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479


一架三弓的八牛弩,操控人员要多达百人,最少也得七八十人,火炮威力要稍差少许,精准度,射程,这个时代的火炮都比床弩要差,但炮组人员四人到六人,最多十人也足够了。
光是节省下来的人力,就完全值得把床弩和投石机替换成火炮!
眼前的火炮,大半是十斤炮,也就是泰西的十二磅炮,欧洲人是用翻沙法来铸炮,翻砂铸造工艺最早有记录是我国宋代,但出土物最早却可以在南北朝上找到很可能是翻砂铸造的痕迹。欧洲要到十五世纪才会翻砂铸造,阿拉伯人在十二世纪掌握翻砂铸造。不排除是由阿拉伯人将翻砂铸造技术传播到欧洲的可能性。
“从工艺上来说,不比天方人和泰西人的差了。”邓俊抚摸着铸铁炮身,感觉着顺滑的炮身,再看到打磨之后的膛线,不觉得由衷说道:“我们在海上多年,从大伙都用冲角和投石机,再到天方人和泰西人开始用火炮,一晃也就是二十年不到的时间。现在大魏的水师也是开始铸炮了,再过二十年,不知道海上情形又是如何了。”
傅谦笑道:“若邓兄和卢兄到东藩这边来,将来如何,就在两位的掌控之中了。”
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
这是相当笨拙的招揽,傅谦不愧是在魏末成名的匠学杂学大师,这两年来徐子先刻意栽培,其身边都是从各地重金请来的高手匠师,也有一些杂学名家,至于大魏和前朝的各种匠造书籍则东藩无不齐备,所以其在杂学匠作上的水准已经远超过两年前,虽然学术没有巅峰和停滞的时期,但仅从傅谦现在的水准来说,大约在大魏已经是首屈一指了。
不过这种技术型人才的缺陷便是眼下这样,说话和做事都相当生硬,比如想招揽这两个有机会任节度使和朝廷赐给三品将军勋,阶的大海盗,现在的措词就太生硬,甚至是做的太随意,有些漫不经心的感觉了。
好在邓文俊和卢四海都知道傅谦是何人,两人对视一眼,俱是看出对方眼中的意思。
秦王?相当出色,令人敬服。
幕府和水师也大有前途,事实上王直叫两个最心腹得力的部下到东藩来,一则是想寻求支持和帮助,因为东藩水师的实力猛然暴涨,已经足可倚重。二来便是想给部下们谋一出路,北方的海贸不够发达,撑不起王直现在两万人的部属规模,朝廷划给的岛屿和地盘养不起这么多归顺内附的海盗。
卢四海咧嘴一笑,说道“等东藩这边也造出那种数十门炮放在一艘船上的战舰,到时候咱们再打商量。”
傅谦冷哼一声,知道这两人不肯和自己说实话,故意打哈哈。
“有些事我要提醒两位。”傅谦肃然道“若我们击败蒲行风,所有的事情做完了,到那时就是揭开了牌面,越早投注,获利越多,不敢下注只打下手的,就象是赌钱的帮闲,虽然没风险,获利却是有限的很。”
“傅兄不愧是杂学大家。”邓文俊颇为平静的道“赌钱的事也是精通啊。”
“闲话不必多说了。”傅谦肃然道“我令炮组发炮,试射刚铸的二十斤炮。”
两个海盗将领不再出声,等候着不远处的炮组试射。
整个俊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当年跟着大将军在海上争雄的时候,最看重的其实是近舷接战,弓箭,投枪,飞斧,骨头,一通猛投,然后含刀跳帮,这才能夺船。有没有弩,投石机,其实无关要紧……”
此时炮组已经将炮架的高度仰角调好,并且塞入药包,又有炮手将沉重的铁制圆形炮弹放出炮膛,再有人上前挤压塞实,接着炮组成员一起退后,有人伸出长长的点俊忍不住对傅谦道“我实在是想见殿下一面。”
傅谦含笑道“现在这种时候,若秦王殿下自请率军参与北伐事,朝廷会允准吗?而且福建路和东藩也是千丝万缕,在这种时候率主力北上,钱粮供给,后勤军需,还有将士刚在各处剿匪,分散之后再调集,邓兄以为府军还赶的上吗?”
邓文俊已经多次请见徐子先,毫无例外的都是被徐子先婉拒了。
这个海盗的忠义之心,比起大魏的很多勋贵高官都要强烈的多,其早就有书信呈上,是请求徐子先率部北上,助李国瑞和北伐大军一臂之力,以邓文俊所见,数万府军实力不在同等数字的禁军之下。这些秦王府军至北方,对整体的战局会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也是正如傅谦所说,府军正在分散驻扎和剿灭地方匪盗,并且逐渐移向建州,朝廷已经多次下诏书,督促秦王尽快进入江南西路,剿灭李开明所部残余……这个当口,秦王怎么可能自请北上?
况且南方打的再凶,在北方禁军将领和朝廷高层眼中,南方的群盗战力低下,无法与北方的东胡铁骑相比,几万南方的秦王府军北上能有多大作用,尚且存疑,而秦王可借机介入北方战局,势力进入北方禁军范围之内,对一个开府亲王来说,只要有机会做一些事并不困难。这样的提防心理之下,朝廷当然绝不会允准,徐子先也绝不会自讨没趣。
既然无法同意所请,见面于否,其实意义不大了。
邓文俊长叹一声,眉宇之间俱是忧郁之色,卢四海倒是咧嘴一笑,说道“咱们的性命是性命,北伐将士的性命是性命,秦王殿下和府军将士便不是了?叫他们仓促北上,冒险一搏,天子猜忌之下,不知道要死伤多少……老邓,你想偏了。”
“此刻的白雪覆盖的黑土之上,不知道有多少大魏儿郎在与东胡人做殊死的搏杀……”邓文俊摇了摇头,叹息道“我等已经尽力,大魏气运如何,结果如何,已经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可以决定的了。”
此时炮组再次击发,轰鸣声中,传来一阵喝彩声和惊叫声,卢四海眯着眼看向不远方,自是也见到了张思齐等人,卢四海在东藩见多了这些远道而来的人,并不感觉奇怪,他的目光在两个明显受到惊吓的荷兰人身上停留了很久,久在海上的人对这些泰西人并不奇怪,从高大的个头,宽厚的肩膀,还有两人都是满头金发,从这些细节来判断,不可能是西班牙人也不是葡萄牙人,很明显是后来居上的荷兰人。
由于马六甲被天方人掌控,荷兰人此时也没有机会和可能在巴达维亚立脚,他们正在和西班牙人争抢马尼拉,同时这些泰西各国也在抱团,想要一起对付海盗。
“他们不是也用火炮么?”邓文俊也看到了荷兰人,也是不以为意。
不远处,尼尔和科尔尼两人勉强自己镇定下来,但他们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骇之意,刚刚火炮轰击带来的冲击太强烈,这两个金发大个子都忍不住如小姑娘般的失态了。
两个荷兰人很明白自己为什么惊骇,眼前的火炮已经在质量上远远超过了欧洲的火炮,在威力和实际操控上,魏国人也明显凌架于荷兰人之上。
他们感觉最大的底牌都被揭穿了,就象是在闹市里被一阵强风吹走了衣袍,被迫赤身裸体的在人群中行走,这种感觉相当的难受,令他们惊骇莫名。
魏国人也有火器,但这帮东方佬不是向来重弓、弩,不重火器吗?
“我有预感。”科尔尼苦笑着,低声对同伴道“未来几年之后,天方人会被赶出东方的海面,如果我们还试图在这里殖民,恐怕下场也不会很美妙。”
第五百一十四章
争吵
长寿殿的东暖阁中,徐子先箕坐在榻上,对面是多张几案,几十个侍从司的官吏在忙碌和内外奔走着。
长寿殿外的两侧配殿则是各司的办公处,其实就算辉煌阔大的赵王府,用来给各军司办公肯定还是不够,光是军令军政参谋军法后勤诸军司,所用人员加起来已经超过千人,这是相当庞大的数字,要知道统治福州大府,管辖十几个县几百万人口的福州府,正式的经制吏也就几十人,而秦王幕府光是军事方面的官吏就超过千人,且数字还在膨胀增加之中。
这是精细化管理要付出的代价,徐子先本人是认为相当值得。
在赵王府配殿办公的多半是承接侍从司的各司人员,收发,综合,公流传,对接中枢,地方,还有档案归总等等。
一般的实际政务,都是在各司独立的办公地点进行,政事厅和侍从司在福州府城征辟了很多巨户的宅邸,当然一般是犯了事的勋贵府邸为主。
比如靖远侯府,信昌侯府,还有蒲家留下来的大宅邸,这些宅邸原本都弃而不用,顺理成章的被各司征用了。
现在福州府城已经有了全新的气象,大量的安抚使司和各司的官吏被征调派遣出去,连提刑司和福州府,还有各县的官吏都是一样,他们被派往建州和其余各州,担任军司派遣的各种职务,若抗拒不赴任的则直接被免职。
大都督府的官吏,厢军将领则是被直接涮掉了九成以上,剩下的就是品格操守过关,能力也过关的官吏,他们也是一样被征辟到了幕府各司做事。
现在的福州基本上已经是被幕府接管,徐子先在大刀阔斧的剿贼杀人之后,已经是在福州为主的各军州确定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最少在福建路这一路内,短期内是无人敢于挑战了。
徐子先自己也是明白,只要这种情形再坚持三个月到半年,幕府的吏员陆续到位,徐子先扶持的官员也陆续上任,秦王幕府对整个福建路的掌控将会稳固下来,不象现在还会出现反复的可能。
“邓俊和卢四海还是想见我?”徐子先摇了摇头,对方少群笑道:“何必行此无益之举,没有必要见。”
“是没有必要。”方少群也是一笑,说道:“若非其有提请我府军主力北上,力请王上以舰队北上,与王直配合支应大军的这些请求,其实见一见也很好。”
“时势不同,到时候会水到渠成的。”徐子先自然是知道方少群的意思现在秦王幕府的实力每天都在增长,并不着急。
王直这老狐狸,派这两个部下过来的意思也是相当明显。徐子先不着急,怎么决断,由王直自己和其部下看着办。
徐子先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
他近来已经只保持最基本的身体锻炼,保持精力,已经不再追求武道的进步了。
拉弓射箭,练习刀术,追求自身武力的强悍,这似乎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就是那些曾经的牙将们,原本是朝夕相处,现在也是分布各军州,帮着派遣的吏员稳固地方治安,厘清里甲,确定幕府各司对地方的施政现在距离徐子先正式入主福州已经过去两个月,大体上已经有相当多的吏员到州县赴任,治安也基本上趋于稳定,还有小股的盗贼化整为零,需要长时间的征剿。
徐子先走出殿门后,发觉殿外艳阳高照,天气已经相当和暖了。
这是福建路的二月,从后世公历来说是三月,如果有温度计,可以发觉白天的最高温度已经超过了二十度,如果穿着厚实的袄服在中午的太阳光之下,足以叫人额头冒汗。
“殿下。”
“见过殿下。”
不少军司吏员匆匆而过,手捧公书或各种卷宗,也可能是笔毛和墨砚等物,他们神色匆匆,看到站在阶上的徐子先时,也只是微微一躬身,然后打声招呼便是直接离开。
这样的场面,被林斗耀和陈笃敬等福州的高官显贵们看到过不止一次这些来自东藩的吏员,和军人一样穿着截短的灰袍,气质上也是和军人一样的干练,同时还不乏精明和沉稳很多吏员是不到二十岁的后生,从他们身上明显能感觉到勃勃生机和无穷的精力,当然还有充沛的体能和干劲。
也有一些三四十左右的官吏,其中有一些曾经在福州等地任职,比如孔和在内,在被秦王殿下调教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连仪表风度,还有走路说话的姿态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精明,干练,沉稳,务实。这些词汇是福州大吏和勋贵们对军司官吏的评价,相当客观,也很收敛。
就是过于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风格令人相当难适应,而且在礼貌上来说,这帮官吏连对秦王殿下也最多是抱拳一礼,更不要说对其它的官员们了。
近月来,福州城中可是见多了这些灰袍吏员,看多了他们抿着嘴唇神色匆匆的在各处奔走,拿着纸笔或是挟着卷宗,在各衙门之间来回的奔走。
还有相当多的军吏,这是更特别的存在,他们穿着军袍,不同的就是没有军衔标识,他们和吏一样从事公务流程的工作,只是他们负责的是军方事务,所以被区别为军吏,他们也是一样抱着卷宗执笔工作,只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每个人都在腰间悬着一柄横刀。
这些军吏和普通的军人一样,接受完整的军事训练,他们要负责军务方面的杂务,首先得从军人角度来理解军人,否则必生偏颇。
“殿下。”方少群站在徐子先身侧,微笑着道:“福州府城,还有建州,兴化军,漳州,泉州,诸多县州都开始选择吏校和军校的校址。吏科分行政和律令,算学等诸科,以实务为先。而军校当然是以军学为主,不过按殿下之令,学史,学算,再看兵书,武备志,也要看咱们府军的练兵实录,同时学测算,绘图,吏校半年就能毕业,只是三等考二等时得再入校学习一个月,二等考一等再入校,这样迭次相加入校时间差不多也一年,军校就算是府军将士入学的速成班,也得一年时间,正常学员就是两年,基本上的原则是从各地兴办的中小学堂里选择学员,同时也接受府军将士考选。如果咱们在各州县都兴办学校,如东藩一样给大量孩童免费入学,一两年后,可挑选的余地就大的多了。”
方少群说话时也是百感交集,此前在刘知远的府邸中当幕僚,刘知远和他谈的都是些心机倾轧之事,是朝争,是揣摩人心,天子的心思,韩钟的心思,徐夏商,张广恩等人的心思。然后布局,争夺权位,获得胜利就兴高采烈,方少群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是在权衡军政事务,作养人才,涮新吏治,确立新的军事和财税制度,要在收入和养兵,理政,办学,作养人才等诸多事务中求得平衡
“都做的挺好。”徐子先却是有些百无聊赖,说道:“告诉政事诸公,也知会各司,不要着急,不急不燥,将手头的事做好,自会有水到渠成的那天。”
不远处传来孔和与人说话的声响:“上计制度什么叫秦王殿下随意想的?自两汉时各郡国就派出长吏至长安上计,秦王殿下今开幕府于福州,各府州县派长吏诣幕府上计,有什么错处?叫你们交出账簿有什么错处?军司接管你们的财赋,计数期结束之前,由幕府派出吏员接手财算,有什么错处?”
隔着一排殿阁房舍,孔和的声响还是极为响亮,徐子先甚至能想象到孔和的脸色如何。
这个忠枕清介的前贴书吏员,现在已经是秦王幕府的重臣,主管财计。
很明显,在林斗耀的曲意配合下,赵德邦这样转运使已经被架空,幕府军司直接往各州县派出的吏员组成了幕府之下的财税司,这些人员很快就架空了各州县的官员,地方州县也是极为配合,只有转运使司的人尚有不服,他们要承担对朝廷交纳赋税的责任,秦王的奏疏也被驳了回来,这给了这些转运司的官吏一些底气,也是他们敢于和孔和当面争执的原由所在。
徐子先忍不住笑起来,这帮转运使司的官员还是相当尽职了,这也是大魏朝廷的传统延续。不管地方州县的民政刑律如何崩坏,转运使司却是一定要尽到职责,要将地方的财赋涓滴不剩的搬运到中枢。
“殿下已经下令,各州县派出官吏至福州。”方少群也忍不住笑起来,说道:“由孔玄平核算地方财税,此后要编成里甲,统计人丁,田亩,商行,工场,商税是由门摊税和工场的利润来折税,也包括厘关在内的转运税率,海上就是用海防税来替代。至于普通百姓,有田亩多的就多纳,无田亩的免户调,嗯,不仅免户调,身丁税也是免了。”
“无田亩的壮丁,在行商做工的过程中,商行等已经核算过他们的身丁成本,纳税自利润而出,算是已经替他们纳过身丁税。况且还没有免徭役,待日后财赋宽裕,徭役也是必定要免除的。”左侧配殿里的争吵声已经渐停,显然是转运使司的人被孔和训斥的哑口无言,顷刻之后,一个穿蓝袍的官员一脸恼怒的从配殿冲出来,怒气冲冲而去。
徐子先摇头一笑,说道:“租庸户调原本起自北魏,然后光大于初唐,所谓永业田,口分田,国家授田百亩,乃有租庸,户调则是按户缴纳,其实不分贫弱,哪怕户无男丁,也一样缴纳户调,并不合理。若始终均田分田,租庸倒是合理,可是中唐之前,均田就败坏了,租庸却是照收,然后租庸说废不废,却又大兴征铜钱的两税,这已经等于是在百姓嘴里夺食了,到了本朝,租庸之外,再加征两税,还有酒,盐,糖,折支,转支,种种杂税多如牛毛,杀猪宰羊要交屠宰钱,过河交河渡钱,这是什么朝廷,简直残民以逞!现在我刚刚要减免赋税,官员倒是跳起来急了,国家与官员勾结,对官员宽容来使官员乐于收赋税,等若是皇帝给官员们发刀枪,叫他们去明着抢掠百姓,这和一群山大王有什么两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4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