以上的大员就有十多位之多。
至于只着红袍,未有银鱼的厢军四品武职官,那就更多了,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
大门之处,陈笃敬,陈笃光,陈笃礼,陈笃中等人亦是穿着官袍,虽然这些人在结亲之后都是徐子先的长辈,但国礼亦不可废,亲王是仅次于正一品宰相的存在,马背上的徐子先戴展脚幞头,着圆领紫袍,腰系玉带,悬金鱼袋,这是国朝一品大臣特有的装束。
相比宰执,只是少了头顶的清凉伞,但元随人数,按国法规定亦是百人。
陈笃光等人脸上的喜色简直抑制不住,甚至陈笃光不停的哈哈大笑,意态甚豪。
这桩婚事,真的是把昌文侯府的声势往上推了好几截,此前的昌文侯府在文官群体里有深厚的脉落,在福建路是最顶级的文官世家,但也不可能有眼前的这般风光。
大队的骑兵已经至宗室街布防休整,但昌文侯府这边也是收到风声,很多人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徐子先身后……当然没有看到大队的玄甲铁骑。
骑兵入城,是为了震慑一些有不轨心思的小人,同时鄣显中山王府的武力。
不过带几百玄甲骑去迎亲,这是要迎接还是抢亲,徐子先当然不会如此不恭。
不过张虎臣等武官还是相随而至,虽然只有五六十骑,但威势一点不小,很多昌文侯府的人和宾客们都是看到了张虎臣等人。
林斗耀脸上笑容不变,但眼神中有明显的黯然神采。
虽然韩钟有明确的指示,此后林斗耀对徐子先只有配合,不能再加以掣肘。若徐子先有控制整个福建的能力,则林斗耀只能甘为下属。
对这种决断,林斗耀可以执行,但内心也不乏自己的坚持。
他亦掌握着两个军的禁军,还有大量的厢军支持,此次海盗来袭,林斗耀承认自己胆怯畏战,但首先还是因为赵王的掣肘,林斗耀无法独自对抗数万人的海盗。
到此时此刻,看到这区区几十骑的骑兵时,又知道剩余的骑兵就在街巷席地而坐时,林斗耀已经明白,自己相较徐子先委实差的太远。
眼前这几十骑,策骑束甲,黑色的战甲与披着皮甲的坐骑仿佛融为一个整体。骑士在马背上象是融入了四周的暗影之中,只有战马偶然的抬一下前蹄,再猛然踏在地上,溅出一溜火花,或是不耐烦的打个喷鼻,这才叫人感觉到这些骑兵的存在。
由于承担了护卫责任,张虎臣等人只是默然手持长矟,或解下长弓,拱卫在徐子先身边四周,很多人感觉敬畏的同时,这些骑士们只是在默默的尽责而已。
相比较旁人有些功利的欣喜和快乐,陈笃敬则从容的多,看向徐子先的眼神中多了一些亲切和温情。
徐子先在十年前还只是个半大的少年,当时在岐州时,陈笃敬与徐应宾相交莫逆,由于都是侯爵身份,官职也大体相当,虽然南安侯府的底蕴远不及昌文侯府,看起来仍然是门当户对,所以半醒半醉之时,陈笃敬和徐应宾半开玩笑的确定了婚事。
对他们这种身份的人来说,有足够的利益,假的也是真的。
同样反过来说,有足够的利益,真的也能是假的。
下马之后的徐子先大步向前,其身躯高大,健壮有力,肩膀宽阔,腰部稍细,这是标准的武夫的体形,充满着健康青年男子的健壮之美。
这个外形,陈笃敬当然满意之至。
这样的神情举止,已经叫人忽略了中山王是一个刚结婚的二十出头的青年,仿佛是一位久握大权的上位者。
就是一脸的虬髯,太过密集,把二十来岁的青年弄成了三十岁中年人的感觉,当然,细看之下,也不是太违和,毕竟徐子先掌握着的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势力,蓄须之后,增添了几分威严庄重,也是好事。
而且,细看之下,还是看的出来很是年轻,并且由于气质出众,把原本长相普通的脸庞也衬托的相当不错了。
陈笃敬点头微笑……和丈母娘一样,老丈人只要接受了女婿,当然也是越看越欢喜。
此时林斗耀等人已经迎了上去,众人抢先拱手,在其后的禁军将领,厢军将领,普通的文官们,三四十位红袍大员才够资格抢上前去迎接,那些穿蓝袍和绿色的官员足有过百人,加上一些豪商,士绅,数百人都是围拢在外围。
“下官见过大王。”林斗耀礼数十足的躬身行礼,从礼仪上挑不出半点毛病。
“下官见过殿下。”
“见过殿下。”
杨世伟,郑里奇,郑裕民,萧赞,制置使张舒瀚等人,亦是一同上前行礼。
这些福建路最顶尖的大佬,手中掌握着福建路的千万百姓的生死存亡的大计,此时此刻,却是如风中之柳,向着徐子先飘动拜舞。
“林大人少礼。”徐子先微笑着向林斗耀还礼,同时也是向杨世伟和郑里奇等人致意。
至于萧赞,郑裕民等人,徐子先的态度略微冷淡。
这些人既不好拉拢,也不必去拉拢。
杨世伟道:“今日见骑军入城,我心中反觉安慰,福建路有中山王,我等肩膀上的担子是轻快的多了。”
“见过大府。”徐子先笑了笑,行礼时面容诚挚,他对这样一心为民的官员,亦是在内心充满尊重,虽然杨世伟的官职不及林斗耀,但很明显,徐子先对杨世伟是更加的尊重一些。
“中山王不必再和咱们耽搁。”黑瘦的郑里奇笑着道:“误了吉时可不得了,小心昌文侯拿咱们发作。”
众人均是笑起来,徐子先却是没笑,此时此刻,他确实有些紧张。
步入大门,仪门,就是张灯结彩的大堂。
更多的人涌出来,几乎每一处角落,每个廊檐角落都站满了人。
仪式已经开始,主婚者是林斗耀,本地的官员也就他有这个资格。
随着一阵骚动,穿着大红吉服的陈文珺亦是在丫鬟和仆妇们的环绕下走了出来,站立在徐子先的身侧。
接着林斗耀身侧的一位端明殿学士走过来,替天子颁诏,册封陈文珺的金册早就准备好,按照规定站于上首宣读,读诏之后,亲王并王妃下拜,接受册文,至此算是完成了官方的礼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